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牙:展示阿克苏大地的绿色长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绿色的柯柯牙》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203
颗粒名称: 柯柯牙:展示阿克苏大地的绿色长卷
分类号: S732.45
页数: 4
页码: 096-099
摘要: 流淌千年的多浪河见证了阿克苏城的变迁。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又是一座年轻的城。而柯柯牙,正是环绕这颗沙漠明珠的花冠。这顶花冠由成千上万只手编织,历时二十年。在阿克苏市,位于多浪河东岸的英巴扎街道办事处萨孜勒克社区是个老居民点。周欣是地区粮食局的退休干部,现在在丽园小区居住。如今阿克苏市和温宿县风沙危害明显减少,风速明显减弱,灰尘明显减少。这项宏大的绿色工程,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人民就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决心一旦化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将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关键词: 柯柯牙 阿克苏大地 绿色长卷

内容

流淌千年的多浪河见证了阿克苏城的变迁。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又是一座年轻的城。
  她古老,是因为她在历史上是姑墨故国所在地;她年轻,是因为她的近代建城史只有一百多年,更因为她短短半个世纪就成长为沙漠边缘的一座明珠之城。
  而柯柯牙,正是环绕这颗沙漠明珠的花冠。
  这顶花冠由成千上万只手编织,历时二十年。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二十年仅仅是浪花一朵,但是在今天,她已经成为历史的传奇在这里,土壤曾经不可逆转的盐碱化,灭杀了一片片绿色,现在又奇迹般焕发生机……多浪河岸巨变与大自然的变化相呼应的是生活的变迁。
  在阿克苏市,位于多浪河东岸的英巴扎街道办事处萨孜勒克社区是个老居民点。60岁的居委会主任吐逊·那尤甫一直生活在这里,亲眼目睹了人力改变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十年前,这个河边尽是石头、沙子,就像一个戈壁滩,没有一棵树,到处都是碱壳子。每到刮风的时候,沙子就来了,叫人睁不开眼。”他说,那时候,河边只稀稀落落的住着一些人家,而且都相隔几百米,家家的院墙都被沙子打成了戈壁滩一样的颜色。
  “后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柯柯牙那个地方开始栽树,小树苗一天天长大,风越来越小,沙子一年比一年少。这一下大伙有劲了,市政府也鼓励我们多种树,在自家门前栽,在河边栽树,大伙都自觉得很。”十几年下来,从柯柯牙一线到多浪河边,树越种越多,风沙越来越小,人却越来越多了。“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这里最多的时候只有儿十户人家,现在有了上千户,有5000多人呢。”吐逊·那尤甫说,现在风沙小了,环境好了,我们马上就要把夜市也搞起来。
  吐逊·那尤甫的话是真实的。记者从红桥沿多浪河岸骑车前往萨孜勒克社区居委会的途中,看到民房一幢连着一幢,一眼望不到头,打馕的、开修理铺的、开小商店的、开旅社的小门面放眼皆是。
  在多浪河西岸的红桥街道办事处古勒巴格社区居委会,记者见到了62岁的买提尼亚孜·肉孜。
  这位老人从3岁开始就生活在多浪河边,现住在这个社区3组,他当过生产队的会计,文化程度比较高。
  “80年代这里没有一棵树,就是90年代也没几棵树,风沙大、卫生差,做生意的人都不来。后来市领导组织我们到柯柯牙参观,回来以后,大伙商量了一下,觉得我们这里也得种树才行,否则,沙子少不了来。”种树在这里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慢慢地,树就多起来了。“不过,我们这里这点树要挡大风还是不太行,现在柯柯牙那里的树越来越多,我觉得是柯柯牙在城东头挡住了大风。”风沙减弱了,愿意到古勒巴格社区居住的群众越来越多,一位居委会的干部说“过去这一片的人口不过300户,现在达到了1300多户。”文明一方水土
  3月13日清晨,记者在阿克苏市区的新伟游园,碰到了正在这里晨练的周欣女士。周欣是地区粮食局的退休干部,现在在丽园小区居住。
  “以前春天风沙大,我没有晨练的习惯,现在柯柯牙的树越来越多,这几年春天的风沙小多了,我天天来这晨练。”周欣对记者说。
  “您过去在柯柯牙参加过植树劳动吗?”“退休前年年去植,这么多年下来我亲手植的树估计有几百棵了,这几天真想再去柯柯牙看一看。”回忆起当年在柯柯牙植树的情景,她显得很动情。
  周欣说,这几年丽园小区的外地住户越来越多,“原先外地人都传说阿克苏的风沙大,现在他们来了一看,情况不是那么回事。我是在柯柯牙种过树的,到现在我跟老家的人一说,都觉得特别自豪。”和周欣一样在新伟游园运动的60岁老人袁小群,正在一旁照料3岁的孙子滑滑梯。袁小群以前在拜城居住。“后来阿克苏建设的越来越好,我们就搬过来了。”袁小群说,她们一家都住在新伟游园附近,“以前,阿克苏风沙大,这几年好了,住在这里也舒服。阿克苏市到处都是树,特别是夏天,走到哪里都是树荫,感觉很好。”目前,丽园小区已由当初的一个区发展到现在的七个区,在阿克苏市,像这样原先根本吸引不来外地住户的小区,已经有了一大批。
  数据诠释变迁斯文·赫定在他的《亚洲腹地探险记》中记述,在库车一带的当地居民流传着一种说法:千年之前,南疆绿洲人口繁密,城市繁华,人们可以从库车县踩着房顶一直走到罗布泊。
  千年过去了,大漠的风沙使这一盛景湮灭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只成为一种传说。
  千年以来,沙进人退的景象似乎成为定律,关于沙漠深处的城市,关于沙漠深处的故事,都得由埋藏在沙海中一座座故城述说。
  历史上的阿克苏,同样有着类似的经历与悲伤。所幸的是,这已经成为过去。因为有柯柯牙,人们有理由相信,历史将不会重演。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1991年,柯柯牙一期工程结束,当年的一组数据表明,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实施,使阿克苏、温宿两地的相对湿度比历年同期增长36%,风速比造林前平均值减少0.3—0.8秒,全年出现沙尘暴天数比造林前的年平均值减少了6.5天。
