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疆农科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516
颗粒名称: 我与新疆农科人
分类号: S-35
页数: 3
页码: 194-196
摘要: 20岁出头的我,风华正茂,当年来到新疆农科院。弹指一挥间,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感慨万分,最让我感动和记忆的是农科人的精神。由于他们的努力和奉献,30年来,新疆农科院已取得科研成果1050多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国家专利奖55项,可谓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他们孜孜不倦、追求事业的魅力在我的生命中定格。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一幅幅为“三农”服务美丽的画卷,成为我心中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光环,这些年来像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地重现。目前,新疆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成果集成新疆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发布小麦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9套。
关键词: 新疆 农科院 农业科学

内容

20岁出头的我,风华正茂,当年来到新疆农科院。弹指一挥间,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回首改革开放30年,我感慨万分,最让我感动和记忆的是农科人的精神。由于他们的努力和奉献,30年来,新疆农科院已取得科研成果1050多项,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100余项,获国家专利奖55项,可谓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这些年来,我由于工作的性质,零距离接触了这些农业科技人员,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被他们的科学献身精神感动着、鼓舞着、激励着。他们孜孜不倦、追求事业的魅力在我的生命中定格。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一幅幅为“三农”服务美丽的画卷,成为我心中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光环,这些年来像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地重现。
  新疆农科院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院士,大学毕业来到新疆,开始了她的生命之旅。58个春秋,她在这干旱、缺水、落后、闭塞的边疆,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美丽、奉献了一生。还有新疆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员石玉湖,毕业北京农业大学,从秀丽常青的老家江苏南通来到新疆,一干就干到了70岁。他先后主持参与的“黄地老虎颗粒病毒及其防治黄地老虎研究”、“酰化酶工程菌固定化细胞生产L—氨氮酸”等科研课题16项,其中国家“863”项目6项,创建了我区第一个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开放实验室,是新疆基因工程的创始人。水稻专家林应春在新疆温宿县工作了32个春秋,他培育的多个水稻新品种,目前已成为我区的主栽品种。
  新疆农科院从小到大,发展壮大,从起初的名不经传,到“八五”期间在全国1220个农业科研所综合能力评估中,有6个所进入“百强”,目前已拥有科技人员1184人,有研究员114人,副高级职称39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管理期内的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17名,博士后科技工作站有1名在站研究,高级专业技术专家数量在自治区级单位名列前茅,成为新疆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每年该院有3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占科研一线人员的75%以上,往返于2000多公里的城市与乡村之间,为我区“三农”服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新疆农科院首任院长、著名农业科学家、新疆唯一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涂治为代表的老一辈农业科技专家,殚精竭虑,在开创新疆现代化农业科技,指导和发展科学技术与农牧业生产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新疆现代农业的奠基人,其代表人物还有黄异生、王敬儒、俞斯健、冯兆昆、吴锦文,姚家鹏、娄春恒等健在和已故的老专家们。
  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业科研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新疆农科院的几代科技工作者,风尘千万里,埋头苦干几十年,不辱使命,闯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的康庄大道:其中如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开展的生物固氮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承担的三项国家“863”项目成果尤为突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千万亩高产田技术开发、400多万亩吨粮田建设、百万亩优质棉花开发研究..一步一个辉煌。新疆的粮食连续30年,年年告捷。1978年到1996年,粮食单产从107公斤,猛增到318公斤;总产从370万吨,猛增到780万吨屯;人均占有量从303公斤,猛增到460公斤。粮食从年调入14、73万吨,到开始大量调出支援兄弟省区,年均净调出28万余吨。粮食连续增产丰收,使种植面积从3600万亩调至2400万亩,腾出1000多亩土地,扩种了棉花等经济作物,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促进了新疆大农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疆的棉花,一跃成为新疆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产棉大区,总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优质棉高产开发、病虫害综合防治、5万吨(百万担)皮棉县建设、200万亩百公斤皮棉工程等,使新疆的棉花生产,从1978年总产5、5万吨,跃至2007年290万吨屯;皮棉单产从25公斤,跃至120多公斤。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产棉区。目前棉花发展更是世界闻名。