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联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48
颗粒名称: 一、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联系
分类号: K954.5
页数: 4
页码: 017-021
摘要: 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即到公元前4世纪之时,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之间应该说都有了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文化上的接触。即使远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中心——希腊和中国也都有了相互的传闻。塞里斯就是当时的希腊人对东方产丝之国的称谓。①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曾记载了一位名叫阿里斯铁阿斯的希腊人穿过斯基泰人的活动区域对远东之地的游历,他的最远足迹是伊塞顿人之地。据学者们考证,所谓的伊塞顿人活动区域大致应在乌拉尔以东,直至天山、阿尔泰山之间,也有的学者推测到达塔里木盆地或楼兰以东、敦煌一带。②上个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属于公元前6世纪的克尔特人首领墓葬中发现了丝绸织物残片③
关键词: 阿克苏 亚历山大 东征

内容

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即到公元前4世纪之时,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之间应该说都有了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文化上的接触。即使远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中心——希腊和中国也都有了相互的传闻。塞里斯(Seres)就是当时的希腊人对东方产丝之国的称谓。①希罗多德的《历史》(Ⅳ.13,16)中曾记载了一位名叫阿里斯铁阿斯的希腊人穿过斯基泰人的活动区域对远东之地的游历,他的最远足迹是伊塞顿人之地。据学者们考证,所谓的伊塞顿人活动区域大致应在乌拉尔以东,直至天山、阿尔泰山之间,也有的学者推测到达塔里木盆地或楼兰以东、敦煌一带。②上个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属于公元前6世纪的克尔特人首领墓葬中发现了丝绸织物残片③
  在大约同时的阿尔泰巴泽雷克古墓(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至前3世,纪)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④出自中原中国的物品在远到西欧地区的出现,说明上古时期欧亚草原之路的存在。游牧于黑海、里海、咸海一线的斯基泰人和其他的游牧民族无疑是欧亚草原之路的开拓者、先行者。但这条交通线是游移不定的,时断时续的。由于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和游牧文明相对于农耕文明的落后性,这条道路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渠道。
  那么,此前或此时古希腊文明和东方古老的文明,如埃及文明、以两河为中心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之间的联系如何呢?
  就历史上的希腊地区居民而言,他们与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西亚北非地区的古老文明早就有了接触。他们与埃及的关系甚至可以上溯到克里特文明时期。但作为一个独立成熟的文明与东方文明对等交往则是在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于伊朗高原,并很快向外(主要是东西两面)扩张。到此世纪末,已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小亚沿岸的希腊殖民城邦沦陷,希腊本土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然而正是与波斯帝国的相邻与对立,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腊文明与东方的文明有了第一次的真正的接触。希腊人越来越多地获得了对波斯帝国深入了解的机会。有的希腊人到巴比伦考察游历,如希罗多德;有的希腊人到波斯的宫廷服务谋生,如担任御医的克泰西亚斯和受波斯国王之命,南下印度河口考察,并沿海环航阿拉伯半岛的斯库拉克斯(Scylax,约公元前510年?)。①还有的希腊人被强迫或自愿移民到了巴克特里亚地区。②波斯帝国的版图西起埃及,北到黑海、里海一线,南到阿拉伯半岛,东到印度西北部。为了巩固对各地的统治,大流士一世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修筑了覆盖全帝国的驿道网(TheImperialRoads)。其中最著名的是帝国西部的“王家大道”(TheRoyalRoad)。它从都城之一的苏撒,经美索不达米亚,到达小亚的以弗所(Ephesus)或撒尔迪斯(Sardis),全长2000多公里,沿途设有驿站,现在已有22个被确认。帝国东部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沿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米底之路,进而经巴克特里亚抵达印度。③出产于巴克特里亚东部山区的名贵石头——天青石(Iapislazuli)就沿此路线而输送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亚历山大之前希腊的钱币已在巴克特里亚流通,也说明波斯帝国时期从东地中海到兴都库什山之间有可能存在着长途商贸活动关系。①这条路连通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实际上成为未来丝绸之路的西段。大流士一世还开通了埃及26王朝法老尼科未完成的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这些驿道和水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应该说在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之内,各地交往的渠道是畅通的。②
  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以希腊人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古希腊文明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没有中断,而且在由此所激发起的民族自豪感和创造力的推动下达到了它的巅峰。但希腊城邦固有的独立性、竞争性和封闭性又使各邦之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厮杀。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文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战后的混乱局面给昔日的共同敌人波斯以可乘之机,它利用一切机会插手希腊城邦的内部事务,公元前387年“大王条约”的签订就是明显的一例。希腊的万人雇佣军也参与了波斯帝国的王位之争。当半个多世纪之后亚历山大侵入波斯帝国时,在战场上还碰到了波斯军队中多达数万的希腊雇佣军。③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相互介入证明两个文明之间联系的加强和了解的深入。
  公元前4世纪时,欧亚大陆还存在着一些正在兴起的或其他的古老文明,但它们或由于地理阻隔的原因、或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与其他文明真正接触和交流的历史机遇似乎还未来临。
  西地中海的罗马人正在为统一意大利而向南部发展,或许通过大希腊地区的希腊人对东方有所知晓。但他们的视野还没有超出半岛之外。
  此时的印度尚处于列国时代。逐渐强盛起来的摩揭佗王国的统治区域也还在恒河流域一带,佛教也未向西大规模传播。但印度西北部因受波斯帝国统治已与外部世界有所接触,印度人也曾被波斯国王薛西斯(Xerxes)征召,远赴希腊参战。①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逐鹿中原,根本无暇也无力西顾。
  因此,在公元前4世纪时,中国方面对西方的了解大概不会超出《山海经》、《穆天子传》内容的范围。传闻、臆测、想象、杜撰使遥远的西方更加迷雾重重。希腊通过波斯帝国对东方的古老文明地区埃及、巴比伦、印度都有所了解,但对真正的中国,似乎仍一无所知。亚历山大只知印度之外是大洋,是东方大地的尽头,并不知锡尔河之外的东方还有一个大国的存在。他的所知世界的范围与一个多世纪以前希罗多德时代的希腊人并无多大区别。②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巨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丝绸之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