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治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过30年》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465
颗粒名称: 理论政治篇
分类号: D674.5
页数: 64
页码: 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理论政治的情况。其中包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求真务实团结奋斗为自治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献计出力、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为边疆发展稳定和谐作贡献、在天山脚下筑起反腐防线等。
关键词: 新疆 理论 政治

内容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
  符强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
  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促进科学发展来谋划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第一要义,积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严肃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和政治社会稳定。稳定对于新疆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始终坚持把严明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毫不动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毫不动摇,坚决维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始终把对遵守政治纪律的监督作为第一位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反分裂斗争成效,督促党员干部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动不动摇,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
  紧贴经济建设,自觉服务保障发展。新疆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和市场经济主战场,积极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在参与中加强监督、搞好服务、提供保障。要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务院〔2007〕32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及自治区党委部署的任务,认真研究在扩大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反腐倡廉切入点,通过监督检查、行政监察、专项治理、查办案件等,及时排除和解决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妨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继续深入治理商业贿赂,既从严惩处受贿行为,又依法惩处行贿行为,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行业行为,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监督检查,促进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政策措施开展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及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要大力纠正“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重复建设、乱占耕地、不顾群众意愿和承受能力乱上项目,以及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错误做法,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背科学发展观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对假借发展之名搞腐败行为的,要坚决查处。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优良的作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要把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作为纪检监察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要立足新疆区情,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以及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教育,使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甘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在反腐倡廉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
  加强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化解矛盾纠纷。要认真受理群众举报,严肃查处群众举报的违纪违法案件,及时纠正违反科学发展观的行为。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坚持领导干部接待来访群众和干部下访等制度,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诉求,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减少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努力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稳定。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把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以及自治区各项惠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要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认真纠正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以及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加强对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重大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事故。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资金、抗震安居资金、救灾资金等公共资金安全。对公务员录用、招生、征兵、职称评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公开公正公平。要继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和“民生连线”专栏;坚持纠建并举,建立健全预防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不断取得纠风工作新成效。
  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切实保障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反腐倡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加强教育和监督作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深入开展教育,督促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强化监督,关口前移,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促使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要处理好惩处与保护的关系,对确有腐败行为的,坚决查处;对受到诬告、错告的,及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对在推进改革中工作失误的,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支持其大胆工作,调动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人心和力量。要认真对待党员干部的申辩和申诉,维护犯错误党员的合法权益,严肃查处诬告与打击报复检举控告人的行为,切实保障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也是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按照坚持方针、完善体系、拓宽领域的基本思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方针、完善体系、拓宽领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探索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思路。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一方面,治标和惩治的一手要继续抓得紧而又紧,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另一方面,治本和预防的一手要不断加大力度,积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的集大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居于全局的、战略的地位。要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特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要进一步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在经济领域要抓住防止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市场交易活动;在政治领域要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建立健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在文化领域要抓住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要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述、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在生态领域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个要求,加强监督检查,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发展。要统筹协调各种力量,形成反腐倡廉合力。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任务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认真落实《工作规划》分解任务;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统筹协调反腐倡廉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既立足当前作出近期工作安排,又着眼长远确定长期战略目标,确保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现实的具体问题,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基本具备治理条件、经过努力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成果的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进行整治。要统筹发挥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把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与行政监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合署办公的体制下,更加注重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围绕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促进政府机关转变职能、提高效能、依法行政。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使反腐倡廉建设更加适应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把“上情”与“下情”、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服务保障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部署,切实摸清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和廉政建设的薄弱环节,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落实到反腐倡廉实践中。要树立重在建设的理念,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正确认识和处理查处、纠正与建设的关系,改变过去主要以查处、纠正推进工作的做法,更加注重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施各项改革的时候,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其中通盘考虑,把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作为防治腐败根本之策,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创新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土地征收和使用权出让制度、产权交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社会信用体系,逐步解决导致腐败的深层次问题。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纪念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活动,全面认识和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领工作,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协助各级党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积极维护政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保证,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求真务实 团结奋斗
  为自治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献计出力
  自治区政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自治区政协把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为新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30多年中,自治区政协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各种重要例行会议以及各专门委员会开展的经常性活动,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自治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法制、民族宗教等重要事务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协商讨论,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案、提案、意见和建议,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采纳。
  2003年1月,自治区九届政协组成,委员规模480名,包括29个界别,常委会组成人员97名。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自治区九届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区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30年来,自治区各级政协以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始终以促进新疆的发展、维护新疆的稳定为己任,为我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自治区各级政协在履行职能的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可以从中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30年来,自治区政协始终坚持自觉服从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在工作中做到三个主动:主动向自治区党委请示汇报工作,征求对政协工作的指示;主动邀请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参加政协重要活动;主动与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取得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自治区党委十分重视政协工作,两次召开政协工作会议,相继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通知》,积极支持政协开展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帮助解决政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经常出席政协重要会议,发表讲话,通报情况,参加小组讨论,听取委员意见。政协工作的实践表明,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是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
  政协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大局
  政协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一部分,人民政协的所有活动都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将自身工作置身于全局工作之中,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找准位置,选好角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九届政协召开的五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制定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进行深入讨论,在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方面;在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方面;在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族各界委员还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畅所欲言,广泛协商,充分表达了各界别的意愿。
  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
  稳定是新疆的大局,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要保证新疆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没有一个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一切都无从谈起。惟团结才能稳定,惟稳定才能发展,惟发展才能振兴。团结稳定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新疆的大局。人民政协汇集了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他们威望较高,联系广泛,在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团结稳定工作方面可以发挥特殊作用。多年来,自治区政协坚持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始终把维护团结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常抓不懈,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所做的主要工作有: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政协参加单位和各族各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及时向党委和政府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组织政协委员就影响自治区团结稳定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一些影响团结稳定的社情民意:组织民族宗教界的代表人士赴区内外参观考察,促进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党委和政府支持下,认真开展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这些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30年的工作实践启示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构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自治区各级政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维护团结稳定这个大局上,才能充分发挥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应有作用。
  努力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30年来,随着对政协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开拓创新,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九届政协把推动委员的学习与履行职能的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召开常委专题学习讲座,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编发学习资料等形式,积极将委员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引向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考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题学习讨论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把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委员履行政协职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同委员联系的意见》,明确加强与委员联系的具体办法,注重发挥委员的特长和优势,合理安排各专委会委员,组织开展不同界别的活动,适时举行情况通报会、座谈会,着力做好委员履行职责的各项服务工作。要求各族各界政协委员正确认识和处理荣誉感和责任感、本职工作和政协工作的关系,积极参加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好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对提高政协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九届政协在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和修订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协例会、委员视察、提案工作、信息工作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推动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加强对基层政协的指导。召开两次基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注重用经验推动工作,建立乡镇政协委员联络小组等一些有效做法被各地政协广泛采用。多次对基层政协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重视研究县级政协的特点和作用,就基层政协的机构设置、工作条件等问题,向自治区党委提出建议。加强对基层政协的工作指导,重视对基层政协干部的培训,保持与基层政协的密切联系,总结规范了指导基层政协工作的主要形式,形成了自治区政协工作整体向前推进的新局面。
  ——加强专门委员会工作。专门委员会是政协组织委员开展活动的基础。九届政协高度重视专门委员会建设,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理顺工作关系,加强人员配置,落实工作经费,积极为专门委员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五年来,各专门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委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专门委员会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政协机关是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保障。九届政协期间,政协机关狠抓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水平,工作效率和为履行职能服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自治区政协在推进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制订了《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细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组织外地委员参加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自治区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更加规范。
  注重提高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的水平
  调查研究是政协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有效透径,是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的基础。专题调查研究对于提高政协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委员调研,就某些专题形成意见、建议、提案或建议案,有利于促进党助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通过专题调研的形式深入工作实际,深入群众,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而且易于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有利于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重要决策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措施的自觉性,促进党和政府的决策
