内容出处: |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
唯一号: | 320920020210005752 |
颗粒名称: | 王莽改制与古代西域姓名体系的变化 |
分类号: | K928.6 |
页数: | 20 |
页码: | 033-052 |
摘要: | 姓名是人们自我表示的符号。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其中名字是自己的,姓氏是公众的。姓名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或地域性特征。在姓名构成模式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有不同。有的是前为名、后为姓,由名和姓共同构成姓名,如欧美地区。要说明的是,有没有姓氏,并不代表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这是民族的传统习惯造成的。每个民族的命名方式,受到本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宗教等的影响。汉人的姓名体系在古代发展得较早,也最为成熟。沿用至今的汉人的起姓模式,即前为姓、后为名的姓名模式,是在秦朝时期定型的。它对古代我国边疆和周边地区,包括西域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
关键词: | 阿克苏 王莽改制 姓名体系 |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