  2003年,柯柯牙三期工程开始,当年的数据表明,阿克苏、温宿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增加了28-73毫米。从柯柯牙开始,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的植树造林工作全面展开,自1985年至2004年,全地区累计义务植树超过一亿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14个,基地绿化面积达到51.27万亩。
  2004年,全地区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92.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97.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大致相当于上个世纪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康住房标准。
  前路并不遥远
  二十年努力,二十年期待,向一个绿色家园迈进,期待一个告别沙尘的春之梦。柯柯牙,前路并不遥远。
  从1986年到2005年,柯柯牙绿化工程整整二十年了。
  二十年来流淌的汗水,二十年来流淌的泪水,留下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问号,而刻下一个个巨大的省略号和感叹号。
  二十年来,阿克苏城区各族军民共开展了29次绿化大会战,参加人数超过70万人次,完成造林面积5.8万亩,共栽植各类林木380万株。
  昔日的荒漠如今已变成了林海,防护林苍劲挺拔,林涛阵阵;经济林果实累累,香飘万里,五月桑,六月杏,七月瓜,八月的桃子树上挂,九月的葡萄爬满架,水果出口到海外……荒漠上还建起了农家乐休闲园,成为夏秋阿克苏人的好去处。
  如今阿克苏市和温宿县风沙危害明显减少,风速明显减弱,灰尘明显减少。柯柯牙绿化工程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长城的一颗明珠,并在1996年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2000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疆乃至全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基地化规范化的典范。
  柯柯牙铸丰碑柯柯牙绿化工程二十年,阿克苏人打造了一种阿克苏人独有的“柯柯牙精神”: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可以说,柯柯牙工程是阿克苏地区各族军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阿克苏人民群众亲手树立的一座丰碑。
  未来的柯柯牙,将成为横跨阿克苏市、从北向南与塔里木垦区的绿化林相连接,绵延2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
  这在世界的城市中是罕见的,这个奇迹,就是阿克苏人创造的。
  这项宏大的绿色工程,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人民就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决心一旦化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将会产生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绿色原野绿色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总是同绿色休戚相关的。
  柯柯牙绿化工程,为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活创造了绿色。她使亘古荒漠变成了绿洲;她宛如一道绿色长城,护卫着农田、草场、河流和湖泊,发挥了防风固沙、降低污染、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作用与此同时,柯柯牙绿化工程促进了阿克苏河流域城镇乡村乃至全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扩展了绿化覆盖面积,优化了生存环境、生活环境,保障了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干旱地区以及风沙较多的地区,如果没有林业,也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农民的小康生活。人们还记得1994、1995年,阿克苏曾出现较大的沙尘暴,部分没有林网化的条田。庄稼都死了,而有林网化的条田,庄稼却安然无恙。十几年来,阿克苏地区农业的连年丰收,得益于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从这里得到的启示是:要想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就必须有林网化的条田作保障。有了现代化的林业,就有了现代化的农业。
  湿地,被称为大地的“肺”。它是一个地域生态环境好坏的象征。湿地,一旦遭到破坏,往往会预示这个地域会患得致命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工程造林的兴起,绿化面积日益扩大,人们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意识增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优化,湿地也得到恢复。在阿克苏市城区周边地带的水域和湿地,成为各类水鸟的栖息地和生活乐园。
