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亚北部地区丝路网线上的重要城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45
颗粒名称: 三、中亚北部地区丝路网线上的重要城镇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008-011
摘要: 新北道以伊吾作为进入西域北地的门户,以庭州作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以轮台作为西通碎叶的又一重镇,不仅三点连接成北道主干线,成为横贯东西的大动脉,而且各自向外尚有一些辐射支线。其中主要是向南越天山与中道上一些重镇相通,使循天山南北两麓西去的北中两道“襟带相连”,可以往来穿插而行,处在更大的选择和机动范围内。而北道上新老城镇的不断突起和发展,贸易网点的迅速增加,也反映出丝路贸易的盛况以及新北道的突出地位与作用。新北道上从东向西,重要的府州城镇有伊吾、北庭、轮台、弓月、碎叶、塔拉斯等,这里我们仍将笔墨集中在北新道出现后的中亚北部地区。另外吐鲁番出土的一组文书记录了一件民事纠纷的诉讼案。
关键词: 丝绸之路 重要城镇

内容

新北道以伊吾作为进入西域北地的门户,以庭州作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以轮台作为西通碎叶的又一重镇,不仅三点连接成北道主干线,成为横贯东西的大动脉,而且各自向外尚有一些辐射支线。其中主要是向南越天山与中道上一些重镇相通,使循天山南北两麓西去的北中两道“襟带相连”,可以往来穿插而行,处在更大的选择和机动范围内。而北道上新老城镇的不断突起和发展,贸易网点的迅速增加,也反映出丝路贸易的盛况以及新北道的突出地位与作用。新北道上从东向西,重要的府州城镇有伊吾、北庭、轮台、弓月、碎叶、塔拉斯等,这里我们仍将笔墨集中在北新道出现后的中亚北部地区。
  (1)弓月,唐代弓月是丝路北道上离开新疆境内的最后一个大城镇,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贸易网点。从弓月穿越天山抵龟兹的道路,早在汉代已经开通,当时居住在伊犁河一带的乌孙,就常常取道龟兹去长安。今拜城北,通往喀拉克达格、额什巴什山谷的博者克拉格沟内,尚存东汉永寿四年(公元158年)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治关城诵”的汉文隶书石刻①,可见这里是汉代乌孙通龟兹的捷径,唐代弓月城至龟兹也取此道。《旧唐书·王方翼传》载“永隆中(‘隆’应作‘淳’,公元682~683年间),十姓突厥阿史那车薄反叛,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引兵救之,至伊丽河,因纵击大破之”很可能就是走这条捷径。另外吐鲁番出土的一组文书记录了一件民事纠纷的诉讼案。胡人曹禄山控告京师汉人李绍瑾于弓月城借其兄绢二百七十五匹,并偕往龟兹。但是后来其兄不知下落,运往龟兹的绢财也出了差错。李绍谨的陈辞录记则提到,在场证人胡人毕娑可以为妻脱冤。不过后来毕娑从弓月城向西去了,今不知在何处。①这件当年打到安西都护府转高昌县处理的民间官司反映出,弓月城向东向西均可通行,而且聚积了大量的丝织物,是一个丝绸贸易转运站。
  (2)碎叶,是新北道进入七河地区的第一大镇。它东面从北向南依次衔接北庭路、安西路,均可通达长安;西面与塔拉斯路接,南下可进入河中地,再向西可远交大食、大秦,西北沿里海、黑海远去,可进入俄罗斯和东欧之地。这种交通四方、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使其以对东西交通和丝绸贸易的特殊作用而名留史册。唐代鼎盛时期,碎叶是中国最西北边疆的军事重镇。从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唐朝政府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叛乱之后,安西都护兼首任镇守使王方翼扩筑碎叶城,到开元七年十姓可汗突骑施首领苏禄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首尾四十年里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虽屡失屡复,仍始终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管辖。这里丝路北道与中道逾天山、葱岭后的咽喉,兼控西突厥两厢十姓,可谓唐朝安在西陲边防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其军事要地的作用通过安西都护常驻节其地即可明显地看出来。同时唐军在这里经营屯田,促使屯田士卒带去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中原大量精美的丝绸和其他商品,也被商人们源源不断地运往碎叶,再转送到世界各地,并且也输回了西方各国的生产生活用品和奇珍异宝。
  (3)塔拉斯,即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江布尔城,是丝路北道进入中亚地区后靠西头的一大重镇。它是塔拉斯河谷的最大城市,亦是谢米列契西南地区古老的商贸中心。这座城市早在汉代就已形成,此后长期存在着。汉代文献称塔拉斯河为都赖水,塔拉斯城作到支城②,唐代文献则多称为呾逻私水或怛逻斯。③公元569年东罗马使臣蔡马库斯出使西突厥,其《奉使西突厥纪行》中便有其名。玄奘的记述较为详细,曰:“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呾逻私城,城周八九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气序,大同素叶。”①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曾在此地爆发了著名的怛逻斯战役,高仙芝率领的唐朝军队败在大食人手中,造成唐朝势力在中亚地区骤然减退和汉文化大量西传两种后果,使塔拉斯城更加昭著中西交通史册。②公元9~13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皆谓怛逻斯为突厥人与回教徒的通商要地。元明时期,文献史料中多有提及塔拉斯城的,如《海屯行记》、《西游录》、《西游记》、多格腊忒的《别失八里史》等③说明此城在中西交通史上的作用一直延续到蒙元以后。塔拉斯城的周围密集了许多城镇,是从事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据点。如玄奘提到,从塔拉斯城“南行十余里,有小孤城三百余户,本中国人也,昔为突厥所掠,后遂鸠集同国,共保此城,于中宅居,衣服去就。遂同突厥。言辞仪范,犹存本国。”④前苏联考古工作者则更为详尽明确地列数出其西面有朱维卡特()城,北面有卡瓦卡特()城,东北面有金基里()城,南面有别赫鲁()城、阿特拉赫、哈木肯特()城等。⑤
  此外,色里金城是突厥边境上的一个要塞,距塔拉斯城4法尔沙赫。它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一座与采矿业有密切关系的城市,这里有蕴藏丰富的银矿、铁矿,是中亚北部地区一重要的矿业中心。⑥塔什干城东北的伊斯宾札普在中世纪也曾是锡尔河中游、南哈萨克斯坦山前地带的主要城市和最大商业中心。这里即是玄奘游记中提到的白水城,《元史·西北地附录》、《元经世大典图》中的赛兰城。麻赫默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作Isbijab,在波斯、阿拉伯语中意为白水。①此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又是穆斯林在中亚西北部的最前哨。中古时期在从伊斯宾札普向东和向西的道路上,沿途分布着不少城镇,如沙拉普()、布杜赫肯特()、塔姆达日()、阿巴尔札日()和朱维卡特()以及法拉普()、沙夫加尔()等。②
  总观七河地区的古代城市主要分布在伊犁河、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公元6~9世纪,丝路北道在此地的线段西起伊斯宾札普,东迄伊塞克湖地区,沿线大小城镇密集,既反映出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为丝路的畅通、东西贸易的便利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基地和中转站,与北道在新疆地区构成四通八达的贸易网一样,在七河地区也织就了一张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交通网,从而使这一地区被更多更广地进入东西文化交流的轨道和共同的贸易市场,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可谓是丝绸之路史和七河地区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纪宗安
责任者
孟宪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