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流派”舞台重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11聚焦阿克苏》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642
颗粒名称: “古老流派”舞台重生
其他题名: 一度面临绝迹,阿皮子·阿克木成为“赛里木赛乃木”第六代传人
分类号: K825.7
页数: 3
页码: 236-238
摘要: 深受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喜爱的“赛里木赛乃木”终于有了第六代传人,阿皮子·阿克木近日接过接力棒,一度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回到了演艺舞台。“赛里木赛乃木”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弹唱艺术形式,是古老的木卡姆的子曲。据了解,“赛里木赛乃木”全部唱完需要6小时,由12个曲目、96个唱腔、300余首诗歌组成,是新疆最大的本土赛乃木。“赛里木赛乃木”来源于百姓生活,具有当地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纯朴等特点。主要是在大型的庆典活动上由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民族民间艺人们弹唱。如今的“赛里木赛乃木”歌舞团成为当地最活跃的文艺队伍,受到各乡镇群众的广泛喜爱。
关键词: 阿克苏 “古老流派” 赛里木赛乃木

内容

深受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喜爱的“赛里木赛乃木”终于有了第六代传人,阿皮子·阿克木近日接过接力棒,一度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回到了演艺舞台。
  “赛里木赛乃木”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弹唱艺术形式,是古老的木卡姆的子曲。几个世纪以来,这种乐曲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广为传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据了解,“赛里木赛乃木”全部唱完需要6小时,由12个曲目、96个唱腔、300余首诗歌组成,是新疆最大的本土赛乃木。
  “赛里木赛乃木”来源于百姓生活,具有当地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纯朴等特点。主要讲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美丽的爱情故事,公主和王子、地主老财和贫民故事,以民间谚语、民间诗歌的形式和流派传唱。主要是在大型的庆典活动上由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民族民间艺人们弹唱。“赛里木赛乃木”的表现形式主要以热瓦甫、弹拨尔、都塔尔、卡龙琴、艾介克等维吾尔族民族乐器弹唱,众多表演者群起舞蹈,引吭高歌,是最原始、最古老、最纯朴的民间唱腔流派表达形式,不同于和田赛乃木、喀什赛乃木、库车赛乃木。
  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末“赛里木赛乃木”几乎无人问津,没有人再唱,“赛里木赛乃木”走到了绝迹的边缘。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积极探索保护民间文化的新思路,于本世纪初启动了“赛里木赛乃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政府通过多方努力,积极调动民间艺人的积极性,政府为民间艺人发放补贴等手段和财政投入扶持政策的倾斜,使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重新回到了演艺舞台。目前,拜城县已走访民间艺人500多人,收集民间故事147篇、民间诗歌8000多首、民间谚语10000多条,为“赛里木赛乃木”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阿皮子·阿克木出生于“赛里木赛乃木”的传唱世家。8岁时就跟着祖父学唱“赛里木赛乃木”,12岁就能完整唱出“赛里木赛乃木”。“赛里木赛乃木”在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
  2004年退休后的阿皮子·阿克木通过一年多的辛苦努力,记录笔记10本,整理出了完整的“赛里木赛乃木”。为唱好原生态的音律,他克服心脏病的不适,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7月“赛里木赛乃木”民间组织浮出水面,他的做法得到了拜城县委和政府的认可。在政府的保护下,2009年“赛里木赛乃木”歌舞团正式挂牌成立,64岁的阿皮子·阿克木担任团长。目前歌舞团有55名职工,其中18人享受财政特殊补贴。
  如今的“赛里木赛乃木”歌舞团成为当地最活跃的文艺队伍,受到各乡镇群众的广泛喜爱。艺人们将赛里木麦西来甫和赛乃木曲调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是拜城县各族群众庆祝节日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知识出处

2011聚焦阿克苏

《2011聚焦阿克苏》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阿克苏地区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地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某规划,抢抓机遇争主动,攻坚克难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众志成城保稳定,改革创新强党建,全面奏响了“跨越奋进超千亿、两个率先铸辉煌”的雄壮乐章,推动各项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瑟
责任者
刘宗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