  转变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不断加强,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就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和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同时,九届政协组织有关界别的委员,在不同领域开展112项调查研究活动,完成调研报告108份,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就加强和改进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邀请党政有关部门、党派团体、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召开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企业创新与科技强区等专题研讨会,深化了调查研究的成果。组织委员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新疆煤田灭火、工业园区发展、机场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考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建立课题研究机制,将政协工作与委员本职工作相结合,请政协委员中的专家主持课题,先后完成了加快向西开放、乌昌经济一体化、加强税收征管、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村财政、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19个课题研究项目,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
  加强同各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无论是协商监督,还是参政议政,都与党政部门工作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政协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作面宽线长,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虽然政协拥有人才智力优势,但由于不是专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在组织参政议政活动中,需要党政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政协同党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政协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政策思想和决策措施。多年来,自治区政协坚持在开展工作中同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有关方面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对区内各级政协组织的指导与协作,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相互支持,九届政协制定《关于加强与民主党派新疆区委会、自治区工商联联系的意见》,加强了与各民主党派的工作联系,及时研究参政议政的有关问题。经验证明,只有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得到充分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协作,才能为政协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五年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宝贵财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自治区政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转换、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同时也为政协工作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放眼21世纪,新疆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族各界政协委员见证并直接参与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坚信,自治区政协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国政协的指导下,一定能够在新世纪为新疆的开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定会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为边疆发展稳定和谐作贡献
  朱锦林 田修思
  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新疆军区部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坚持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着人民,努力践行宗旨,忠实履行使命,与各族人民鱼水相依、并肩战斗、共创伟业,为新疆的发展稳定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拥政爱民工作的崭新篇章,无愧于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荣称号。
  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忠实履行卫国戍边的崇高使命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和社会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但周边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为巩固西北边防,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卫各族人民和平劳动,军区部队根据西北边疆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贯彻我军新时期建设指导思想和军事战略方针,特别是紧紧围绕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着眼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尖技术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积极探索高尖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深入开展军事训练和科技练兵活动,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着力锻造戍守西北边陲的雄师劲旅。军区部队先后组织或与巴基斯坦及“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举行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30多次,不断提高部队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祖国利益高于天,守防事业重如山。坚持把边防工作作为军区部队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边防斗争、对外军事交往和军警兵民联管联防,大力进行防卫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边境封控工作,捍卫了祖国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了西北边防安全稳定。按照宪法赋予的职责,积极配合武警和公安机关平息多起旨在分裂祖国的叛乱、暴乱、骚乱事件,维护了祖国统一和边疆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卫国戍边的伟大事业中,广大官兵大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甘愿在万里边关奉献青春,无怨无悔地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与寂寞相守,与艰苦相伴,忠心献祖国,铁心守边关,涌现出了“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神仙湾边防连、“卫国英雄连”某部民族六连、“西陲戍边模范连”斯姆哈纳边防连、“卫国戍边模范连”红旗拉甫边防连、“国门卫士标兵连”霍尔果斯边防连,“边疆卫士”买买提·塔什、孙国富,“雪域高原模范连长”刘长峰、“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云燕、“献身使命的模范团长”胡筱龙等一批英雄模范,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报效祖国、为国尽忠的壮歌,在祖国西北边陲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着力打造精锐之师、建设强大边防,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才能在国家主权领土受到侵犯、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受到损害时,挺身而出、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当好捍卫西北边疆的钢铁长城和维护边疆稳定的坚强柱石,让党放心,让各族人民有安全感、稳定感,而这就是最大的拥政爱民。当前,边疆各族人民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阔步前进。军区部队作为祖国和人民的守护神,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打赢意识,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努力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切实铸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打赢利剑;时刻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度警觉,依法打击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积极参加地方平安建设,真正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做到守一方国土,保一方平安;以边防信息化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加强防卫设施建设,不断创新军警兵民联管联防机制,努力建设强大现代化边防,确保国家神圣领土不受侵犯,确保西北边疆长治久安。
  大力支援经济社会建设,积极投身兴疆富民的光辉事业
  改革开放以后,边疆同全国一样,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参加边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促进边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军区部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改革开放30年来,军区部队充分发挥人力集中、突击力强、敢打硬仗的优势,先后参加南北疆铁路、塔北油田、边境口岸、独山子乙烯工程、南北疆光缆铺设、西气东输、克拉玛依大农业开发和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防风固沙林带等1000多项现代化和重点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南北疆光缆工程是亚欧信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施工翻越150余座大山、穿过360余条河流,80%的光缆沿途布满岩石和沼泽,施工任务十分艰巨。军区部队历时3年,先后动用5万余名官兵,上高原、踏戈壁,战风沙、斗酷暑,圆满完成4700公里的光缆施工任务,为边疆各族人民架起了“信息金桥”。为了改善驻地生态环境,军区先后投入120多万兵力,积极参加绿化工作,种草6万多亩,营造“沙漠绿洲”近百块。乌鲁木齐市再就业创业园,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德政工程”。2002年至2004年,军区每年出动官兵近千人、机械1.6万余台(次),推填挖运土方650万立方,平整土地5300余亩,有力支援了工程建设。今天,边疆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远接万里的光缆,钻塔林立的油田,阡陌纵横的棉田,星罗棋布的绿洲,无不浸透着军区部队广大官兵的心血和汗水。每当发生洪水、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和意外险情,军区部队总是当先锋、打头阵,英勇地保护了国家和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历史事实表明,支援经济社会建设,不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使各族人民得到了利益和实惠,更重要的是使各族人民从中感受到了党的无限关怀和无比伟大,赢得了各族人民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人民军队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是利党利国利民利军之举。新世纪新阶段,支援经济社会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牢边疆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按照“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的原则,把边疆开发建设需要与发挥部队优势结合起来,大力支援边疆经济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新作为,在重点工程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抢险救灾上有新作为,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有新作为,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坚决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着力维护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在西北边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核心是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关键是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为挫败民族分裂势力的政治图谋,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军区部队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热爱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等教育,不断夯实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军民共建活动,以双拥共建促团结、保稳定。目前,新疆各族军民已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县)65个(次),军民共建点1256个,而每一座双拥模范城(县)、每一个军民共建点都成为维护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的一面光辉旗帜和一个坚强堡垒。军民共建的“万里文明边防线”、“千里新藏文明运输线”、“千里铁路文明运输线”活动,已成为民族团结的连心线、边疆稳定的安全线。注重在为各族人民谋福祉中增进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广泛实施“百村扶贫”工程,与200多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培训农业技术人员7万多人,使20多万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大力支持“希望工程”建设,援建“希望小学”380多所,特别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兴教助学活动,军区机关每个团以上干部每年拿出500至1000元资助1名失学儿童,使近3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积极发挥医疗技术优势,努力帮助数十万各族群众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广大官兵把边疆当故乡、各族群众当亲人,自觉维护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涌现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某部炮兵团、“民族团结模范连”卡昝河边防连,“爱民模范”贺昌富、“全心全意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好军医”张毓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库车县阿格乡栏干村74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巴克,坚持39年写讴歌某仓库为该村大办好事的《解放军爱民日记》,先后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发自肺腑地对胡总书记说:“我记录的解放军爱民日记,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新疆军区党委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它作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30年中,军内各级各类院校培养民族干部2200多名,其中进入团以上岗位900多名,军职16名,还为地方培养输送3800多名,造就了一大批政治坚定、让党放心的少数民族干部。
  历史一再证明,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重要法宝,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边疆各项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各族军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同时,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进行以“三维护两反对”为中心的民族团结教育,打牢“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广泛宣传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加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大军民共建力度,用共同的政治信念、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引领各族军民,努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度关注边疆青少年教育问题,积极做好教育下一代工作,真正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薪火相传;以军政军民团结引领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大好局面。
  始终不忘人民养育之恩,不断焕发服务人民的政治热情
  “幸福不忘拥军,居安更思卫国”。各族人民感谢解放军,热爱解放军,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的投入、更大的行动支援国防和军队建设,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拥军的新热潮。各地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意识,高度关注戍边守防事业,组织各族人民配合部队搞好军警兵民联管联防,守卫好祖国西北边疆的每一寸土地。每当部队组织军事演习和野外驻训,各地都积极开展拥军支前活动,及时提供电力通信、生活物资等服务,做好场地征用、卫生防疫、群众损失赔偿等工作,保障部队圆满完成任务。地方党委政府坚持把拥军优属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紧紧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注意梳理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伍义务兵,解决军人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和军属住房等问题,积极帮助部队排忧解难,有力地支援了军区部队建设。2007年6月,自治区开展“百名领导干部走边防”活动,30多名斤(局)长走遍北疆边防部队,为边防部队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区部队要把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厚爱铭记在心,注重运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在推进边疆改革发展、支援国防和部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伟大实践、辉煌成就、生动事迹教育部队,把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先进思想、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学过来,内化为践行宗旨、服务人民、卫国戍边的强大精神动力,切实回报各族人民的养育之恩。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越是信赖我们部队,部队越要忠实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让党和人民放心;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越是爱戴我们部队,部队越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切实尊重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越是关心我们部队,部队越要充分体谅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难处,尽量不给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增加负担、增添麻烦;地方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越是拥护我们部队,部队越要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做人民的好儿子,真正把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变成自觉行动,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在天山脚下筑起反腐防线
  自治区纪委监察厅
  改革开放30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结合新疆区情,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维护和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廉政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新疆实际的反腐倡廉建设之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指导方针。新疆各级党委政府、纪检委始终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保证反腐倡廉建设正确方向的前提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区情,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召开汇报会、发函告书、走访调研等方式督查党风廉政建设进展,研究探索构建反腐倡廉新机制的途径和措施,逐渐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做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初步构建出了符合新疆实际,具有新疆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走出了新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子。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良好政治氛围
  切实加强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直以来都是新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围绕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央对新疆在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转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为防止发生“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自治区党委进一步规范了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督的制度。在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监督力度的同时,针对各个时期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进行了专项治理,努力化解不安定因素。仅2001年以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开展执法监察项目2431项,通过执法监察发现案件线索11129件,立案查处2001件,给予党纪处分226人,政纪处分347人,移送司法机关82人,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4375条。投诉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投诉8259件,办结6500件,追究党纪政纪责任136人,提出整改建议2218条,挽回经济损失1827.31万元。参与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33起,追究事故责任人175人。通过执法监察减少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保持同各族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开展了31项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扎实推进减轻农民负担工作。1994年以来,全区累计减轻农牧民负担38亿元;清理拖欠工程款总额63.52亿元,清偿农民工工资10.16亿元,清偿率达95.01%。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1994年以来,全区查出各种教育乱收费问题756起,涉及金额9185.18万元,有43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围绕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狠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1997年以来,全区查出医药购销领域违纪违规问题856起,涉及金额6738万元,有51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查处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案件6340件,涉案金额1.2亿元。切实加大公路“三乱”治理力度。1994年以来,全区先后撤销公路违规收费站点226个,查处公路“三乱”问题117起,实现了全区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认真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清理纠正经营权有偿转让问题48个,取消针对出租汽车的收费15项,取缔“黑车”等非法营运车辆6838辆,有力地维护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民意问卷调查显示,2000年,44.91%的群众对自治区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表示满意。2008年,63.25%的群众对自治区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表示满意。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惩违法乱纪行为
