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援疆干部”林垂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11聚焦阿克苏》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562
颗粒名称: “编外援疆干部”林垂午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31-36
摘要: 他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他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被人们称为“编外援疆干部”的林垂午。上世纪70年代初,处在经营困难中的拜城县水泥厂,向全国发出一则招聘公告,请有志者前来承包经营,条件是缴纳100万元保证金。工程优良率达91.67%,连续3年受到新疆军区表彰。为了让资源尽快造福当地人民,他在拜城县注册成立新兴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是人民给他的褒奖。
关键词: 阿克苏 林垂午 援疆干部

内容

他从“鱼米之乡”浙江温州走来,带着农民的质朴和踏实,参与边疆建设,艰苦创业,成长为一名优秀企业家。
  他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他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被人们称为“编外援疆干部”的林垂午。
  投身边疆建设义无反顾
  上世纪70年代初,处在经营困难中的拜城县水泥厂,向全国发出一则招聘公告,请有志者前来承包经营,条件是缴纳100万元保证金。这或许是当地最早的招商引资行为。当时,林垂午在温州平阳县人武部民兵工程处工作。看到这个消息,他在地图上找到了“拜城”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地方。
  “咱们去应聘。”林垂午的亲友听说他要去那个远在天边的地方,都一致反对,更何况,要缴纳100万元的保证金,即使在当时的温州,也是一笔天文数字。老人们说:“你还年轻,不知深浅。”同伴们说:“有100万,咱干啥不行?这怕是没救的事,好事能轮到咱们?”
  当兵出身的林垂午生性不服输:“越是艰难的事越有干头。”他说服了亲友,四处化缘,凑齐了100万元,带着100多人,踏上了征途。如今已60多岁的林垂午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应该是最早的援疆队伍之一吧。”
  上世纪70年代初的拜城县,百业待兴,物质极其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林垂午和他的同伴们住的是“干打垒”、地窝子,夏季蚊虫叮咬,冬季寒风刺骨。面对接踵而来的重重困难,林垂午选择迎难而上,硬是在大山里奋斗了10年,完成了拜城水泥厂的建设及后续生产,受到了阿克苏行署的表彰。
  1993年,林垂午承担了喀喇昆仑山某边防设施建设工程。这是他来新疆后面临的又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施工地点在喀喇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常年冰封雪裹,空气稀薄,气候一日三变,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就在这个“生命禁区”,他带领民兵施工队一干就是十多年。雪山、峭壁、隘口、达坂、冰河,一路洒下他的心血和汗水。工程优良率达91.67%,连续3年受到新疆军区表彰。他上山时体重80公斤,下山时已不足70公斤。1998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接见林垂午时说:“你们为全国民兵争了光,为温州人民争了光。”并为之题词“爱国拥军”。1999年春节前夕,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专程来到工地,慰问林垂午和民兵战友们,亲笔题词称赞他们“血汗洒昆仑,丰碑树高原”。
  回想起在喀喇昆仑山施工的日子,林垂午非常感慨:“虽然特别艰苦,但我永远怀念在那里战斗过的日子。这对我的人生进行了一次洗礼,使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奉献,这是我一生获得的最大精神财富,什么都无法与之比拟。”
  不辞艰辛做实事
  从喀喇昆仑山下来,林垂午又回到了第二故乡——拜城县。时值上一轮援疆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当地招商引资也进入快车道。为了让资源尽快造福当地人民,他在拜城县注册成立新兴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他听说牧民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发现了煤炭资源,但山高路陡,车不能到达,他又不会骑马,便骑毛驴上山。70多公里的路,来回要7天。有一次毛驴失蹄,林垂午不慎从半山坡摔下来,左胳膊摔断,至今留有一道20厘米长的伤疤。
  发现煤的地方仅有一条鲜为人知的牧道与外界相连,无路可走成了制约开发的“拦路虎”。“修路!”林垂午再次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我们不能依赖地方政府把什么都准备好。”但家人反对:“修路耗费的资金巨大,更何况,发现煤的地方储量究竟有多少并不明确,路修好了,开采价值不大怎么办?”林垂午却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没有多少煤,这条路也该修。我们不走,当地牧民可以走。”
  70多公里的高原道路,整整修了3年,耗资1.6亿元。路修好后,当地牧民方便了,更让林垂午高兴的是,他们发现了更多的煤,在那里建成了拜城县条件最恶劣、产煤最多、效益最好的“雪山煤矿”——苏拉合玛煤矿。如今说起这件事,林垂午仍十分感叹:“要是当时我只想到自己,就不会修那条路,如果不修那条路,就没有今天的收获。”现在,这个煤矿每年为国家纳税过千万。
  新一轮援疆开始后,林垂午更忙了,他把自己作为“编外援疆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2011年9月5日,林垂午投资2亿多元的一家五星级仿古园林式宾馆在拜城破土动工。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亲临拜城为宾馆奠基,称赞他又为援疆出了一份大力。林垂午说:“投资这个宾馆,并不完全是经济上的考虑,主要是响应中央号召,想为拜城留点东西,也给自己留个念想,算是我来新疆40年的一个总结吧。为边疆人民做点事。”
  热心公益 回报社会
  2011年8月,拜城县文明委授予林垂午“慈善家”荣誉称号,这是拜城县首次授予这样的称号,这一称号也是对林垂午多年来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肯定。
  林垂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不进歌舞厅,吃饭简单,穿衣朴素,看似“抠门”,但事关公益却毫不吝啬。在新农村建设中,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加入到“一家企业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行列。他了解到亚吐尔乡奥特贝希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困难,马上来到村里,不仅和村民们一起规划,还拿出50万元,帮助村上修了平坦的柏油路,架起了太阳能路灯。
  铁热克镇苏杭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民的生活问题让他牵肠挂肚。仅这5年来,他除了在生产上给予大量援助外,还给该村群众和县里的敬老院每年无偿提供30万元的煤。2010年,县里计划在北大桥社区建一所双语幼儿园,他听说资金有缺口,立即找到县里:“请县里把建这个幼儿园的钱用在别处,我无偿资助200万元,把幼儿园建好。”现在,一个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0名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
  近年来,拜城县持续干旱,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县里不断加大永久性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林垂午照样走在前面,他一次就捐款200万元支持水利建设。
  记者在拜城县文明委的一份文件中看到,仅这几年,林垂午为拜城县的公益事业捐款就达650万元。他说:“我是在拜城县发展起长的,理应对这里的人民常怀感恩之心,常行善举,用善款回报社会,这样才不会被钱所累。”
  林垂午回报社会并没有停留在“出钱”上。随着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他在拜城与温州间奔走,促进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拜城与温州的平阳县结为友好县。他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到内地学习考察。今年,他又组织了温州的300多名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到拜城考察、交流。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自治区劳动模范、阿克苏地区劳动模范、拜城县政协常委、温州市先进企业家⋯⋯这是人民给他的褒奖。

知识出处

2011聚焦阿克苏

《2011聚焦阿克苏》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阿克苏地区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地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某规划,抢抓机遇争主动,攻坚克难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众志成城保稳定,改革创新强党建,全面奏响了“跨越奋进超千亿、两个率先铸辉煌”的雄壮乐章,推动各项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新才
责任者
林垂午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