林果业种植面积也达到新疆历史上空前规模,处于全国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亲切关怀下,新疆农科院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以其艰辛探索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为自治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骄人业绩和所取得的成果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被载入史册。30年风雨同舟、开拓创新。据统计,由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从1979年至2007年,我区小麦单产由104.5公斤提高到357.4公斤玉米单产由145公斤提高到537.7公斤水稻单产由151.5公斤提高到503.6公斤,大豆,单产由87.5公斤提高到180公斤。目前,新疆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区甜菜、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科研水平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单产总产均为全国第一。其中,新甜2号、6号以其高产、高糖抗逆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全疆迅速推广,直接推动了新疆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效益的提高。新品种累积推广面积126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在高峰期占全疆甜菜面积的70%以上,并打入国际市场。在红花遗传研究方面,打破了高油分与有刺、黄花的遗传连锁,培育出高产、高油、红花无刺的红花品种。培育出我国第一代也是世界第一代芥菜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新油8号和9号,与加拿大同步进入该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农科院园艺所已培育出西甜瓜品种36个。新疆农科院对新疆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55个新品种,一个新属,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该项成果1979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一等奖。近10年来还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等一批项目,其中“酰化酶工程菌固定化细胞生产L—蛋氨酸中试研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五”期间以来,新疆农业科技人员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科技项目有一是该院经作所主持的“新甜14号”等8个甜菜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二是该院土肥所参加的准噶尔盆地绿洲边缘天然植被保护的研究与农业开发技术示范项目。三是由新疆农科院主持,我区4地、州、局参加完成的“新疆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大面积推广”等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有:一是植保所主持、园艺所土肥所参加的加工番茄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建立及产业化项目。二是经作所主持的中长绒、棉粮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开发项目。三是该院粮作所主持的“新青1号”等6个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四是园艺所主持,海南、上海我区等4家单位参加完成的“新疆厚皮甜瓜种质创新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五是由该院主持、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参加完成的“棉花发展战略研究”。六是由土肥所主持,国内4家单位参加的“灰漠土质量演变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有2项:一是粮作所主持的新疆豆类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二是经作所主持的超级长绒棉新品种及高效集成生产技术推广等项目。
  其中“新疆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大面积推广”项目以研究优良小麦品种为核心,以“高产、高效、优质、节肥、节种、生态安全”为技术框架,多单位、多学科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区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出多项技术成果。该成果集成新疆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发布小麦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9套。2004年至2006年,这一成果在喀什、阿克苏、伊犁州直、昌吉州等8个小麦主产区累计示范推广1263万亩,单产421.2公斤,亩增产52.5公斤,增产14.3%,累计新增产量6.63亿公斤;亩增纯效益56.8元,累计新增纯效益7.2亿元。亩节本增效9.8元,累计节本总增效1.2亿元。研究出小麦原种超稀播高倍繁殖技术,亩产由原来的450公斤左右提高到550公斤以上。繁育倍数达到275倍以上,技术应用面积162亩。集成多区域小麦高效施肥技术,建立施肥模型14个,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
  15.9%和11%—27.8%。建立了新疆小麦水肥协同管理模型,水与氮、磷、钾肥耦合效应方程。摸清了新疆小麦主产区麦田杂草种类,明确了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建立了新疆小麦条锈病中长期预测预报模型和小麦重大病害预警系统。应用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技术,确定高产技术集成研究、示范推广的关键因素、重要性排序及研究重点,确保了实施的关键技术、集成技术达到预期的增产、增效目标。
  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疆农业科研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一连串骄人的业绩。背后还有着多少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故事。1992年的夏季,新疆农科院副院长张云生一行5人去哈密落实科研项目的途中发生车祸,当即3位专家遇难。1993年的3月14日,我区优秀工作者、该院小麦育种专家彭启良,抱着实验小麦倒在了田间,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离去时他的口袋里只揣着一份医生开出的住院诊断书。实验基地宿舍内,仅存有他放在餐桌上早已干透的馒头和榨菜。2006年的秋季,该院著名棉花育种推广研究员娄春恒,带病坚持在莎车科研第一线。当他病倒住进医院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实验课题。他们没有醒世惊人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们却有着超出常人、经得住考验的坚定信念,为我区农业科技这艰苦而光荣的事业做出无私奉献。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