  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始终坚持把查办党员违纪案件作为基本职责,作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5年间,重点协助自治区党委开展以打击走私贩私、行贿受贿、投机诈骗、贪污盗窃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全区给予党政纪处分2414人。党的十三大后,把查办违纪案件作为从严治党、严肃党纪的重要措施来抓。1984年到1990年,全区查办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0665件,给予10038名党员纪律处分。党的十四大后,查办案件作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之一,力度进一步加大。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区各级纪律检查机关以“一机关三部门”(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查办党内各类违纪案件2661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5529人。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强劲势头,查办案件1065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233人。2006年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以来,查办案件834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82人,涉案金额2.56亿元。30年来,查处了一批大要案。通过查办案件,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产生了较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法纪效果。
  重视宣传教育,初步形成了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
  早在1997年,自治区党委就提出了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查处”的思路,并将这个思路贯穿到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之中。从1999年起,每年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原为9月,2004年改为7月),至今已开展了第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2005年开始,自治区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通过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党课教育、形势报告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廉政培训、党纪条规知识测试、廉政谈话,以及主题新闻竞赛、廉政文艺演出、廉政公益广告和廉政短信征集等活动,增加教育实效性;通过制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形成了浓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氛围;通过建立反腐倡廉理论和勤廉典型示范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警示教育基地,丰富反腐倡廉的教育载体和形式;充分发挥纪检机关和组织、宣传、文化、党校、出版、媒体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合力。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30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纪委监察厅高度重视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先后出台各类反腐倡廉法规制度131件,初步建立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法规制度框架。如改革之初,针对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治区制定了《关于当前几个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当前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几个突出问题的规定》等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结合边疆地区反对非法宗教和民族分裂活动的严峻形势,制定了《关于认真解决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信仰宗教问题的通知》《自治区纪委关于对共产党员、党组织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斗争中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的党纪处分暂行规定》等具有新疆特色的党风廉政规范性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反腐倡廉法规制度,自治区党委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制定了自治区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初步建成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为建立健全符合新疆区情的廉政法律法规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本兼治惩防并举
  改革开放30年来,自治区党委面对新疆复杂的社会环境,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参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措施,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疆实施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反腐败的任务、制定反腐败的策略、部署反腐败的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了反腐败斗争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早在1993年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就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根据这一重要方针,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纪委按照中央作出的反腐败战略部署,在继续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惩腐败分子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反腐败治本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思想教育,夯实反腐败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证。三是进一步恢复和健全监督体系,逐步形成抑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标本兼治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当前,新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些干部作风不够深入的问题,也有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但归根结底仍是一个深化改革问题。因此,必须顺应新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通过改革,努力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割断行政权力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利益联系,从源头上形成防止腐败的长效机制。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积聚的矛盾也进一步凸显,自治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反腐败工作一直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维护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05年以来,自治区各级部门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着力解决物价、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回顾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历程,原来的拓展工作主要是在反腐败战略或对策层面进行的。简单地说,就是从较为单纯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单纯的重视惩治向同时重视教育、惩治和预防的综合战略拓展。而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必须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紧紧围绕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党的建设中那些易发多发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寻求源头治本工作的措施,进一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腐败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侵蚀党在各族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各族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此,新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对官商勾结、钱权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不管涉及谁,不管职务有多高,都依纪依法查处;继续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查处失职渎职的案件,对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失职渎职问题,坚决追究责任,并查处背后隐藏的问题。通过严惩腐败分子,形成社会强大的威慑力,打击犯罪,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倡廉的第一线,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的严峻考验。多年来,新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责,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着力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努力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谋划反腐倡廉工作,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探索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切实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深入。
  大潮激荡新疆
  ——写于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
  张明理
  历史在行进中
  走过1978年——
  改革开放的大潮
  激流奔涌
  呼啸向前
  波澜壮阔地推涌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磅礴日出⋯⋯
  大潮激荡新疆——
  中国西部
  这块曾经贯通
  古代中国
  走向海洋的丝绸之路
  这块大树、小草
  溪流、山峦
  绿色和生命
  顽强执著地
  渴求生存和发展的
  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大地
  春风化雨
  从沉积的裂变中
  焕发出勃勃生机
  谱写出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光辉诗篇——
  (一)
  褐色
  是裸露之色
  是贫瘠和荒凉的象征
  西出阳关
  裸露的褐色山峦
  无垠的褐色戈壁
  使人产生一种生命被闭锁、
  被掩抑、被凝固
  在沉睡的联想
  同时
  也使人产生一种对生命
  对绿色
  对春潮的渴望——
  明月出天山⋯⋯
  新疆,这块在海陆升沉
  地壳断裂中
  崛起的辽阔疆土
  千百年来始终
  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同命运、共兴衰——
  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
  辉煌时期
  曾经给她带来
  极大的发展
  而她每每又以焕发的生机
  促进当时中国社会的繁荣
  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中
  留下一条闪亮的“丝绸之路”
  自然现象和规律总是给人类社会
  以深刻的启迪和揭示
  每当黑夜要吞噬星光的时候
  黎明便会划出
  新的地平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这场大倒退、大动乱的
  中国社会
  孕育着一场新的长征
  一场摆脱贫穷、落后、封闭
  走向富强、文明、开放的革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带来了
  整个民族思想的大解放
  石破天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波峰浪谷跃上潮头
  呼唤
  改革开放的天风海雨
  在沉默中蕴集的惊雷
  滚过中国大地
  中华民族警醒了
  改革开放由此成为
  中国经济、政治、文化
  思维方式、精神生活的
  方向和主旋律——
  新疆这块边远的土地
  带着沉重的历史负荷
  强烈地感应着这一潮汛
  偏僻的和田地区
  在全疆率先试行包产大包干
  揭开了
  新疆农村改革的序幕
  改革的春风
  迅速吹遍天山南北的
  广大农村牧区
  千百年积淀下来的
  原始的、传统的生产方式
  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被历史阻隔了视线的
  各族农牧民终于
  走出了困惑
  看到了希望
  社会生产力得到了
  空前的解放
  人们在大踏步地
  走向新的生产方式
  同时也在以新的思想
  新的激情
  开拓新生活
  大地回春
  杨柳鹅黄
  河流解冻
  春汛奔涌
  新疆的改革开放之舟
  从塔里木
  准噶尔
  驶向中国开放的大潮——
  (二)
  绿色
  是大地渴望生命之色
  是生命活力的显现
  在新疆这块边远的土地上
  生命的生存和发展
  是艰难的
  却又是倔强的
  令人惊奇的
  看那戈壁红柳
  沙漠胡杨
  冰崖雪莲——改革开放
  一如惊蛰的春雷
  在新疆这块疆土上
  唤醒大地、草原、绿洲
  和心灵被冰封雪压的
  生命活力与创造激情
  在蓝天和大地之间
  奏鸣着绿色的进行曲——
  我们新疆好地方
  但是边远、闭塞、落后
  组合成“富饶的贫困”
  新疆人对改革开放的渴求
  对绿色生命的渴求
  对春的渴求更为强烈
  人的顽强的生存发展精神
  人的奋斗和求新精神
  在这寥廓疆天
  高高地矗立
  闪闪地发光——
  喀什,古称“疏勒”
  是古丝绸之路
  通向西亚的重镇
  汉唐时代外商云集
  维吾尔文化的发祥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
  萌发了喀什人
  被历史风尘掩抑的
  对商品经济的追求
  催生了经商致富
  发孕市场的冲动
  早晨的阳光
  映照着
  中亚最大的集贸市场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
  宗教形态和商业气息
  在巨大反差中
  撞击着、交融着、行进着
  向人们展示
  社会历史的
  变迁和前进的方向——
  吐鲁番
  这个以她碧绿的葡萄
  众多的文物古迹名胜
  闻名中外的丝路要冲
  雄浑的落日
  映照着交河故城
  瑰丽的朝霞
  尽染春光盎然的大地
  使人畅想
  在现代化建设中
  走向明天的风姿神韵
  葡萄节开幕式上
  中英文“团结、友好、欢迎”字幕
  表明了中国西部的丝绸之路
  恢复了
  使世界瞩目的魅力
  和走向世界的信心——
  阿勒泰
  是地处北疆的边远牧区
  逐水草而游牧
  是哈萨克牧民的
  传统生活方式
  千百年的积淀和凝固
  成为这个民族
  跨进现代社会生活
  门槛的巨大障碍
  改革推进了历史进程
  传统畜牧业
  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建设饲草料基地
  实行牧民定居
  走出家门经商、务农、打工、办工厂
  既是一条新闻消息
  更是一道历史的晨光
  大潮激荡
  荡涤着千百年的积淀
  启开这个游牧民族的心扉
  使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沐浴着
  现代社会生活
  和现代文明之光——
  (三)
  蓝色
  是天空追求拓展之色
  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新疆的天
  蓝得空旷、深邃、高远
  新疆的诗人说
  天山雪峰的目光
  是钢蓝色的
  热烈、冷峻
  饱含着爱恋和追求——
  改革开放
  是塑造社会主义
  崭新形象的活火
  是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必由之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流勇进
  传统的产品经济
  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封闭式的经济
  走向开放型经济
  企业走向市场竞争的大舞台
  成为电视发射塔的“底座”——
  八一钢铁厂
  这个在旧体制下
  举步维艰的国有企业
  在改革开放的激荡下生机勃发
  不仅实现跨入
  我国中型钢铁企业的宿愿
  而且迎着新世纪的晨曦
  破茧而出走进宝钢集团
  拓展钢蓝色的追求——
  特变电工
  这个前身只有几十个职工的
  资不抵债的街道小厂
  浴火重生
  像一只涅集的凤凰
  飞翔在天山
  飞翔在九州
  飞翔在世界
  鸣奏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国际竟争力
  国际品牌的
  企业集团的进行曲——
  广汇集团
  美克集团
  华凌集团
  宏景集团
  浙江商会
  广东商会
  河南商会
  四川商会
  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
  非公有制经济
  民营企业
  在新疆大地
  破土强生
  飞红流翠
  层林尽染改革开放的“海风”
  却冲破关山万重
  在这个边塞城市
  激情行进着——
  高科技开发区
  新型工业化园区
  繁华的商业大街
  新颖的商品广告
  新的思想观念
  新的生活方式
  新的现代化建筑
  新的城市形象
  中国西部
  亚欧大陆桥枢纽
  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
  国际商贸中心
  还有乌洽会
  向九州方圆
  向五洲四海
  传递着
  新疆改革开放的潮汛
  抒写着
  让世界了解新疆
  让新疆走向世界的乐章——
  (四)
  金色
  是希望之色
  是现实和理想的交响
  新疆是个好地方
  雪山、大漠、长河
  草原、旷野、绿洲
  奇特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矿产资源
  广阔的开发前景
  中国西部
  这块世人瞩目的热土
  充满金色的畅想——
  新疆资源丰富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是新世纪我国
  现代化建设新的支点
  石油天然气
  煤炭、煤层气
  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还有水土光热资源
  魄力奇特的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
  蔚为壮观
  前景广阔
  坚定不移地实施
  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面向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审时度势
  不断地深化和推进
  在新疆大地
  走出符合区情
  造福各族人民的
  现代化建设之路——
  依托水土光热资源
  建设粮食、棉花
  畜牧、林果四大基地
  采取革命性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
  新疆奏鸣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艾得莱斯绸般的田园曲——
  石油的开发
  给海湾地区
  带来了富裕和繁荣
  给世界
  带来了进步和现代化在新的起点上
  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开发
  周边国家的资源合作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
  百万吨乙烯
  乌石化百万吨芳烃
  还有贯通神州大地的
  石油天然气管线
  展现出
  国家能源战略接替区
  和陆上安全大通道的
  壮阔画卷——
  煤炭
  这个新疆最具有吸引力
  和开发前景的资源
  在中国面向世界的
  能源战略中
  崭露头角
  走向高地和前沿
  “一主两翼”的蓝图
  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
  几十个大企业集团的追求
  描绘着中国
  现代化建设新的格局——
  铁路、公路
  在人类社会向现代文明中的
  行进中
  总是在延伸中打破封闭
  推动交流和开放
  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和繁荣
  在建的和即将进行的
  铁路和公路建设项目
  环通天山南北
  联接国内国外
  拓展着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东联西出
  西来东去
  朝发夕至北京
  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格局——
  航空航天
  是现代社会的标志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一直有着飞天的梦想
  在神舟七号
  登月的交响中
  新疆民航
  一如群星烘月
  雁阵长空
  带着新的追求
  舒展飞向神州
  飞向世界的新航线——
  通信
  这个信息社会的精灵
  一路驾长风
  穿越时空
  穿越天际
  在飞翔中歌唱
  在歌唱中飞翔——
  旅游
  新疆雄伟的高山
  浩瀚的大漠
  神奇的冰川
  美丽的湖泊
  辽阔的草原
  众多的文物古迹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向中国向世界
  显现出巨大的魅力——
  改革开放
  是一场经济、政治、文化
  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社会心理、民族精神的
  大裂变、大变革、大发展
  是一场伟大而痛苦的分娩
  对于新疆
  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改革开放
  远不是一个自由王国
  仍然需要思想解放
  像闪电走在雷鸣的前面
  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先导
  机遇
  在危机中蕴含的机遇
  为新疆展现出
  后来居上的
  金色希望
  生活之树常青
  只要在开拓前进中希望
  希望就会一如
  早晨的太阳
  跃上明天的地平线
  新疆是充满希望的
  这希望的地平线就是
  坚定不移地推进
  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伟大征途上
  迎来
  繁荣、富裕、和谐的
  社会主义新疆
  灿烂朝霞⋯⋯坚持解放思想 不懈改革创新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是贯穿党30年来一条主线。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并提供组织保证的。30年来,自治区党委领导组织工作紧跟全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紧紧围绕新疆发展稳定的伟大实践,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积极推进组织工作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用正确的组织路线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组织工作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新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坚持推进理论武装实现思想与时俱进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首要任务,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更进一步。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推进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党员、培训干部、引领群众,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武装工作变成巨大物质力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组织工作与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相适应,与各项事业拨乱反正、革故鼎新的历史进程相一致,与党的建设全面恢复和加强的历史步伐相协调,走在解放思想前列。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中央开展全面整党的部署,认真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的问题,纯洁党员队伍,巩固党的组织,改进党的作风。认真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试行)》,完善民主集中制各项具体制度,党委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开展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科技知识、业务知识为主的综合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本领。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组织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经受多种风浪考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开创了改革创新、全面进步新局面。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精神,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党的十四大后,认真开展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章“双学”活动。党的十五大后,在全区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在县以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组织工作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在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中迈向新的高度。自治区党委把理论武装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面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长治久安固根基、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30年来,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把理论武装与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入持久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全区党员、干部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确保新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使新疆的发展与稳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回顾这一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清醒而又坚定地认识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组织工作发展前进的理念,发展实践的主线,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未来的必由之路。
  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建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
