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的“华西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509
颗粒名称: 塔里木盆地的“华西村”
分类号: TU984
页数: 6
页码: 171-176
摘要: 达西村原本是新疆尉犁县兴平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然而,现在的达西村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全国人民都知道它是新疆沙漠边上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典型。新疆各族人民提起达西村,都会说:“达西村,亚克西!”胡锦涛总书记何以先后两次给达西村的复信,这还得从改革开放以来达西村取得的显著变化说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尉犁县达西村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等回信,向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勉励农村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对达西村寄予厚望,积极鼓励达西村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农村建设

内容

达西村原本是新疆尉犁县兴平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然而,现在的达西村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全国人民都知道它是新疆沙漠边上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典型。新疆各族人民提起达西村,都会说:“达西村,亚克西!”
  胡锦涛总书记何以先后两次给达西村的复信,这还得从改革开放以来达西村取得的显著变化说起。
  2005年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尉犁县达西村青年买买提·沙吾尔等回信,向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勉励农村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胡锦涛在信中说,从你们的来信中了解到,这些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各族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村里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村团总支积极动员和组织团员青年,发挥优势、勇挑重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慰。
  胡锦涛在信中指出,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也为广大农村青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胡锦涛希望达西村的各族团员青年始终胸怀远大志向,不断学习知识技能,积极进行劳动创造,带头倡导文明新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巩固和振兴祖国西部边陲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买买提·沙吾尔是达西村团总支书记。多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他和村里的各族团员青年一道,坚持艰苦创业,依靠科技致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进步。昔日的贫困村现在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买买提·沙吾尔曾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从此,达西村,这个中国西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一下子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节目,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一家也被请进演播室。崔永元问沙吾尔·芒力克:“我听说,在达西村,村民每年可以享受到18项优惠,都是村里出钱。是这样吗?”沙吾尔·芒力克回答:“是的。达西村村民孩子上小学费用由村里负担。考上中专一次性奖励500元,大专以上一次性奖励1000元。没考上的孩子,由村里出钱送去学技能。自来水费、闭路电视收视费由村里承担。65岁至79岁的老人每月补助50元,80岁以上的老人补助70元;村民去世后,由村里补助安葬费650元;村民盖房,宅基地免费,村里还给免费提供15000块砖;盖好的房子抗震效果好,还可以获得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
  但是,谁曾想到30年前,达西村与全疆、全国的绝大多数农村一样,不仅一穷二白,农民无钱、缺粮、少穿,而且祖祖辈辈都要同戈壁滩、盐碱地争地抢粮。因为“达西”维吾尔语意为“盐碱地”。到处是满目粉状的沙粒与碱土,在黄色的沙粒与绛紫色的碱土,间,夹杂着白色的物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地面上结着一层硬硬的土壳,当地人把它叫做盐碱壳。
  达西村虽然地处尉犁县城郊,但是由于它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缘、塔里木河中下游、孔雀河下游。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塔里木河的水越来越少,盐碱地上种庄稼投入大、产量少,过去村民们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春风化雨,为达西村注入了的活力,使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达西村各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年,全村粮食产量比1982年翻了一番。但是达西村的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缺乏发展后劲。穷则思变,达西村党支部没有消极地等、靠、要。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充分发挥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两个积极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实现脱贫致富的步伐。他组织支部委员和全体党员分析讨论达西村的发展思路。同志们结合达西村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领头羊”沙吾尔·芒力克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大伙都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如果村集体成了空壳,村民们就更没指望了。于是,他们达成了“瞄准市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共识。全体党员集思广益,在当时村集体家底非常薄弱的情况下,根据农民生活需要,首先因地制宜,利用村委会闲置的库房投资兴建面粉加工厂。1987年,达西村办起了第一个集体企业。仅仅一年时间,面粉加工厂就为达西村创收2万元。可别小看这区区两万元,这是达西村掏回的第一桶金。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两万元成了达西村日后燎原的“星星之火”。1990年,村里划出150亩集体土地,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温室大棚,承包给菜农,当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1992年,达西村利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投资38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52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每年创收5万元。1993年,达西村又兴建了一个年产100万块砖的砖场,每年为村里创收12万元。
  达西村就是采用这种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完成他们的原始积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1994年,国家鼓励水土开发、发展棉花生产。达西村的“领头羊”顶着烈日,一个人来到村外的一片荒漠上,望着荒漠出神。
