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村庄里的汉族支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11聚焦阿克苏》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561
颗粒名称: 维吾尔族村庄里的汉族支书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29-30
摘要: 从1983年至今,席承春一家始终是村里唯一的汉族家庭。三月里,地里的小麦还没返青,记者随席承春漫步在他生活了28年的村庄——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托万克多浪村。一路上他不停地和村民打招呼,或者停下脚步,与村民用维吾尔语交谈。尽管一个月以前老席已经正式卸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担子,但村民们还是习惯称他为“席书记”。席承春介绍他到托万克库拉斯村落户的背景。此外,在包括老席在内的乡、村干部引导下,全村有10来户农民购买了跑运输的客车,还有10来户在县城开餐馆、商店和修理铺。席承春说这话时,身边聚集着三四个维吾尔族妇女,七嘴八舌向老席表示问候,同时也表达她们各自的诉求。
关键词: 阿克苏 维吾尔族村 支书

内容

从1983年至今,席承春一家始终是村里唯一的汉族家庭。三月里,地里的小麦还没返青,记者随席承春漫步在他生活了28年的村庄——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托万克多浪村。一路上他不停地和村民打招呼,或者停下脚步,与村民用维吾尔语交谈。尽管一个月以前老席已经正式卸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担子,但村民们还是习惯称他为“席书记”。
  1975年,席承春从四川省蓬溪县来到新疆,先在农一师三团学习农机维修,第二年就被临近的阿瓦提县托万克库拉斯村“挖”走了。“村里当时有三台拖拉机,因为没人会修,出了故障只能送到三团修造厂维修。”席承春介绍他到托万克库拉斯村落户的背景。
  席承春堪称“多面手”,干个泥瓦活、修个拖拉机都挺在行,村民们有事都爱找他。
  1983年,席承春搬到托万克多浪村。全村365户人家,老席一家是唯一的汉族家庭。2004年,村民肉孜·吾甫尔想买车跑客运,请席承春陪他到成都买车。到了成都,肉孜·吾甫尔发现自己钱不够,老席就找亲戚借了7000元钱交给肉孜·吾甫尔。回到阿瓦提,老席马上拿出自己的钱寄给亲戚。2007年,肉孜·吾甫尔的收入情况好转,才把欠席承春的7000元钱还上。
  2007年,卡德尔·热西丁在地里装玉米秆时,不慎从拖拉机上摔下来,脊椎断了,县医院无法医治,老席当即找来出租车把卡德尔·热西丁往阿克苏地区医院送。前后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卡德尔·热西丁花了5万多元,其中1万多元是席承春垫付的。
  托万克多浪村过去一直以种植棉花为主,为了调优结构,老席和其他村干部带领村民先后定植了1000多亩核桃、800多亩红枣。果树修枝、嫁接,老席同样是一把好手。
  村里还养了4000多只羊。此外,在包括老席在内的乡、村干部引导下,全村有10来户农民购买了跑运输的客车,还有10来户在县城开餐馆、商店和修理铺。“不管在哪里,都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席承春说这话时,身边聚集着三四个维吾尔族妇女,七嘴八舌向老席表示问候,同时也表达她们各自的诉求。“她们找你有什么事?”记者问老席。“米热古丽家承包的土地不够种⋯⋯海尔尼莎想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她家盖安居富民房。”老席扭过脸来告诉记者。

知识出处

2011聚焦阿克苏

《2011聚焦阿克苏》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阿克苏地区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地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某规划,抢抓机遇争主动,攻坚克难促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众志成城保稳定,改革创新强党建,全面奏响了“跨越奋进超千亿、两个率先铸辉煌”的雄壮乐章,推动各项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必义
责任者
王国纯
责任者
席承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