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雄姿惊世界 大漠戈壁展宏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482
颗粒名称: 天山雄姿惊世界 大漠戈壁展宏图
其他题名: 改革开放30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分类号: F127.45
页数: 5
页码: 77-81
摘要: 巍巍天山,浩浩瀚瀚,一望无际。片片绿洲,星罗棋布,如诗如画,镶嵌在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成新疆神奇壮丽、可歌可泣的多彩画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生息在众多绿洲上的2000多万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进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各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国内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航空已开辟航线155条,通航总里程16万多公里,搭起了与27个国家、42个国际及地区城市和49个国内城市空中相连的纽带,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东西两个扇面辐射的四通八达的蓝天丝路网。
关键词: 新疆 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巍巍天山,浩浩瀚瀚,一望无际。片片绿洲,星罗棋布,如诗如画,镶嵌在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成新疆神奇壮丽、可歌可泣的多彩画卷。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似乎成为人们公认的旧中国新疆荒凉的写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生息在众多绿洲上的2000多万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进发出极大的生产热情,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2007年,新疆生产总值3513.16亿元,比1978年增长16.7倍,年均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1695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2229美元,突破2000美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由改革开放之初的35.7∶47.0∶17.3调整为2007年的17.9∶46.6∶3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86亿元,比1978年增长38.9倍,年均增长13.6%,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以7.8%和9.2%的速度增长,分别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增加到2007年的10313元和3183元。各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从1978年以来,新疆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一跃成为中国的农业大省。1978年至2007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29亿元,增长7.5倍。棉花生产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保持种植面积、总产、单产、收购量的全国第一,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的棉花纤维长、色泽好、品质高深受国内外用户青睐。2007年,棉花产量达29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5.5%。目前棉花收入已占全疆农民收入的30%—50%。新疆的粮食自给有余,是西北地区年调出粮食最多的省区,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7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867万吨,增长1.3倍。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鄯善的哈密瓜、库车的白杏、阿克苏的苹果、喀什的樱桃、和田的石榴、阿图什的无花果、若羌的红枣等,皆因味道鲜美、颇具特色而驰名中外。新疆林果业面积每年以百万亩的速度递增。2007年,全疆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林果产量达412万吨、产值近百亿元。新疆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甜菜生产基地,啤酒花、甜菜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0%和55%。红色产业发展迅猛。新疆番茄酱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红花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枸杞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中国枸杞之乡”精河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新疆还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2007年,肉类总产量160.58万吨,牛奶产量196.23万吨,细羊毛产量9.3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突破千家,全疆50%以上的种植面积实现订单生产,带动全疆60%以上的农户增收。新疆的农业综合比较优势居全国第五位,人均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都居全国前列。
  解放前,新疆的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一公里铁路,没有一座像样的工厂和矿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07年,新疆工业增加值达1378亿元,比1978年增长15.9倍,年均增长10.2%,工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3.4%提高到近50%。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三大油田基地,建成了独山子石油化工、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等一批大中型石油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基地。2007年,新疆油气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原油2604万吨,生产天然气21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4751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全线贯通,中哈石油管线建成,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加快建设,进一步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能源战略基地的地位。
  新疆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区和战略性能源储备区,已建成乌鲁木齐、艾维尔沟、哈密三道岭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和田布雅、塔城铁厂沟、昌吉硫磺沟等18个中小矿区。2007年原煤产量5018万吨,比1978年增长3.6倍。以准东为先导的一批重点煤电煤化工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07年底,全疆电网已全部实现联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73.3万千瓦,是1978年的16倍,人均年用电量1737千瓦时,是1978年的10倍。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至哈密、西达伊犁、南到喀什、北连塔城的新疆主电网网架。神华、宝钢、鲁能、新汶、国投、徐矿等40余家大企业、大集团进驻新疆,参与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特变电工、屯河投资、美克股份、中泰化学、新康番茄等一批地方龙头企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凭借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周边市场,成功登陆中亚国家。目前,新疆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全国最大的150千瓦太阳光伏电站和精铝、电子铝箔产业基地,正在建设中的国家重点工程年产120万吨的钾盐项目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硫酸钾肥生产基地。2007年,钢铁产量842.21万吨,比1978年增长,31.4倍;农用化肥138.54万吨,增长67.2倍;发电量416.87亿千瓦时,增长18.7倍,棉纱40.89万吨,增长13.6倍。通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新疆已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学、建材、纺织、制糖、酿酒、造纸、皮革、卷烟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建成了32个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园区。新疆正在快速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的历史性跨越。
  新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各类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138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80.7%,居全国第二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9种,其中有8种居全国首位,10种居第二位,27种居前五位。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宝石、玉石等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据预测,石油远景资源量为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资源量的30%,居全国第二位。天然气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居全国第一位。煤炭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湖盐资源异常丰富,品质优良,而且闻名遐迩。