  要把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重大决策和自治区党委各项部署贯彻落实好,关键在领导班子,关键在干部队伍。30年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茬又一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实事求是地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突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大力选拔培养各级领导班子接班人,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推进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老干部工作不断加强,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落实,任职到龄退休成为广大干部自觉遵循的规定。坚决纠正轻视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为大批知识分子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变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模式,按照“管少、管好、管活”原则,对领导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改变运用党政干部管理模式管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状况,干部分类管理格局基本形成。认真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的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日趋完善、相互配套、有机衔接,较为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改变单一封闭的干部选任方式,建立在发扬民主基础上的多样化选任方式,运用民主推荐的方法确定考察人选,干部工作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不断提高,考察预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全委会票决制、任前公示制普遍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干部交流为广大干部所接受,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强化政治标准为着力点,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各级各类干部政治上强的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加强品德修养,着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形成求真务实、团结和谐、开拓进取局面。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工作成效显著。与1978年相比,目前全区干部队伍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66个百分点,35岁以下干部比例提高9个百分点;地州市、县市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年龄45岁以下干部比例分别占23%、84%、98%;全区少数民族干部比例提高22个百分点,总数增加2.92倍,全区女干部比例提高22个百分点,总数增加2.97倍。
  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建立以党的事业需要和干部需求为导向,组织按计划调训和干部自主参训相结合的培训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经常性教育与适当集中教育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基层实践锻炼相结合、上级组织部门调训与自主开展培训相结合、院校教学与示范基地培训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不断拓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途径,不断创新干部教育方式方法,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考核体系日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干部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机构日益健全,制度不断完善,渠道不断拓宽,坚持开展《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开通“12380”专用举报电话,建立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察制度,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工作,落实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函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规定,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实施人才强新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资源。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新战略,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到“十五”期末,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35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7%;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国有单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5.1万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83人,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5152人。
  加大党政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依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2003年以来,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近10万人次,先后选派1200余名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到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进行特殊培养;选派1000余名自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内地和国外培训。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三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20.7万人,占技能型人才队伍总数13%;技师、高级技师3.51万人,占技能型人才队伍总数2%。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实施为县以上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部门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并下派到乡镇的工作,三年来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6714名,缓解了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加大区内对口支医、支教和选派科技副职、专业技术人员到边远艰苦地区定期服务的力度,启动高层次“双语”人才特培计划、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和小学“双语”教师补充计划,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实习支教等工作。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以“评聘分开”为核心的职称管理制度和以能力业绩为主要标准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在自治区国有企业中实行党委组织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集团分级负责管理机制。出台《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社会保险统筹办法和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养老统筹制度,建立健全《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评选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了以新疆人才市场为核心,南北疆和石油石化三个分市场为区域人才集散中心,地州市人才市场为骨干,县级以下人才市场为辐射,行业和民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补充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个,流动站17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56名。依托重大工程建设、优势资源产业以及国家“海外智力援疆计划”、“博士服务团”、“西部专家行”等人才援助项目,吸引、聚集了大批优秀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来疆创业和参与科技攻关、技术指导。
  在中央支持下,1997年正式启动援疆工作。经过11年实践,援疆干部选派、使用以及改进援助方式、整合援疆资源等方面得到不断深化发展,援疆规模不断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得到拓展,形成以经济、科技、教育、医疗、文化援助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口支援的新格局。各级党委和受援单位对援疆干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了条件。广大援疆干部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作用,在传递新信息,传授新知识、新经验以及开展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干部培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援疆干部任县(市)委书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前五批援疆干部牵线搭桥,援疆省市和单位落实无偿援助物资、资金折合27.2亿元;实施互利合作项目1096个,到位资金209.7亿元;有1.92万人(次)新疆干部赴内地培训。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意义更加特殊重大。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不动摇,重视程度、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紧密联系新疆实际,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四个多样化”新情况,维护社会稳定中出现的新动向,及时制定印发加强农村、社区、学校、国有企业、机关等基层组织工作的意见或实施办法,建立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农村、社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的地位和功能、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领域,突破党的基层组织职能的传统定位,实行社区党组织建制实体化管理。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各类学校、专业合作组织、产业链以及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的组织,为“两新”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党对社会各个领域和各种组织的有效覆盖。2007年底,全区基层党组织数量比1978年增加1倍。坚持精简上层、充实基层,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选派1.3万多名国家干部到社区工作,选派44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1.9万名干部驻村帮助工作,一线力量得到加强,基层干部结构得到改善。
  深入实施基层千部素质工程,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提升基层干部培训层次,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自治区对农村、社区、学校的主要领导以及县市、乡镇分管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的领导分期分批进行专题培训。广泛开展各民族干部互学语言文字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不懈地对问题较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切实改变软弱涣散状况。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实行社区“错时服务制”。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在农村、社区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在南疆四地州重点乡镇实行“4211”工作机制;实行部门帮村、村企联建、村警联建、村信联建,构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良好局面。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要求,改进中央驻疆企业服务管理,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办法配备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活动,确保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投入保障机制,近三年,全区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025个,社区党组织服务场所也得到明显改善,成为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自治区党委明确规定,设区的市每个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6万元,其他社区每年不低于4万元;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109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给予工作经费补助。建立健全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今年,自治区财政增加补贴2258余万元,确保全区村干部报酬总体上每年人均达到6000元;采取集体补助、个人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全区35%的村干部参加了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结合换届,选拔了一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经过培训考核,确认公务员身份,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坚持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为重点,认真做好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高知识群体以及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党员工作,积极稳妥地在其他社会阶层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全区党员总数从44.01万名增加至121.31万名,其中,女党员由6.53万名增加到30.86万名;少数民族党员由
  17.98万名增加到46.71万名,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不断巩固扩大。
  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无神论和科技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广泛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昆仑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和昆仑网,基本实现乡村终端接收站点全覆盖,并逐步向农村家庭和社区扩展。成功研发昆仑Linux操作系统和跨平台多媒体教学系统,形成了天地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新格局。自治区拍摄的党员教育电视片《脊梁》《隐藏的地平线》等,先后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建立专兼结合的党员教育队伍,全区党员教育工作者总数达2.24万人。部署开展“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天山先锋、造福各族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加强党员队伍日常管理,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探索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选派得力党员干部为流出党员和农民服务。实行党员承诺制,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立党员服务站,村、社区建立党员服务分站,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扶贫帮困、人文关怀等服务;部分县市进行党员互助基地、互助金试点;自治区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用于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加上各地按比例配套的补贴资金,农村“三老”人员每年生活补贴可达到1200元以上。党内基层民主不断发展,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选举产生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试点,基层党务公开普遍推行,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共产党员平时能看出来、困难时能站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出来,在抗击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斗争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工作30年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党的建设大格局中取得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大决策、自治区党委的部署符合实际、完全正确。联系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回顾总结自治区组织工作的发展进步,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懈改革创新。这是30年来组织工作最生动的实践、最鲜明的特点、最宝贵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18”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30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继续推进的伟大意义、目标要求,切实做到四个始终:一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培训干部、引领群众、推动工作,在认识上更深化、把握上更深刻,围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二是始终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硬道理,自觉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区情新变化,顺应党和各族人民群众新期待,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等各个方面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基层群众创造性实践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无穷力量,最广泛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党的各级组织、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依赖和拥护,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四是始终重视抓好自身建设,在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上下工夫,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求真务实的风气,把组工干部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把组织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使组织工作更加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公正高效 司法为民 服务大局
  ——自治区人民法院30年历程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结合新疆发展实际,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审判使命,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新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忠实履行职责,审判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三十年来,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始终把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其他各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针对新疆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猖獗的状况,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终把依法严惩“三股势力”和极端组织“伊扎布特”犯罪作为刑事审判的重中之重,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骨干分子依法顶格重判。依法审判了巴仁乡反革命武装叛乱案、伊犁“2·5”打砸抢骚乱案、乌鲁木齐“2·25”公共汽车爆炸案、沙雅县“7·15”暴狱案、喀什“12·25”案件等一大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有力打击了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刑事一、二审案件由1980年的6583件增加到2007年的22222件,结案率由1980年的83.35%上升到2007年的95.68%。通过开展刑事审判活动,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维护祖国统一,保护公民人身权利,促进自治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级法院充分发挥民事《经济)审判职能作用,依法积极拓展审判业务范围,及时审理涉及农业生产和承包合同案件,重视与民生相关的婚姻家庭、财产关系、房地产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妥善处理了德隆系、啤酒花系、诺玛特系、新疆证券系等关系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案件。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民事一、二审案件由1980年的20135件增加到2007年的170353件,结案率由1980年的83.2%上升到2007年的94.7%,化解了大量民事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地方经济秩序,促进了社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行政诉讼法》颁布后,1995年至2007年,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15109件。通过审理“民告官”案件,监督和支持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增进了官民关系和谐。为改变“执行难”现状,自治区人民法院建立起由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的执行工作新体制,推行执行裁定合议制,严格执行工作纪律,改进执行方法,实行委托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等措施,全力解决执行难问题,1995年到2007年,全区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721,121件,总标的422.67亿元,有力维护了法律权威。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司法为民要求得到深入落实
  三十年来,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在全面提升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益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司法本质特点和规律的便民利民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审判和执行工作效益提高。一是为解决涉及困难群众案件诉讼和执行问题,各级法院不断完善便民工作机制,推行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开庭等做法,实行巡回办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二是积极开展司法救助,认真落实诉讼费减、缓、免的规定,切实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实施司法救助案件1861件,决定减、缓、免交诉讼费7024万元,确保老、弱、病、残等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三是全区各级法院都以定纷止争、胜败皆服为目标,把每一件案件的调处都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次具体实践,坚持调解结案首选化,创新调解思路,努力实现“调解主体多元化、调解方式多样化、调解格局社会化、调解手段人性化、调解结果高效化”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目前,全区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率达33.67%。四是畅通信访渠道,把实现案件息诉罢访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努力把当事人的利益诉求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采取“首问负责制、预约接访制、公开听证制、带案下访制、四定一包制”等便民、利民、为民措施和开展创建立案、信访两个“文明窗口”活动,逐步建立起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合理诉求、依法纠正错案相统一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多年来,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接待和处理了大量申诉和群众来信来访,仅2007年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3296人(次),申诉案件由1980年的6985件下降到2007年的2472件。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区法院改革依法稳妥推进
  三十年来,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按照宪法和法律精神,不断修改和完善审判制度,健全审判组织的监督机制,强化合议庭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合议制和审判委员会制度;制定审判工作.