  绿色城市历时二十个春秋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使昔日沉寂荒凉的戈壁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海。“柯柯牙精神”又以燎原之势,张扬在城市的街道、楼群、广场、小区、公园和绿地,园林式机关、园林式学校、园林式社区园林式工厂、园林式军营、园林式商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就连庭院、居室和阳台也都花草茂盛。绿色,成为阿克苏人民生活空间的主色调。
  如今,阿克苏市围绕建设森林城市、水韵之城和人居最佳的目标,继续延伸柯柯牙绿化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造林成果。
  阿克苏市被命名为自治区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获得人居环境范例奖。
  阿克苏,是一个古老的城,又是一个年轻的城。它古老,因为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它年轻,因为它建城仅有一百二十多年。千百年来,阿克苏河滋润了这片绿洲,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在侵袭着这片绿洲。在这里生活的各族人民无时不刻注视着绿洲与沙漠的对峙和争斗。所幸的是在1982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地区的国土绿化事业。特别是在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二十年来,阿克苏市焕发了青春的容颜。
  阿克苏市区的公共绿地在不断增加,东城区的儿童公园和胡杨公园已经和柯柯牙林区交汇在一起。
  阿克苏市区的街道基本实现绿化,各条街道分别种植了法桐、雪松、蜀桧、香柏、国槐、黄榆、垂柳、合欢、火炬、丁香、木槿、碧桃、莲翘、月季等乔灌花果。使城市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阿克苏市围绕建设水韵之城、人居最佳的目标,着力建设“林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森林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阿克苏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单位拆墙透绿,增扩公共绿地。做到大街小巷基本绿化,单位院落基本美化,城郊空地基本成林。现在,园林式机关、园林式学校园林式社区、园林式工厂、园林式商场、园林式军营不断涌现。
  多彩生活我们可以丈量出柯柯牙林区的面积,但我们无法丈量出她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历史证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是保持人与生物圈生态平衡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坏境质量的重要条件。
  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二十年来,日益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阿克苏市、温宿县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丰富了城市文化。
  当绿色托起太阳,那太阳显得更加灿烂辉煌;当绿色走进城市,那城市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柯柯牙的变化是自然生态的变化,与自然生态变化相呼应的是城市面貌的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变化。穿行于阿克苏市区,眼中的世纪商厦、步行街时装表演、花灯展……无不显示出新型都市的风采。
  传统的民间集市贸易巴扎,是展示维吾尔族农民生活水平的窗口。
  每逢巴扎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带着粮、棉、油、肉、果、菜和工艺品……或卖或买,热闹非凡。只要看到他们的神情,就知道年景如何了。
  阿克苏地区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龟兹乐、胡旋舞、边塞诗、石窟壁画和雕塑,还有多浪木卡姆,都曾在历史上有过辉煌。
  今天,阿克苏地区作为龟兹文化、多浪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正在倾力弘扬和发展其文化遗产的神韵和风采。与此同时,开发塔里木中兴起的军垦文化或绿洲文化,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时尚文化或流行文化,本土的、外来的、传统的、现代的、融汇在一起,还值得一提的是随柯柯牙绿化工程而孪生的集镇民俗、学校教育、林果科研、信息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柯柯牙文化”现象,使阿克苏的都市文化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

知识出处

绿色的柯柯牙

《绿色的柯柯牙》

本文记述了柯柯牙由一个土壤贫瘠,沟壑纵横,盐碱肆虐,草木稀疏的亘古荒原变成为林木的世界、花果的海洋,到处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牛羊成群,初步显现出她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柯柯牙在观光者眼中是生机勃发的绿色海洋,在诗人眼中是长袖舞动的绿色精灵,在作家眼中是灵感迸发的绿色涌泉,在歌唱家眼中是驰聘奔放的绿色乐章,在画家眼中是逶迤磅礴的绿色长卷,在摄影家眼中是醉心迷人的绿色天堂,在建设者的眼里是自强、奋斗、奉献的无悔追求,在各族人民心中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晓俊
责任者
黄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柯柯牙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