  这是一片平坦的半沙化的戈壁滩,平坦的戈壁滩上稀疏地生长着一些红柳丛和骆驼刺,裸露的戈壁表面由北向南均匀地排列着一道道细细的鱼鳞似的沙纹,那是漠风的杰作。太阳照在头顶上,空气炽热,阳光白晃晃的,荒漠在阳光下袒露出金灿灿的胸脯。沙吾尔·芒力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多么希望这片荒漠能变成良田啊。
  沙吾尔·芒力克回到村里向村民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村民表示赞同,也有人嘲笑他“痴人做梦”。他组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集体讨论研究,大伙一致认为只要有水荒漠就能变良田。沙吾尔说:“我仔细的观察过了,咱们的那片荒漠地势较低,可以把水引过去。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打机井。”
  达西村抓住这次机遇,先后开发荒地1600亩,办起了村办小农场,每年创收9.5万元。尝到开荒甜头的达西村,又在原先一片半荒漠化盐碱地上开出一片农田,经过改良土壤,到1995年以后,将温室大棚逐步扩大到280亩,成为尉犁县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1999年,由于棉花市场的低迷,达西村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划出了150亩地,定植香梨5300余棵,建成了一个集体果园。
  今天30年过去了,达西村砖场累计为集体创收120万元,集体享有砖场25万元固定资产的股份,成为达西村集体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村农贸市场已成气候,48间商铺向社会公开出售后,为集体创收78万元。
  2002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3元,比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08元超出1575元。达西村人的钱袋子鼓起来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650万元,流动资金140万元,全村人均集体固定资产5532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420万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格外关注塔里木河下游的达西村,2003年5月,他在达西村视察时欣然题词:“学华西,赶华西,达西定能变华西。”对达西村寄予厚望,积极鼓励达西村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从那时起,王乐泉书记的题词,激发了达西村全体村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巨大热情。
  当年6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州干部群众向沙吾尔·芒力克学习。2004年,达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96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总收入960万元,集体流动资金18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6328元。
  或许,这些数字在经济发达地区算不了什么。然而,我们不能拿达西村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要知道,达西村在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这里远离海洋,信息闭塞,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差,各族农民自身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也参差不齐,就这个收入水平,他们已经是天山南北有名的富裕村了。
  目前,达西村有村办企业5家,村集体资产已达455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6万元。全村283户农牧民中已有42户购买了小汽车,生活步入了小康水平。沙吾尔·芒力克的儿子买买提·沙吾尔是达西村的村团总支书记,并且荣获了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看着家乡巨大的变化,达西村的各族人民激动不已,总想用什么方式向党中央报喜,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于是,他们从当年“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和“轮台县东四乡人民在塔里木油田的无偿支援下用上电之后给党中央写信报喜”的事儿受到启发。委托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以第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身份给胡锦源总书记写信汇报达西村的巨大变化。
  买买提·沙吾尔理解乡亲们的心情,他拿起笔来,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思想情况和达西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及取得的新成绩。信寄出去以后,买买提·沙吾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天天在想,胡锦涛总书记日理万机,为党和国家的大事操心,能有时间顾及给自己复信吗?然而,让他梦寐以求的喜事终于成真了,总书记给他复信了。
  胡锦涛总书记勉励达西村人民“为新农村建设、为巩固和振兴西部边陲再立新功”热情洋溢的回信,带去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激发了达西村团员青年建功立业的热情。全村团员青年纷纷向党团组织表决心,要把青春和汗水义无反顾地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沙吾尔·芒力克和买买提·沙吾尔既感到荣幸,同时也感到了压力。父子俩陷入沉思,下一步该怎么干才能够给总书记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连续好几天,他们坐在一起探讨下一步计划。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达西村党支部和团支书决定,把2005年定为向总书记复信“交卷”之年。
  具体的奋斗目标和措施有:坚持棉花发展不动摇,高度重视林果业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改造农村道路,积极拓宽二、三产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新居,以实际行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05年,对于达西村的各族村民来讲的确是不寻常的一年。他们在胡锦涛总书记复信精神鼓舞下,群情振奋,谋发展,思稳定,赶华西,做榜样,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棉花单产由2004年的148公斤增加到260公斤,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棉花的由2004年的2820元增加到2005年的3028元。果园面积达到4600亩,实现人均3.6亩园,林果业已成达西村新的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已由2004年的893元增加到2005年1008元。2006年,村里为种植香梨的农户提供每亩250元的贴息资金。全村养殖育肥户已达120户,牲畜存栏达1400头(只),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923元增加到2005年的1100元。买买提·沙吾尔主动为贫困户包尔汉·阿西木担保贷款20万元。包尔汉·阿西木当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牲畜存栏达到300多头(只),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20万元无息贷款拉动二三产业,全村138户个体经营户涉及运输等17个行业,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1500元提高到2005年2000元。村团支部副书记依力·哈木在买买提·沙吾尔的带动下,多方筹措资金,买了小轿车,办起了婚庆公司,并在农贸市场上开了一家商品店,一年纯收入达到4万多元。全村20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科技培训,284户成为科技示范户,184名农民获得技术员资格证书。95%以上的团员青年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涌现出致富能手近50户,65名团员青年拿上了农民技术员资格证书。