  规则,实现办案规范化。加强法院自身的制约机制,实行了立审分立,普遍设立了立案机构,把立案与审判分开,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实行了审执分立,普遍设立了执行局(庭),理顺了审判与执行的关系;实行了审监分立,普遍设立了审判监督庭,理顺了审判与监督的关系。
  2007年,为认真执行我国“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刑事政策,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积极与自治区公安、安全、检察、司法行政部门协调沟通,联合下发了《关于刑事证据认定和适用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律师辩护工作的意见》等。为贯彻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明确再审的条件、期限、案件管辖、再审程序等,将13种申请再审的事由纳入再审范围,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为加强执行工作和解决“执行难”问题,建立执行“四统一”管理体制和执行工作区域协作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在指导审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审判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工作程序、运行方式和提交审理报告的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2005年以来,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依法选任人民陪审员1089名,其中少数民族465人,占42.70%。截至2007年,全区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12129件(次)14596人(次)。认真落实《法官法》,改革完善法官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对初任法官实行资格考试和任职前的审核制度,完成了法官等级评定;试行对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和司法行政人员的分类管理;推行审判长和独任法官选任制,优化法官队伍,合理配置了审判资源。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法院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三十年来,自治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把法院的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独立审判的关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提高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头脑,通过开展“三讲”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着力提高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为谁办案的根本问题。涌现出了全国法院“银法棰”奖获得者昌吉市法院审判员陈吉录、农九师乌什水法庭庭长王筱萍和全国优秀法官阿克陶县法院审判员祖木尔、北屯垦区法院院长曹忠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先进典型。
  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始终把法官的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到2007年,全区法院系统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4851人,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47.87%。其中,有硕士学位以上的250人。
  全区各级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法官行为规范》和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从立案、审判、监督和执行四个方面入手,规范法官审判行为,约束法官业外活动,规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确保司法公正与廉洁。近十年间,全区法院违法违纪人数逐年减少,从1998年的68人下降到2007年的27人。
  全区法院“两庭”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建设的规划编制、申报立项和经费投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审判法庭建设的发展规模从少到多,速度不断加快,状况不断改善。全区69个基层法院、148个人民法庭列入中央三年专项建设规划中,有25个基层法院、74个人民法庭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2006年以来,全区有62个人民法院(包括兵团法院,下同)完成了审判法庭和审判功能用房建设任务,69个人民法院的审判法庭建设获得中央预算内(国债)投资。全区各基层人民法院配备了业务用车和庭审录入设备以及电脑、法台、法椅等法庭设施,办案所需的交通、通讯装备和办公条件明显改善。相继建成高级人民法院连接最高人民法院和连接各分院、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二级局域网络,实现了全区法院范围内视频会议和数据传输的正常运行,为提高审判效率和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提供了良好的诉讼环境。
  回顾三十年改革历程,艰辛与成绩同在;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共存。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将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之上”的指导思想,按照“说话和气、办事认真、公平正义、人民满意”的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重铸灵魂的特殊学校
  自治区司法厅
  1978年是个不同寻常年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共和国的历史掀开了催人奋进的一页。对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而言,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也由此扬帆起航。时光荏苒,30年转眼过去。这是风雨兼程、艰苦创业的30年,是高歌猛进、硕果累累的30年。如果以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通知》为标志,我们的创业之路正是共和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波澜壮阔的30年,我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维护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履行并不断强化着监狱、劳教、普法依法治理、律师、公证等重要工作职能。广大监狱劳教部门的人民警察、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得风气之先,立改革潮头,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服务大局、执法为民的司法行政队伍,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在实践中谋求发展,为全面推进我区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新疆、法治新疆、平安新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监狱工作步入法制化科学化轨道
  从1981年8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初步总结“我国狱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至1994年12月颁布实施《监狱法》,自治区监狱工作实现了重大历史转折,并逐步迈上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新台阶。
  我们通过对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工作实施“狱务公开”增强执法环节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建立民警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执法环境,依法保障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依法、有效的奖励措施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通过强化生活卫生保障措施、把疫病防控纳入自治区卫生防疫体系,来体现依法、科学、文明管理和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尤其是近几年,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累计投资9亿多元,全面强化监狱建设,各种监管安全硬件设施和机制保障逐步完善,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2004年以来没有发生罪犯脱逃,监管场所已成为体现以人为本,展示我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窗口。
  我们把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大胆引用到监管改造工作中,创建并全面推行“改造罪犯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罪犯改造质量评价办法”。全疆各个监狱在坚持普法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设扫盲、小学、初中班,普及文化教育;开设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提高服刑人员刑释后的谋生技能;创造条件鼓励服刑人员参加大专以上学历的自学考试,改善知识结构;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志愿者工作站、服刑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监狱系统疾病防控中心,实现封闭式监狱管理与开放式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仅2004至2007年,自治区监狱系统就有8577名服刑人员脱盲,2166名服刑人员获得小学毕业证书,446名服刑人员获得初中毕业证书,1891名服刑人员参加高等教育,1213名服刑人员通过了高等教育自学单科考试,36名服刑人员获得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有
  1758名服刑人员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初级技术等级证书,188名服刑人员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中级技术等级证书,22608名服刑人员取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岗位培训证书;各监狱普遍建立了“心理矫治中心”和“女警施教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达到
  323200人次,心理健康普及率达到99%,参加心理测试人数达到74745人次,进行心理咨询人数达到13094人次,接受心理疾病治疗达到1443人次,心理治疗成功人数达到573人;定期召开“犯人家属座谈会、帮教会”,签订《帮教协议书》56681份,整合地方劳动、教育、文化、医疗、宗教部门等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帮教”,社会帮教志愿者达到
  4179人,接受社会帮教服刑人员达到160172人次。通过依法、科学、规范、文明监管改造和辅助性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
  劳动教养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自治区的劳动教养工作从1956年6月开始,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创建、整顿、发展的艰难道路。为了适应1983年国家和自治区“严打”斗争的需要,“科学区分劳改、劳教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造”,新疆劳教工作及时从劳改部门划分出来,坚持贯彻中央提出的“长远规划、集中管理、重点建设”的方针,经过不懈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教场所已经成为“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和“花园式、校园式、军营式”单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劳教系统进一步弘扬“像父母、像医生、像老师”的管教原则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成功教育挽救劳教学员10万余名,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确保我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2002年以来,我区劳教系统已连续6年实现“无逃跑、无非正常死亡、无所内案件、无重大生产事故”的“四无”目标,自治区劳教局也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四无”工作先进局,跨入全国劳教系统前列。截止2007年底,我区各劳教所已实现了生活、生产、行政区分离,形成了健康有序、安全优美所区环境,全区11个劳教所全部完成“自治区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创建任务,其中有7个劳教所被司法部命名为“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
  法律常识普及大见成效
  1979年《刑法》等七个重要法律、1980年《婚姻法》、1982年《宪法》、1983年的“严打”《决定》构成了我区司法行政恢复重建阶段法制宣传的主要内容。这一阶段的法制宣传工作使各族群众深受教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深入人心,学法守法的自觉意识逐步加强。
  从1985年12月自治区制定《关于向全区各族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以来,我区已顺利完成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2006年启动的“五五”普法工作目前正在深入推进。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2000多万干部群众不断掀起学法用法守法的热潮。
  “一五”普法(1986年一1990年)是我区历史上首次有普法领导机构、有正式规划,分别针对各族干部、厂矿企业、乡场农牧区、宗教人士和青少年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恩茂同志亲自带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生产建设兵团的领导听取法制讲座,为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总结推广我区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的有效经验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完成的以“十二法一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为此后逐步开展的“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五”普法(1991年-1995年)围绕“普法依法治理”的新理念,坚持“学用结合”的新思路,深入开展了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普法教育。截至1995年底,全区1138多万普法对象中有1031万余人学习了自治区“二五”普法规划规定的22部法律法规内容。我们采取“普遍号召、以点带面、示范引路、步步推进”的方法,逐步拉开了各层次、各行业广泛推进依法治理的序幕。
  “三五”普法(1996年-2000年)围绕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区战略的目标要求,根据1997年12月自治区党委办公斤关于《“三五”普法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纪要》精神,加强对各地普法工作的领导,完善了保障措施,普法经费按普法对象人均0.5元列入财政预算。1999年12月8日,原自治区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正式更名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亲自担任,全区各地、各部门也统一更名,并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此期间,全区1340多万普法对象中,有1250万余人参加了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学习。
  “四五”普法(2001年-2005年)全面完善了以领导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宗教人士和外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学法用法制度。通过一系列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各项专项依法治理活动,全社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五五”普法以来开展的“法治六进”工作正在进一步谱写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区工作的新篇章。
  人民调解成为社会矛盾减压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调解工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随着1982年人民调解工作首次载入《宪法》,我区的人民调解有了法律依据,并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4年以前,人民调解工作长期沿用“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主”民事审判方针。随着1984年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我区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调解员在探索中认真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纠纷排查、受理登记、调解责任、后期回访、业绩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民转刑案件”的预防工作,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不断巩固。恢复重建至今,自治区已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4988个、调解员78496名,仅十六大以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642069件,调解成功率稳定在92%以上,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4534件(涉及11146人),为维护自治区的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司法厅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新疆的总体目标,在全区唱响“有纠纷去调解,有上访找司法”的口号,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突破口,围绕“巩固基础、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建立联动、强化效果”找抓手、创亮点,实现了“五个创新”。一是在组织体系上,坚持走“大调解”之路,构筑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牵头协调,职能部门配合联动,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多元化调处组织体系;二是在工作手段上,坚持把人民调解与法院司法调解、治安行政调解、劳动仲裁调解和信访工作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突出衔接配合,协调联动。三是在网络建设上,通过抓好上、下两个延伸覆盖,形成了地、县两级调解中心为主导,乡镇(街道)、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村(社区)以下调解小组和企事业单位、区域性、行业性调委会、纠纷信息员为触角的“三级”网络体系。四是在工作领域上,根据近年来我区矛盾纠纷主体的转化发展特点,把工作重点由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纠纷逐步向涉及城市建设、土地流转、环境治理、劳动争议、医疗保险、生产事故等社会难点、热点纠纷拓展。五是在保障机制上,不断加大设施建设、教育培训、业务和办案经费投入。
  律师事务作用日趋突出
  根据中央关于迅速恢复和建立律师制度的决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79年10月下达“新党发(1979)239号文件,明确要求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分期分批建立法律顾问处,尽快开展律师工作。新疆律师制度的恢复重建工作由此拉开序幕,围绕1980年的《律师暂行条例》的实施,成立法律顾问处(律师事务所)、组建律师队伍、开展律师业务的工作在全区各地普遍推开。截至1992年,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40多家,专、兼职律师已达700余名。随着1993年《司法部关于加快律师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4年《自治区律师执业规定》,特别是1995年《律师法》的贯彻实施,我区律师工作在组织机构、职业身份、管理体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批”不占国家编制、不要国家经费、自愿组合、自收自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和合作律师事务所,形成了国办所、合伙所和合作所并存发展的局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新疆律师协会在机构和财务上与司法行政机关分离,行使行业自律管理职能,行业自律管理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展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律师工作逐步深化,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工作触角涉及各类行业,律师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267家、律师2290人。其中,少数民族律师316名,占律师总数的14%;女律师577名,占律师总数的26%;双学士学位律师82人、本科以上学历律师1542人,占全区律师总数的7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自治区只有7个市(县)设有公证处,共有67名公证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区公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有公证处127个,注册公证员394名;公证业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02年以来,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140万件。30多年来,自治区公证行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由主要办理国内公证,发展为涉外、国内公证并举;由以民事公证为主,发展为开拓经济公证为重点;由单纯办理公证证明,发展为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综合性法律服务,在我区社会各项事业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律服务深受人民群众赞誉
  基层法律服务是我区改革开放中期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国情、区情,充满活力的法律服务工作。30年来,我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以”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便捷、收费低廉“的独特优势,通过担任法律顾问、代理诉讼和非诉讼活动、调解矛盾纠纷、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协办公证、办理见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法律事务,与律师、公证工作形成协作互补的”大服务“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为一方服务,促一方繁荣,保一方平安“的积极作用。特别是2000年以来,司法厅根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有关实施意见,率先将直管的13家法律服务所移交乌鲁木齐市管理,并对全区各种形式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清理整顿,按新的管理体制重新进行核准登记,强化了其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的服务功能。2007年,司法厅继续采取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的各项措施,加强了执业资格认定和执业准入控制,对申请从业人员实行执业准入考试。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创建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意见》,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法律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区有法律服务所724家、执业法律服务工作者2632名。2002年以来,全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代理诉讼事务96478件,非诉讼事务27582件,解答法律咨询626334人次,解决了基层大量经济纠纷。
  我区自1999年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援助对象逐年增加。2002年至今,自治区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7751件,受援群众达34485人次,法律援助已成为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关注民生、维护弱势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大现实举措。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司法行政系统紧紧围绕我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有效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强化监狱劳教民警、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司法行政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和组织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共有520多个单位和2300多名同志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表彰。仅2002年以来,我区司法单位有80个先进集体、266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表彰;106个先进集体、263名先进个人分别受到司法斤表彰;有43个单位被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63名同志分别荣立个人二等功和三等功。3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铸就了我区司法行政队伍钢铁般的意志,赢得了党和各族人民的信赖。
  三山两盆盛开文明花