  如今的新疆不再遥远。铁路、民航、通信、管道运输的超常规发展,为新疆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南疆铁路已修到喀什,不久将通至和田,天山冰达坂上终年有了汽笛的欢唱;北疆铁路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段通车,沟通了亚欧第二座大陆桥;兰新复线全线贯通,缓解了困扰新疆多年的运输瓶颈制约。目前,精伊霍铁路、奎北铁路、乌鲁木齐至精河复线、吐鲁番至库尔勒二线、乌鲁木齐至准东等5条铁路同时上马,开创了新疆铁路建设历史的先河。新疆目前在建、新建、拟建的各类铁路接近10条,标志着新疆铁路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作为国内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航空已开辟航线155条,通航总里程16万多公里,搭起了与27个国家、42个国际及地区城市和49个国内城市空中相连的纽带,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东西两个扇面辐射的四通八达的蓝天丝路网。
  新疆的公路,继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奎赛高等级公路、和硕—库尔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河谷,国道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段、果子沟段至霍尔果斯口岸段、国道218线清水河至伊宁段3条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中。我国最长的沙漠公路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建成通车后,阿拉尔至和田的第二条沙漠公路也全线贯通。目前,新疆已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以7条国道和68条省道为骨架,环绕塔里木、准噶尔两大盆地,穿越天山,连接南北疆,东联内地,西出周边国家的新世纪公路网。
  邮电通信,随着西—兰—乌光缆、乌鲁木齐—伊宁光缆、南北疆光缆的建成,“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以及卫星、数字微波、互联网服务等现代化通信手段的使用,标志着新疆电信产业进入了历史新纪元。目前,新疆的邮电通信已形成从城市到农村,从空中到地下的明线、电缆、短波、微波、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主体化、多功能通信传输体系和自动化为主的通信交换网。
  西气东输、中哈原油管道、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相继建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又开工建设,到2007年,新疆油气管线总里程已达6793公里,是全国管道运输里程最长的省区。一条重要的国家陆上战略能源大通道初步形成。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帮助新疆发展优势产业,特别是对农业、能源、矿产资源、邮电、通信、石油和石油化工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给予了大力支持。1978年至2007年,新疆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42亿元,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和的109倍。2000年—2007年,新疆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46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126个,建成投产104个,其中中央投资占60%。一大批能源、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为新疆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座座工厂矿山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输油管线如巨龙般穿梭。安居工程了结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心愿,近700万各族群众搬进了崭新坚固的抗震安居房,从此远离地震的威胁。扶贫攻坚,南疆改水工程大规模的实施,使世世代代喝“涝坝水”的近800万各族农民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沉睡了亿万年的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盆地不断传来打出高产油气并的捷报,新疆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最重要的战略接续基地。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势不可挡。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各项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不断深化粮食、棉花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税费和其他各项改革,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取消在中国征收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大惠农措施。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根本性突破,一大批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金融、财税、外贸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新疆正在实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门户一步步打开。1980年,对外开放后新疆第一家合资企业——天山毛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诞生;1983年关闭了20年之久的霍尔果斯和吐尔尕特口岸重新开放。1990年,举世瞩目的亚欧第二座大陆桥修通。目前,新疆拥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对外开放县市75个,是全国拥有口岸数疆最多的省区之一。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7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7.16亿美元,是1978年的595倍。新疆坚持“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方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关内和周边国家进行以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开辟我国能源和战略性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加快以乌鲁木齐为主的国际商贸中心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自1992年以来,新疆已成功举办16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1978年—2007年,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03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46家,引进区外资金2108.5亿元。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新疆正一步步走向世界,世界也在逐步了解新疆。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978年—2007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202项。其中国家级152项,自治区级3083项,取得重大成果数是1978年前30年总和的4.6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校大学生21.64万人,比1978年增长20倍,30年累计培养大学生37.65万人。“两基”人口覆盖率99.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3%,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3.9%。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东风工程等,促进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广播综合人口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3.5%,分别比1997年增长14.3和11.1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47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8.71万张,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和2.2倍。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显著成绩。1978年—2007年,新疆运动健儿在各类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136枚,其中金牌390枚、银牌386枚、铜牌360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先后启动了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和平原绿化、保护荒漠植被三大生态建设。累计退耕还林、植林造林2036万亩,退牧还草1.1亿亩。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全面展开,天然荒漠林和荒漠植被开始得到恢复。森林覆盖率由1.9%提高到2.94%。工业“三废”污染控制初见成效,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稳定。全疆已建立2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48万平方公里,建成12个烟尘控制区和94个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截至2007年末,城镇居民中有61.5万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社会福利机构数达498个,收养人数达2.2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逐年增加,2007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05、151.55和244.70万人。
  展望未来,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景喜人。从现在起到2020年,新疆要努力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到2010年,新疆生产总值将达到52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性收入达到4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5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较高水平;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预期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二是到2020年,把新疆建成我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新疆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新疆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比重大幅度攀升,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大为增强。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