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508
颗粒名称: 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
分类号: D632.1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使得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广大人民群众谋生的基本手段,生活的主要来源。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34.49万人增加到370.1万人,年均增加4.5万人。每年,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带队,自治区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若干工作组分赴各地州市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指导、推动全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2007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
关键词: 新疆 就业 社会保障

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使得各项工作蓬勃开展。
  就业工作蓬勃发展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广大人民群众谋生的基本手段,生活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30年,自治区就业工作从“计划轨”向“市场轨”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我区城乡就业人员从1978年的491.25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811.75万人,增加了320.5万人,年均增加10.6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34.49万人增加到370.1万人,年均增加4.5万人。特别是近五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持续增长,就业人员占城乡就业人员的比重从2002年的46.67%上升到2006年的61.6%。城镇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
  妥善解决了返城知青就业问题。从1978年到1985年,全区共安置返程知青等城镇待业青年66.9万人,其中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34.5万人,占安置就业人员总数的51.6%。到1985年底,全区1984年以前历年积压的城镇待业青年基本上得到安置,当年新增的待业青年也有50%的人员安排就业。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第二次城镇待业高峰的软着陆,缓解了就业压力,稳定了就业局势。二是实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为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98年以来,全区地方2598户国有企业先后实施了下岗分流。10年来,全区累计支付进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1.37亿元。其中,支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17.88亿元,代缴社会保险金13.49亿元。进入社保中心的近40万下岗职工,100%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生活保障费,确保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再出社保中心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35.52万人,再就业率达90%,较好的化解了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构建了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到2007年底,全区各地、州、市、县(市)均成立了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城乡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三位一体,并强化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责,实现了“大就业、大培训”格局。至此,自治区城乡统筹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每年,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带队,
  自治区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若干工作组分赴各地州市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指导、推动全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2000年以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新疆实际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1995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专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7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2007年,《就业促进法》颁布,是继《劳动合同法》之后,又一部促进就业的重要法律,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积极有力的法律保障。三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基本搭建了劳动就业法律保障体系框架,标志着就业工作从就业政策时期进入了就业法治时期。
  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组织机构体系。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是新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中心工作。从2000年4月开始,自治区以发展社区服务业为突破口,以解决就业再就业为主要目的,从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综合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社区建设试点。截至2007年底,全区已建立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2558个,其中街道140个,社区1618个,建设率均为100%,乡镇800个,建设率93.57%,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879人。基本形成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组织网络体系。
  统筹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07年,全区各类职业介绍机构537家,其中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431家。全区15个地州市全部开通了“12333”就业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了以“人本服务”为宗旨,按照就业服务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要求,对城乡各类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求职登记、档案管理、培训申请、鉴定申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政策宣传。从2003年开始,每年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基本形成了服务全区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和制度。
  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一是就业观念历史性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一而终”、“以公为荣”、“铁饭碗”的传统观念,靠国家和单位安排就业,转为靠自己、靠市场求职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自强自立的就业观念逐步被人们接受,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深入人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日益增多。
  就业机制历史性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劳动力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逐步过渡到“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在我区基本确立。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国有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身份和管理体制历史性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职工由国家职工变为企业员工,终身制变为合同制。退休人员由企业负责管理转到由社区管理,由“企业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了管理体制上的重大转变。
  就业和培训政策历史性转变。就业和培训政策在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已经逐步延伸到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等就业群体。社保政策不断拓宽、延伸、惠及城乡就业人群。
  到2007年底,全区基本实现城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各级党委、政府把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列入政府工作要点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任务分解到街道、社区,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强化监督,优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自治区制定了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等21项帮扶措施,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从制度和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大了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
  职业培训成效明显。其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能力有所增强;办学条件、实训条件得到改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2万人,比2005年6.6万人增长170%。其中,技工学校招生2.3万人,比2005年1.6万人增长140%,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其二是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城镇的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培训各类人员578万人(次)。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17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9万人(次),农村致富技能培训47万人(次),企业在岗职工培训224万人(次),创业培训4万人(次)。
  其四是高技能人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改善。到2007年,全区企业在岗职工24万人,其中技能人才总数158万人;全区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人数19.5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2%,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1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与2005年相比,高技能人才增长83%,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增长72%。
  完善养老保险
  自1999年以来,积极开展并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区养老保险净增参保人数近88万人,年均增长8.1%;基金征缴收入由省级统筹前的2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7亿元,年均增长30.3%,企业费率(不含个人缴费)由省级统筹前的平均30%下降到20%,降低了10个百分点;基金积累由省级统筹前的5亿多元,增加到2007年的近170亿元。我区的养老保险统筹模式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全国推荐的省级统筹样板模式。同时,省级统筹的实施,也促使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得到强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连续三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先进省区。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