  自治区文明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扎实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呈现出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活动丰富、氛围浓厚、全面发展、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对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自治区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民族精神不仅是一个民族告别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是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把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部过程,体现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各个环节。从1995年起,全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大规模学习、宣传、推广张家港经验的基础上,以“弘扬一种精神,塑造一种形象,培养一种风气”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并相继提炼出团结鼓劲、弘扬正气、具有感召力和时代精神的地区精神、企业精神和单位精神,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自治区组织各地文明单位广泛开展了“迎接西部大开发,抓住机遇,开发新疆”,“西部大开发,我们要树立什么精神,塑造什么样形象”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的精神风貌逐步树立起来。1981年以来,全区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树立新疆人形象”演讲活动、“我的爱国情、我的报国行”演讲比赛、“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党在我心中”演讲大赛、“西部大开发”知识竞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自治区组织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知识竞赛、“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竞赛、“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等大规模、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昂扬向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思想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精神生活的主旋律。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30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02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将每年的3月定为全区“公民道德建设月”通过开展相对集中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以月促年,常抓不懈,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通过学习讨论、座谈、报告会、理论研讨、宣讲、远程教育、撰写心得、签名承诺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共铸诚信、服务群众”、“百城万店无假货”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地还利用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强化各族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先进入物和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是引导我们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最有感召力的路标。改革开放30年来,自治区树立和宣传了赛尔江、杜养富、吴登云、赵新民、达吾提·阿西木、艾买尔·伊明、李向党、江尔·热哈提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入物。尤其是从2006年以来,全区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通过开展评选“感动新疆十大人物”、道德模范等活动,让广大群众推选身边的道德楷模,树立了卡德尔·巴克、胡筱龙、姜炜、刘玉莲、艾尼·居买尔、庄仕华、姜英、胡曼等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特点,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新疆长治久安、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之一。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自2004年开始,全区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全面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自治区文明办等部门精心组织策划“首届新疆十大风采少年”评选、“首届爱我中华少儿双语口语大赛”、“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征文比赛以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并精心组织策划,积极做好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推介工作,为各族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2006年以来,自治区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部门先后编辑出版了《新疆新童谣》《青少年无神论教育读本》《新疆历史画丛100册》《不能忘却的记忆一一档案中的故事》《怎样做合格家长》等书籍。自治区文明办与新疆电视台在少儿频道开办少数民族少儿双语教育栏目,组织制作《唱响新疆新童谣》动画MTV《跟我学》,使双语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目前,我区凡具有自办节目能力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开办了1至2档青少年节目,全区已开办广播电视青少年栏(节)目60多个。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2008年11月,我区2个城市、6个单位、4名个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30年来,自治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要求,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社区全面展开,并逐步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各类行业协会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延伸,广泛开展了军兵警民共建、兵地共建、中央企业与地方共建以及连片整体创建等创建活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规模日益扩大,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成系列的创建态势和人人关心创建活动,人人支持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局面。1997年以来,自治区文明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出一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典型。经过30年的实践和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创建文明社区为基础,以提高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从最初开展以“实现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学先进”为主题的“三优一学”创建竞赛活动,到不断推进争创全国、自治区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活动,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区各城市和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强化,功能逐步完善,环境逐步改善,治理力度逐步加大,城市、县城的建设水平、文化品位有了很大提高,创建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各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4个,先后有14个城市、8个区、11个县、11个县城连续获得自治区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县、文明县城荣誉称号,4个城市、22个县连续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先进县荣誉称号,43个社区建成自治区文明社区。今年8月,克拉玛依、库尔勒、石河子等3个城市作为我区推荐的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和第四批全国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上报中央文明委。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逐步加大农牧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切实加强村容镇貌治理和建设,深入开展文明乡镇企业、十星级文明户、星级文明站所评比等活动,使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延伸中辐射,在巩固中提高,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全区建成全国文明县城3个,全国文明村镇22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66个、自治区文明乡镇(村)155个,农村有150万农户农牧民参加“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参评率达到65%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以“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为重点,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加强“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了“推行优质规范服务,树立文明行业新风”活动。窗口单位、党政机关、执法部门、服务行业普遍制定了创建规划,落实了创建措施,并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工商、税务、金融、气象、邮政、电信、交通、铁路、民航、海关等行业进一步加大了创建文明行业力度,树立了行业新风。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注重从提高各级文明单位的质量、扩大覆盖面入手,推行公示制和届时制,对文明单位进行测评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创建质量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全国文明单位49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26个,自治区文明单位4389个、自治区文明示范窗口52个,自治区、地州、县市三级文明单位近2万个,盖率已达到60%以上。
  实事好事深得民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30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始终将注重实效、让群众满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地实际,实施“民心工程”,办了许多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造福谋利的实事好事。这些“民心工程”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工程”,为进一步改变新疆贫困县乡宣传文化阵地落后的面貌,活跃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欢迎。
  完善城乡设施功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全区各地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这一目标,普遍加大了城乡硬件和与群众息息相关设施的建设力度,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畅通与绿化工程、农村防病改水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抗震安居工程、农村新型医疗合作等,件件紧扣百姓生活,事事回应群众呼声,赢得群众普遍赞誉。许多市县都立足现有条件,建成了一批适合群众需要的文化广场和休闲娱乐场所,大大改善和优化了当地的投资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地以大力实施中央文明委“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为龙头,,抓住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和“万村书库”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兴建了一批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影剧院以及农村的“三室一场”等,并配备了相关设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为我区资助建设了23个县市宣传文化中心,60个乡镇宣传文化中心,4个边境口岸宣传文化中心,10个村宣传文化室。各地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文化中心,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知识、学文化、学科技,组织群众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文化中心已成为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和农牧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
  2004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开展了“电视进万家工程”活动,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牧民赠送电视机。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对口支援的省市、企业共为我区贫困群众赠送电视机41.65万台。特别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仅2007年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就一次性投入2600余万元,购买5.7万台彩色电视机,赠送给贫困群众家庭,确保了贫困群众在家看到北京奥运会的盛况。通过实施“电视进万家工程”,有效解决了我区部分贫困家庭看电视难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贫困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我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状况,使党的声音及时传到千家万户。
  抓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从2000年开始,自治区文明委创造性地实行了“考前预选”的方法,对“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资助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和筛选,把名额全部给予城镇双下岗职工家庭和农牧区特困户家庭的孩子以及社会孤儿。“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州市文明办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一大批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截至2008年,已累计资助大学生1075名,已毕业337名。中央文明办为使“西部助学工程”延伸到高中,从2002年开始在我区开办高中“宏志班”。截至2008年,已累计资助1000名学生,已毕业550名。“宏志班”学生会考合格率达100%,大学本科上线率达99%,重点上线率在95%以上,先后有30多名“宏志班”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名牌高校。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区各地的文明单位爱心助学,手拉手、送温暖,扶贫帮困,“春蕾学校”、“春蕾班”等助学活动也相继开展起来,成为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一个重要渠道。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10多年来,广大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农牧民的关怀直接送到门上,为农牧民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自2002年开始在全区开展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地州县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文化阵地,大力扶持文艺社团建设、培养社区文化,举办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期间的文艺晚会、农牧民文艺会演、春节、古尔邦节社火、麦西来甫、阿肯弹唱、敖包聚会等大型群众性传统文体节目表演,广泛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评、花卉展、球类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唱响了群众文化“四季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证明:只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立足时代发展、关注社会现实、贴近群众情感,精神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够增强生命力,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只要坚持求实、求新、求进,精神文明建设定会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借力改革劲风 推进机关党建
  杨德海
  改革开放30年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伴随着改革开放,区直机关党的建设围绕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立足机关实际,积极探索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机关党建路子,区直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探索机关党建思路
  党的建设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为党的政治路线和工作大局服务。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
  30年来,区直机关党的工作大体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发展时期(1978.12—1991.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确立后的快速上升时期(1992.1-2002.11)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全面发展时期(2002.11-今)。围绕着机关党建的发展方向、根本任务、,工作原则等重大问题,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实践探索深刻证明,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朝着党的建设总体目标来加强,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完善机关党建机制
  自治区党委始终关心、支持机关党建工作。1980年4月自治区党委批准恢复了自治区区级机关党委,批转了《关于加强区级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机关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机关党建工作逐渐走向正常。1991年12月,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区直机关工委,作为区党委的派出机构领导区直机关党的工作,并于1992年召开了全区机关党建工作会议,随后自治区党委明确了机关工委对厅局机关党组织的领导关系和厅局党组对机关党组织的指导关系,理顺了机关党建领导体制,强化了对机关党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1998年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自治区党委随即于1999年1月出台了《实施办法》,2004年工委根据《条例》精神制定了《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初步建立了各部门党组抓机关党建的责任机制、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在各单位形成了党组、机关党组织齐心协力抓党建的局面。中央《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落实自治区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出台后,工委及时制定了《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了工委、部门党组(党委)和机关党组织的职责关系。工委还通过制定实施《工委领导走访厅局党组(党委)书记工作制度》,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月等活动,增强部门党组(党委)抓好党建、机关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形成了党组(党委)负总责、党组(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机关党委具体抓、支部书记实行“一岗双责”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并向自治区党委提交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截至目前,区直机关由主要领导担任机关党委书记的有24个,由党组(党委)成员担任机关党委书记的有90个,“一把手”亲自抓党建、一心谋党建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逐步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委和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1992年工委制定了《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建目标责任制》,并相继建立健全了多项涉及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先进性教育之后,区直机关各单位以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契机,围绕机关党组织工作职责和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了党员学习教育、党员责任落实、党员组织生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从制度上对机关党的工作在各个层面进行了完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机关党的工作制度体系,增强了党建工作实效。
  构建机关党建布局
  30年来,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原则,把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在学习内容上,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和形势任务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深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提高自觉运用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新疆实际,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坚定性;在学习制度上,不断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学、述学、评学等制度,三级联动学习机制进一步完善,在教育渠道上,重视发挥各级各类党校和机关干部夜校的培训主阵地作用,开办理论骨干培训、党务干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处(科)级干部政治理论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区级机关党委成立后,制定了《加强区级机关党组织生活的暂行规定》、《区级机关党支部工作条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委成立后,在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中广泛推行党建目标管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员管理信息库;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管理办法》,举办党建业务培训班,督促按期换届,规范专职副书记任前考察、审批程序;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党员标准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富有成效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党组织设置更趋合理,党员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更加突出。
  坚持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绩。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风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工作、实践的各个环节。“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作风日臻形成。
  创新机关党建载体
  工作载体是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的有效形式和方法途径。30年来,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以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夯实基础为重点,从党建工作职能特点入手,积极探索新的活动载体,不断为机关党建工作开辟服务大局的途径。1997年至2004年,在区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了机关党员到困难企业过组织生活和送温暖活动,慰问困难职工家庭12000户,捐赠慰问金1200万元,给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从2004年开始,在区直机关开展了“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得到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响应,激发了支部工作活力,目前区直机关已建成“五好党支部”584个。
  近年来,工委认真总结机关党建实践经验,在坚持和完善传统有效的活动载体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带全局性、统揽性的主题实践活动,承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任务,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从2006年起,连续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
  不断创新机关党建工作载体,把机关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引导和组织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各个方面认真查找阻碍发展、影响稳定和制约机关党组织作用的突出问题,为机关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赢得了广泛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拓展机关党建空间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工委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落实机关党建工作任务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区直机关党建拓展工作领域的重要内容。从1992年开始,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干部职工队伍为主要任务,以加强职业道德为核心,按照巩固、延伸、创新、提高的基本要求,在区直机关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委每年都结合形势任务确定工作主题,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了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团结的良好氛围。目前区直机关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的有125个、文明机关23个。
  群团工作充满活力。1992年之后,陆续成立了工会工委、团工委、妇工委,工委将群团工作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党建带群团的原则,加强对新时期机关群团组织的领导。多年来,工委指导群团组织紧紧围绕机关党的中心工作,按照各自章程,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机关群团组织自觉把工作置于大局中谋划、推进,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子,机关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交流平台作用明显。1992年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区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交流。2006年机关党建研究专委会成立后,积极培育研究队伍,定期开展研讨交流,认真宣传推广研究成果,搭建起全区机关党建工作联系交流的平台,创办《机关党的建设》杂志,开设机关党建网站,建立全区工委系统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开阔了机关党建的工作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加强了工作联系,全区机关党建工作“一盘棋”格局逐渐形成。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区直机关党建工作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坚定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努力实现区直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王德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并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一系列精辟论述和真知灼见,既为我们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目标,还增添了活力与生机。对于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更加奋发有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解放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思想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了社会更替,便产生了思想解放运动。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欲取代陈腐的社会制度,必须从维护旧制度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建立之后,要永葆这种制度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地清除某些因历史因素而形成的僵化的体制和制度,不断地冲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和陈旧观念的束缚。没有这种思想解放就不会有新制度新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深刻地表明:解放思想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想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1978年5月,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和《光明日报》先后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一批具有政治胆识和理论勇气的党的领导干部、理论和新闻工作者担当了这场大讨论的先锋,很快形成了一场影响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历史意义。他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43页)他同时强调:“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这篇重要讲话成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主要标志,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成为我党解放思想的经典文献。
