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东西方交往的扩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49
颗粒名称: 二、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东西方交往的扩大
分类号: K954.5
页数: 2
页码: 021-022
摘要: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之外,因此,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北路连接巴克特里亚与黑海,从中亚的巴克特拉沿阿姆河而下,跨里海,抵黑海。
关键词: 阿克苏 亚历山大 东征

内容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全囊括于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们瓜分一空,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之外,因此,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当时的东西方商路主要有三条。北路连接巴克特里亚与黑海,从中亚的巴克特拉沿阿姆河而下,跨里海,抵黑海。中路连接印度与小亚,有两条支路:一条先走水路,从印度由海上到波斯湾,溯底格里斯河而上,抵塞琉西亚;一条全部走陆路,从印度经兴都库什山、伊朗高原到塞琉西亚,至此,水陆两路会合,由此向西再到塞琉古王国的首都安条克,小亚的以弗所。南路主要通过海路连接印度与埃及,从印度沿海到南阿拉伯,经陆路到佩特拉,再向北转到大马士革、安条克,或向西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等地。①这些商路实际上与后来丝绸之路西段的走向大致吻合(不仅包括陆路,也包括南路的海路)。这说明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世界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作了前期性的准备工作。从中亚通往丝绸产地中国,中间地带也就只剩下从河西走廊到帕米尔高原这一段了。而且这一段的距离也在双方的无意识努力下不断地缩小。
  据斯特拉波,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中亚的希腊人王国巴克特里亚的统治者欧泰德姆斯及其儿子德米特里曾向东面的塞里斯(seres)和弗利尼(Phuryni)扩张。②这时西方人心目中的塞里斯估计还是模糊的产丝之地,并非指汉代的中国,至于弗利尼,学界有匈奴说,不过此时匈奴的势力还未到达与巴克特里亚相邻的地区。既然该父子向东面扩展,那东面最相邻的地区也就只能是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了。纳拉因将seres和Phuryni比附为《汉书》中出现的“疏勒”和“蒲犁”是有一定可能的。③
  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及其遗产——希腊化世界的建立,使后来称为丝绸之路西段(帕米尔以西)的道路实际上已经开通。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如何沟通与丝绸的产地——中国之间的联系了。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巨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丝绸之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