  14公里村组道路进行了硬质化,修复了农田灌溉水渠35公里,防渗6公里,新打机井5眼,使全村5000多亩农田及时得到灌溉。新建抗震安居工程103户,平均每户150平方米,总计15450平方米。通过路渠林防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达西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身上积蓄着巨大的能量。达西村117名青年组成了青年突击队,积极投身于14公里乡村公路柏油化建设工程和6公里的抗旱防渗透渠工程。青年突击队员们顶着炎炎夏日修防渗渠、打机井、给“三老”人员棉花打顶..达西村团总支充分发挥青年科技示范点的辐射作用,传播星火科技,推广先进技术,引导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致富。
  达西村青年塔依尔·肉孜2001年7月从巴州农校毕业后,因为没有找到工作,一直赋闲在家。在村团总支的帮助下,他承包了25亩香梨园,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路子,一年就创收5万元。年底,他购买了出租车,开辟了第二职业。2005年9月,买买提·沙吾尔出资一万元,村委会出资一万元,联系县科技局和农广校,成立了达西村农广校,第一期就有30名青年报名参加,通过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达西村青年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总书记的复信激发了达西村广大团员青年讴歌美好生活的热情,村团总支利用农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青年党员、团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趣味体育比赛、乡村青年文化艺术节、环境文化宣传、“金融保险杯”环境旅游自行车拉力赛、第四届青年健身操比赛、“颂歌献给亲爱的党”卡拉OK大赛..达西村人向总书记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05年度达西村荣获“国家级小康村”称号,并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至此,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里,过去一穷二,白的达西村,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而且被新疆人民誉为塔里木盆地的“华西村”。
  总书记的复信精神,在巴州地区反响强烈,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达西村的先进事迹和脱贫致富的做法辐射到全州。全州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总书记复信精神的热潮,涌现出了一批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巴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呈现出崭新局面。
  2005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25亿元,位居新疆第三位。人均GDP达到27258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企业家信心指数多次位居新疆首位。巴州第三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光荣称号。
  胡锦涛总书记的给达西村团总支书记买买提·沙吾尔的复信,激励了达西村的广大青年,建功边疆的热情。2005年,达西村一年就干成了过去20年都没有干成的事。全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300万元,集体流动资金300万元,人均纯收入7136元,比上年增加807元。荣获了国家级小康村的称号,并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全村有科技示范户280户,电话入户率达100%,97%的农户住进了砖混或砖木结构的新房,百人拥有手机61部。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拥有率分别达100%、80%、20%。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6%。有70户农民购买了小轿车。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138户、690人,涉及17个行业。
  2006年,全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20万元,集体纯收入9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094元,比上年增加958元,位居全自治区前列。
  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750万元,流动资金450万元;人均纯收入已达到9014元,比上年增加920元。集体经济壮大后,村民享受的福利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7项增加到如今的23项。村民的孩子免费上学,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孩子考上大学村里奖励1000元,抗震安居住房、订阅党报、自来水、闭路电视、用电、合作医疗等,村里都给补助..几乎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年,达西村都拿出近40万元做福利,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优越性。
  2008年春天,达西村的各族群众从电视、报纸上看到拉萨等地发生打砸抢烧事件,从广播中听到了“东突”分子制造南航班机空难未遂事件和喀什、和田等地发生的一些分裂破坏活动,全村人都感到非常气愤。村里的男女老少一致表示,要坚决听党的话、永远跟共产党走,齐心协力把生产搞上去,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决不给民族分裂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机,让敌人的阴谋永远不能得逞。他们委托买买提·沙吾尔再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汇报达西村在总书记复信3年来的巨大变化。向总书记汇报,达西村过去27年的变化,都比不上这3年。
  2008年6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百忙之中再次给达西村团员青年回了信。总书记在信中深情地写道:“买买提·沙吾尔同志和达西村的青年朋友们:你们好!时隔3年,很高兴再次收到你们的来信。从信中得知,这些年来,在你们和全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达西村经济持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衷心祝贺你们取得的新成绩!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青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相信,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你们和各族群众的不懈奋斗中,达西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新疆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看到总书记第二次复信的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说:“我们村委会在总书记二次复信精神鼓舞下,研究通过的九项发展计划。我们全村现有村民355户,1250人,其中维吾尔族占80%,汉族占20%,现有耕地9300亩,5个村办企业。今年年底全村人都能住上抗震安居房。我们现在着力提高棉花种植的技术含量,到2010年,棉花皮棉单产从现在的162公斤增加到200公斤,全村棉花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鼓励农民搞大棚蔬菜,种植瓜果蔬菜,农民资金不够的,村集体给予贷款支持,全村温室大棚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全村人均种植香梨6.5亩,建成8500亩的香梨种植基地,全村香梨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搞好科学牛羊育肥,使育肥户从现在的168户增加到200户,全村育肥人均纯收入1500元;抓紧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只要是村里定的17个商业项目,想扩大经营的村里一律给予贷款支持;全村人均纯收入就可达到13000元,全村毛收入达到4000万元,全村集体资产达到1900万元,集体纯收入达到150万元。我们提出让达西村的各族群众像城市一样过上更加幸福、更加舒适的美好生活,让总书记放心!让党中央放心!”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秦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