  从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历程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倡导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推动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为了推动全党全民族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最大的实践上来。他不是就历史问题谈历史问题,而是以团结一致向前看为讨论历史问题的出发点;他不是就解放思想谈解放思想,而是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解放思想的着眼点;他不是就思想理论问题谈思想理论问题,而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思想理论上拨乱反正的落脚点。因此,真理标准大讨论,实际上成为一场呼唤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为成功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为推进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解放思想不能同实事求是对立起来,不能认为只要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就是解放思想。思想是否解放,不是看你主观夸张的程度,而是看你的言行符合实际的程度。离开实事求是去讲解放思想,只能是主观主义的胡思乱想。解放思想,只能科学地理解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江泽民《论“三个代表”》167~168页)只能理解为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既是我国快速发展的历史,也是解放思想、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体制上的每一次重大创新,在政策上的每一项重大调整,在实践上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解放思想为突出标志,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程。
  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它开辟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纪元。可以说,如果不解放思想,仍按照本本、按照僵化的理论,是肯定不可突破的。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又有了重大突破。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突破了长期把社会主义理想化的思想理论和思维模式。其“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利用市场调节绝不等于资本主义”等新理论观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置于现实之中。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思想大解放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同志著名的南方谈话为这个体制的建立扫清了思想障碍,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澄清了束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模糊认识,消除了姓“资”姓“社”的困惑。
  1997年9月的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又有许多重大突破。比如,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这些理论上的突破也只有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最为重要,这也是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亮点。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着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这一步步向前迈进、一个个成果的取得,无不得益于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澄清错误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明确前进方向、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正是因为解放了思想,我们党才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也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和全面创新,是对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扬弃和本质否定,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独立自主的探索与实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和道路的形成,从一开始就是以解放思想作为鲜明特征和强大动力的。
  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破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条化、凝固化的倾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命之树常青;二是破除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理想化、纯洁化的倾向,坚持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一切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并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和先进方法,创造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给广大人民带来实际利益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生机与活力。
  正是从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主题出发,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领导与推进解放思想,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相统一,才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拓展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事实已充分表明,因解放思想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解放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它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解放思想具有极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并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边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一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各方面体制改革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和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面小康上来,落实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
  一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实事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也是实施科学发展的依据和要求。党在解放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总是牢牢把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牢牢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任务。
  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今天,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思想解放还是僵化,解放的程度如何,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因循守旧,又不能脱离现实,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比如,我们新疆当前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就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必须着力改善民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关注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等等,无论哪一项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疆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科学决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要着眼于创新,突出“三个解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先进的力量源泉。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既要以辩证态度看待历史成就、历史经验,又要以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全面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我们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理论成果,又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理论的新起点。我们要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基本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前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准则,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创新思想;冲破一切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弊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并且以理论创新为指导,大力推进各方面的创新,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要注重实效,落实“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要促进事业的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揭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即为了谁的问题;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即依靠谁的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人民群众对于民生的要求,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解决温饱、90年代“奔小康”,发展到今天要有更多更好的医疗、教育、文化等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把工作思路从单纯抓经济转变为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上来。像我们新疆,就要在努力提高各族群众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其精神生活层次与水平,还要注意缩小城乡差异和南北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全疆各地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因此,我们要始终关注民生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现阶段,我们解放思想就是要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当中。为此,我们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深入实际,从生活和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从成功和失败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注重联系群众,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吸收养分,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更富有活力、行动更具有创造力。
  历史和现实都雄辩的证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正是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党才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不断创新、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正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越来越兴旺!
  当好检察机关的督察官
  吕长虹 胡长文
  检察机关重建30年来,全疆各级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在自治区纪检委、高检院纪检组和自治区检察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针对检察机关的职能、性质、特点和行使检察权中易发、多发和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把强化内部执法监督列入推进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完善执法内部监督机制,形成了人员到位、职责明确、惩防并举、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络,有效地防止了检察干警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使违纪违法案件持续逐年下降,尤其是因涉及检察权的违纪违法案件明显减少,无违法违纪案件的单位不断增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
  完善监督机制
  多年来,全疆检察机关在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检察权廉洁高效运行的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内部监督体系,特别是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监督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是逐步建立了内部执法办案各项监督制度。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结合实际,落实了“一案三卡”制度,即办案人员办理每一起案件,都按规定分别填写对案件当事人的“办案告知卡”、办案人员的“廉洁自律卡”、案件办结后的“回访监督卡“。“三卡”中既有检务公开的内容,又有公正执法、廉洁从检的要求。全疆检察机关对“一案三卡”的落实率,由2000年的55%达到2005年的100%。通过实行“一案三卡”制度,把办案人员的行为、办案的流程始终置于案件当事人、发案单位及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有效监督之下,实现了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有效地防止了执法违法、随意执法、办人情案和关系案等问题的发生。为落实“严格、公正、文明”的要求,自治区检察院建立了流程监督制度,结合各部门职能分工,分别在不同的执法环节开展了自我监督和部门间的互相监督,形成了检察机关各部门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的法律监督格局。在实践中,分州市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内部执法办案监督办法》和《重点案件跟踪监督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流程监督工作机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职责明确的执法责任制,对每一个案件的办理过程和每个环节,都确定了责任归属。为使责任制得到落实,建立了基层院组织自查、各分州市院组织全面质量考评、自治区院机关各业务处室重点抽查、纪检监察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的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每年组织人员对所办案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考评。
  二是开展了检务督察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促进规范执法,建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案件质量管理机制,在部分检察机关开展了检务督察制度试点工作,并将其作为检察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4年的试点,总结出了一套开展检务督察工作经验。去年底各地州市院均成立了检务督察机构,建立了以纠正违法办案、保证案件质量为重要内容的检务督察制度,采取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集中督察、联合督察等形式,运用流程监督、网上监督等手段,对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督,较好地形成了统一、全程、严格、高效的执法监督体系,保证了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近几年来,按照高检院的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加大了对违法违规办案、损害人民群众合法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采取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责成有关单位追究责任等方法进行责任追究,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某基层检察院,由于连续发生领导干部违反程序办案、交通肇事等问题,责成其上级检察院对该院的检察长进行了责任追究,作了检讨。
  责任落实到人
  多年来,自治区检察院依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平台,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强化了检察权的监督,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检。
  一是以“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落实责任制。从2005年开始,区院对多年一直沿用的责任书进行修改,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内容更具体、格式更正规、更能贴近检察工作实际。通过连续3年抓落实,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检察院“一把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
  二是积极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通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和讨论,于2005年出台了《新疆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办法(试行)》,并下发全疆检察机关试行。经过3年的试行,于今年初下发了《新疆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2006年至2007年结合巡视工作,对12个地州市院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2007年底对全疆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情况进行了通报,5个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和重大事故单位的“一把手”对发生问题以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了说明,保证了责任制的落实。
  三是不断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多年来,为加强对下级检察院班子及班子成员的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关于上级检察院领导与下级检察院领导谈话的暂行规定》和《上级检察院派人参加下级检察院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暂行规定》《巡视工作暂行规定》《新疆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办案工作流程》和《新疆检察机关死亡报告制度》《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九条规定》等制度建设。指导各地州市院和基层检察院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和执法办案工作实际,在完善廉政工作机制、规范扣押冻结款物、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建章立制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四是较好地完成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为加强本院各内设机构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确保本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不出问题,自治区检察院每年对《自治区检察院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和责任分解》进行修改,将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并逐条落实到各有关处室,各内设机构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制定进一步的落实措施。党组成员根据自身的业务分工,也具体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同时印发各地州市院监督落实。
  五是加强对重大项目、开支,招投标等日常行政工作和干部工作进行监督。在“两房”建设及后勤保障方面,自治区检察院一直推行政府采购和重大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等制度,2005年至2007年,政府采购金额4559.4万元,招标投标金额12500余万元,通过监督没有不廉洁的问题发生。在订制全疆检察服装、新建干警住宅楼、办公楼和办案工作区和各业务部门的评先选优和内部组织的各项考试及多次在全疆范围的检察人员招录,按照监督要求纪检监察部门都实施了全过程的监督,保证了此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截至目前未接到一起投诉或举报。
  加强权力监督
  一是落实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谈话制度。自治区检察院每年都制定下发党组书记、检察长述廉、纪检组长述职要点,从2004年至今,地州市院的检察长、书记已有115人次向区院党组进行了述廉,纪检组长60人次进行了述职。根据《关于上级检察院派人参加下级检察院专题民主生活会暂行规定》《关于上级院负责人与下级院负责人谈话暂行规定》等制度,2005年以来,自治区检察院党组先后派出35人次参加了23个地州院的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对县处级领导干部22人(次)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65人(次)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对地斤级66人(次)、县处级领导干部310人(次)进行了了解情况谈话,有地厅级60人(次)、县处级领导干部303人(次)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对厅级14人(次)、县级领导干部27人(次)进行了离任审计。
  二是大力开展巡视工作。2005年,自治区检察院按照高检院工作要求和工作部署,成立了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巡视工作暂行规定》和《巡视工作程序》,并结合巡视工作实际,对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在连续开展巡视工作中,自治区检察院共分6批次15个巡视组对全疆16个分州市院和108个基层院进行了巡视。通过开展巡视工作,发现全区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发现了一些清廉、务实的优秀典型。同时针对存在问题,向被巡视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也就一些全局性的问题向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全面了解、掌握了各地州市院的整体情况,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掌握了较为翔实、全面、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为实施科学决策、促进各级检察院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多年来,自治区检察院紧密结合新疆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以确保检察权廉洁高效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及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在强化规范执法意识、纠正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和认真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及当事人合法权益问题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万方乐奏有于阗
  古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工作。从1983年开始,自治区连续26年把每年的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集中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社会氛围
  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自治区党委每年都要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前对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并专门下发《安排意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2002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主题。如2005年以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为宣传教育主题。2006年以“双拥共建”为活动主题。2007年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为主题。2008年以“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为主题。通过每年的主题活动,打牢民族团结、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基础,营造了和谐、团结、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党组织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每年都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普遍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抓民族团结、人人关心民族团结、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格局。
  自治区党委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认真研究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和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努力掌握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全区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荣、以危害国家统一为耻的政治环境。自治区把有关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写进教材、走进课堂,在各族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宣传教育,努力让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深深扎根,使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各地各单位都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习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中之重。每年都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集中向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意义,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及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2007年,我区各族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视察新疆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2008年根据中央部署,自治区首先在区直机关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鄯善县、富蕴县以及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有色集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投身建设新疆的伟大征程。
  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真切认识到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则人民遭殃。回顾这些年我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所以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各族干部群众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对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认识,能够正确辨别是非,能够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创新活动内容塑造团结楷模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治区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赋予民族团结教育以新内容,力求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成效。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自治区党委都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的主题和重点,做到年年有新内容、新要求、新发展。
  这些年来,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能够持续深入开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题、内容和方式,努力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各地各单位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努力与本地的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办学习班、座谈会、演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开展歌咏比赛、送温暖、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使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自治区及各地新闻单位不断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报道力度,精心筹划、周密组织,开设专题、专栏、专版、专访等栏目,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大篇幅的连续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2006年,在自治区第2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政厅、新疆军区政治部等20多个单位联合召开自治区双拥工作研讨会,就“如何建立双拥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双拥工作蓬勃开展”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摸索新时期做好双拥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2007年,在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新疆主流媒体举办“唱响“三爱’和谐发展”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维、
  汉、哈三种文字征文195篇。在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各新闻媒体都开设了《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专栏,大力宣传我区在改善民生、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双语教育、落实三老人员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反映新疆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介绍各地各部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新做法、新经验。
  从1982年开始,自治区连续5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活动。自治区在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之后,专门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活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民族团结模范的评选标准、评选办法、表彰形式及奖惩办法等。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县级单位每两年召开一次、地州及厅局每3年召开一次、自治区每五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区县以上单位都坚持开展了这项活动。30年来,我区有744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和1273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140个模范单位和206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2008年9月,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自治区又隆重召开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全区涌现出的118个模范单位和247名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
  为充分展示26年来全区各条战线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和精神风貌,总结各地新鲜经验,引领人们精神需求,自治区多次组织挖掘并安排民族团结模范在全疆巡回演讲,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06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先后两次组织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的20多名记者赴全疆各地和驻疆各部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爱国拥军、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进行大规模的采访报道,推出了卡德尔·巴克、庄仕华、胡筱龙、王云、布茹玛汗·毛勒朵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同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政厅和新疆军区政治部从各地、各部队层层推选出来的双拥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中,遴选出19位报告员组成自治区双拥模范事迹报告团,下设3个分团,先后在自治区区直机关、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15个地州市、部分县市区、驻地部队及全国双拥办主任会议上进行巡回报告38场,直接听众3万多人次。
  2007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自治区主要新闻单位组成自治区“三爱”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新闻采访组,先后赴喀什武警边防支队红其拉甫边防派出所等6个模范单位,以及昌吉头屯河流域管理处职工朱丰儒等6位模范个人工作生活的地方,寻访典型足迹,探觅成长轨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民委(宗教局)、自治区青联共同组织开展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2008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了系列民族团结教育巡回报告活动:一是针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歪曲宣传和攻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自治区教育厅联合组织“双语”教育暨内地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典型事迹报告活动,组成维语、汉语两个分团作巡回报告;二是根据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关于学习宣传民族六连先进事迹的总体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新疆军区政治部组织“民族六连先进事迹报告团”;三是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姜英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四是会同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事迹报告团”;五是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委联合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活动。这些报告活动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形成了宣传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广的生动局面。
  巩固团结基础共同繁荣进步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自治区党委多年来始终要求各地各单位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团结求稳定、促发展,及时把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为此,各地各单位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扶贫帮困相结合,普遍建立了“扶贫帮困”工作责任制,实行了定点扶贫,使扶贫帮困工作层层有责任、层层有重点、层层抓落实。同时,还重视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实施“得民心工程”、大力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盼,努力把民族团结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亲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自治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加强。从2003年起,新疆率先对贫困地区205万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39万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为84个县(市)228万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21万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保证了全区所有贫困中小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从2008年起,在全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两免”政策,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为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自治区全面启动“双语”教育工程,通过对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免费实施两年的汉语教学,为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行汉语授课奠定基础。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从2000年起在内地12个发达城市开始举办新疆高中班,90%以上招收少数民族学生。2007年扩大到28个城市、50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到5000人,力争“十一五”末达到1万人。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模式,我区从2004年开始在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主要招收地处边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当年招生1000人,2007年招生规模达到5000人,力争“十一五”末达到1万人。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自治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电视进万,家等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抓好乡镇文化站(室)建设,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电视难问题,保障了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全区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9个,公共图书馆94个,博物馆32个,广播电视台3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3.5%,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自治区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2003年启动了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8年已在我区农村全面实行这一制度。同时,自治区在城镇全面推进济困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自治区和地、州、市已建立济困医院49所,各级大医院设立济困病床5500余张。与此同时,全民健康运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进了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各地积极开展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近3年来共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次)。2007年全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收入39.84亿元,人均收入2750元,其中南疆三地州劳务总收入16.41亿元,人均收入2119元。
  自治区从2004年起,在地震易发、多发地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计划用6年时间,让多震、易震地区的221万户群众全部住上抗震房。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412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房189.5万户,有836万群众入住新居,其中重点解决了南疆四地州农村贫困户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2007年,我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8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31.3倍和25.7倍。
  全面推进和大力发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进步谱写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作出新贡献。
  我亲历了改革开放巨大变化
  玉素甫·艾沙
  自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年。3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作为这一时期在党的培养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亲身经历了这30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30年来,我获得最大的认识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扩大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不断发展,各族人民就会安居乐业,步入小康。
  我们党非常重视培养、选拔和重用少数民族干部,我从县委书记调到了吐鲁番地区工作。1978年一1987年,我先后担任吐鲁番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地委书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改革是先从农村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会后,新疆全区上下也积极传达学习了全会精神,初步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自治区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上提出了先解决农民的自留地、房前屋后菜地,至于土地联产承包问题,先在偏远贫穷地区试点,逐步推广的意见。再说当时大多数同志,包括我在内,由于长期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旧的束缚还没完全解脱,理论水平低,思想不够解放,“怕”字当头,只给农民解决了自留地和菜地。这些因素使得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疆落实得不够快,农村面貌还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老百姓依然吃不饱肚子。1980年初,组织上把我派到中央党校学习。我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吃透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认识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思想上得到了解放,真正认识到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回来后,我们地委领导班子的胆子也大起来了,带领吐鲁番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区全面落实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当年就使农民人均收入从162元增加到了420元。随后,我们又认真调查研究了吐鲁番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以粮为纲”的思想和做法,调整了种植结构,提出了“33211”工程,即:全地区要种植30万亩葡萄、30万亩棉花、20万亩粮食、10万亩蔬菜、10万亩瓜果。同时也肯定了坎儿井(坎儿井是为新疆各族人民造福的水利工程,文革时期,把它列为“四旧”进行了严重破坏)对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巨大作用,停止对其破坏,并开始对其大力维修,恢复坎儿井,使其为吐鲁番地区的农田浇灌继续发挥作用。我们还兴修水库,大力发展水利建设,基本解决了全地区农业灌溉问题。发展电力事业,进行水、火电建设和并网,并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地区之间架设高压线路,给吐鲁番送电,解决了全地区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实现了地区、县、乡通柏油路,初步解决了道路交通问题。至1987年,吐鲁番地区实现了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千元的目标。
  1987年,我调到了乌鲁木齐市担任市委副书记、并被选为市长。我和市委提出:“乌鲁木齐是全疆人民的乌鲁木齐,是全国人民的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让它发挥好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优惠政策,加快了乌鲁木齐市的建设步伐。针对招商引资工作,我们热烈欢迎有资金、有知识、有技术、管理水平高的区内外、国内外的朋友们来乌鲁木齐参加经济建设,共同发展乌鲁木齐。提出了“你来我欢迎,你办事业我服务,你发财我高兴,你挣钱我收税,你有困难我帮助,共同发展乌鲁木齐”的口号。我们首先提出把乌鲁木齐市发展成为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每年都向全市发出2000张征求意见表,听听群众对市委、市政府的意见,正确的坚持,不足的改进。首先提出了市政府每年要为市民办15件实事,狠抓落实,件件兑现,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例如,购买了200辆公共汽车投放到乌鲁木齐市区运营,解决了市民乘车难问题。推行市领导现场办公,并开办好“市长热线”,想方设法解决好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首次倡导市政府各部门“联合办公”理念,有什么问题当场就解决。规定一般的事情当天办完,重要的事情一周办完;复杂的事情两周办完;特大的事情三周办完。权力下放,充分发挥好区(县)、机关和街道办事处的作用。提出了市委、市政府这个大轮子转一圈,区(县)机关中轮子转五圈,街道办事处和乡政府作为小轮子转十圈。使乌鲁木齐是逐步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状态,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很好地发挥了大家的作用。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办事和运作效率。
  我们市委、市政府向自治区和国务院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建立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乌鲁木齐市改革开放,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委、市政府还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历时4年彻底解决了全市37万多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问题。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在原来5000亩基础上,建设并发展了规模达5万多亩的“菜篮子”工程和肉、禽、蛋、奶基地建设,使乌鲁木齐上述产品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给有余,还支援全疆。
  解放思想是搞好改革开放的前提,为引导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了一些人民群众都容易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用一些大家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的形象语言进行宣传教育。在教育中我们说,新疆人个子大,但胆子小,步子慢,内地人个子小却胆子大,步子快。为什么?按照中医的说法,吃什么就影响什么的理论。内地人吃的东西种类多,特别是多吃菜,多吃水产品,灵活,很适应改革开放。他们胆子大,跑得快,敢想、敢说、敢干。他们遇到绿灯快快地走,遇到红灯想办法走。而我们遇到绿灯慢慢地走,遇到红灯不去想办法走。结果是,因为我们走得慢,他们跑得快,如果政策上一叫停的话,内地人只是割了“尾巴”新疆人却被割了“脑袋”。我们说要多吃鱼,吃鱼除了健身外,鱼活蹦乱跳,适合改革开,放;多吃鸽子肉,做到经济腾飞;马是参加战争的,胆子大,跑得快,多吃马肉学会胆子大,跑得快,发扬千里马精神;多吃螃蟹,发扬经济横向联合;多吃甲鱼,增强承受能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多吃抓饭,学会抓机遇,抓工作,抓钱;多吃拉条子,多交朋友,搞好经济合作。学好邓小平理论,当好实干家。学好邓小平理论,不要走错路,不要装错钱。中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要好好地干,快快地干,多多地干,多作贡献。各级干部要当好“公鸡”,像公鸡一样“叫鸣”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大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企业家要当好“母鸡”,多,下蛋,多孵小鸡,多挣钱,发展经济,为社会为祖国多作贡献。
  现在的乌鲁木齐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口有200多万、地区生产总值782亿元的国际商贸大都市,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乌鲁木齐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开放、勇于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实干精神密不可分的。
  1994年起,我任自治区副主席,分管民政、民族宗教和体育等工作。针对新疆灾频灾重、导致农牧民群众大量贫困和返贫的实际,自治区人民政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地向中央反映了新疆的实际灾情,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将每年分配给新疆的1200万元救灾包干款改为了“一灾一报”。中央对新疆的赈灾总额达7亿多元。有了这些资金,为新疆的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支持残疾人事业,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残疾人事业良心工程。
  在扶贫工作方面,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安排工作,狠抓落实,取得了成功。例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找出一村一户贫困落后的原因,因地制宜,做好脱贫致富的计划,坚持利用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的指导方针,自力更生,与争取政府的帮助相结合,并树立标兵,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工作。特别是重视培养和提高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素质,做到大面积深层次的脱贫致富。特别是在1994年冬天,我和政府的其他领导对全疆(特别是南疆三地州)进行了实地考察,找到了那些贫困地区的穷根,实事求是地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了我们政府的扶贫意见,得到了中央和民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领导岗位上工作,在吐鲁番、在乌鲁木齐市、在自治区副主席的岗位上,我和我们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和支持驻地部队的工作,全力协调和推进军地关系和军地共建。提出“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军队是保卫祖国和保卫人民的坚强柱石,军民团结是无敌的强大力量,搞好军民团结是重中之重。部队驻当地,军营无大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好部队生活方面的困难,地方政府要当好部队的后勤”。我们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支持驻地部队,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驻地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如今,我区这些要求和做法已被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在全国范围推广。1990年,乌鲁木齐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并一直保持直到现在,我本人也曾荣获自治区和全国“双拥模范”、“拥军市长”称号。全疆“双拥”模范县城由14个发展到了38个,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好景象。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人生主要的成长时期,也是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的重要时期。这30年来,改革开放使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成绩,也必将在今后继续引领着我们的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的伟大发展成就。

知识出处

走过30年

《走过30年》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文集分理论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科教文化、军队等篇,收录了《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民构筑社会保障长城》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