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柯尔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绿色的柯柯牙》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200
颗粒名称: 走进柯尔沙
其他题名: ——柯柯牙第四期绿化工程工地见闻
分类号: S732.45
页数: 3
页码: 090-092
摘要: 出阿克苏市城区,沿着阿阿克苏——温宿县克孜勒镇公路向东南方向行驶9.5公里,便是一个名为“柯尔沙”的地方。位于温宿县克孜勒镇境内,面积约80平方公里。2006年6月12日上午,在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哈里甫·买买提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柯尔沙。去柯尔沙,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见这位名叫蔡雪亮的人。蔡雪亮是柯柯牙第四期绿化工程的治沙绿化承包大户。目前,蔡雪亮和他的恒隆科技生态园已累计投资1700多万元,开荒、植树5000亩。未见其人,但蔡雪亮其人其事已令我们肃然起敬。蔡雪亮说,今年的打井工作已经结束,其余的钻井设备已经撤出了。打这样一口井要投资6至7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打了21口井,每口井深120米。
关键词: 柯柯牙 第四期 绿化工程

内容

出阿克苏市城区,沿着阿阿克苏——温宿县克孜勒镇公路向东南方向行驶9.5公里,便是一个名为“柯尔沙”的地方。
  这是一片沙漠。位于温宿县克孜勒镇境内,面积约80平方公里。
  这里是柯柯牙第四期绿化工程的主战场。
  2006年6月12日上午,在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哈里甫·买买提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柯尔沙。
  蔡雪亮其人
  去柯尔沙,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见这位名叫蔡雪亮的人。
  蔡雪亮是柯柯牙第四期绿化工程的治沙绿化承包大户。2004年9月,他与温宿县政府签定了承包15000亩沙荒地建设红枣、核桃基地的合同。目前,蔡雪亮和他的恒隆科技生态园已累计投资1700多万元,开荒、植树5000亩。
  在去柯尔沙的途中,哈里甫·买买提向我们简要介绍了蔡雪亮。未见其人,但蔡雪亮其人其事已令我们肃然起敬。
  “看——钻井架!”在阿——克公路7、5公里处邻近路旁的地方,哈里甫·买买提示意停车。
  “老蔡——”哈里甫一声呼唤,把我们的目光引向钻井架旁一个壮实的中年汉子身上。他中等个子,平头,浓眉大眼,透出稳重与干练。
  老蔡其实并不老。42岁的蔡雪亮说起话来干脆利落,非常的自信和坚定。
  “我一生的精力都将投入到这儿了!”
  他挥手抡了一圈,话语中除了这份自信与坚定,还有一丝悲壮。我们顺其所指,举日所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漠。只有身边这个钻井架耸立着,两名工人正在忙着活计。
  蔡雪亮说,今年的打井工作已经结束,其余的钻井设备已经撤出了。打这样一口井要投资6至7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打了21口井,每口井深120米。
  此前,蔡雪亮经营一家环保实业公司。舍下原来的生意,
  改投资治沙绿化,是他对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极大挑战。
  沙漠新绿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2公里,就到了蔡雪亮已开垦的5000亩林地。近临路旁是一排刚刚落成的平房。一条投资32万元、长11公里的石子路与一条11.5公里长的防渗渠并行,从房侧东西纵贯,将林地划分为南北各1.5至1.7公里宽的两部分。田畴平坦,阡陌纵横,绿草蓬蓬;路边机井泵房伸出的输水管水流哗哗,喷涌扬花,泄注入渠,潺谖而下。田野里,承包户正忙碌着扶埂、灌水。
  这是2006年春季才定植的红枣、核桃。蔡雪亮说,3月中旬,地委书记朱昌杰带领近万名地市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参加义务植树劳动栽种的,果树成活率达80%以上。间作套种的棉花、玉米、土豆,原本苗齐苗壮,一片葱绿,但6月初的一场七、八级大风,把刚出土的小苗刮死了。
  “当时,承包产抱住头坐在地头哭,我也心疼的掉泪!”
  “那真是给我们头上浇盆凉水啊!”承包户陈真一家4口承包30亩,栽种5000棵枣树,养5头鹿,今年套种的棉花全部刮死。补种的玉米如今又吐出新绿,枣树绽放出嫩嫩的新芽。“既然下了这个决心,就跟着蔡老板干嘛!我们相信,土地不负人!”
  在2005年栽种的林地里,我们看到的是洋溢在蔡雪亮脸上的微笑。幼树虽高不过二、三十米,但核桃树叶已有鸡蛋大小,上面还挂着几个指头大的嫩果;枣树嫩叶油亮,开满了米黄色的花。一蓬蓬的骆驼刺,散布田间。突然,一尾蜥蜴惊恐地从草丛中跑出来,停在田埂边,瞪着疑惑的眼睛望着我们,转瞬离去。
  我们和蔡雪亮、陈真他们一样坚信,不久的时间,这里将是一片绿色的森林。
  情洒乡梓
  顺着石子路走到头,前面是尚未开垦的沙漠。“走,我带你们到沙漠里看看。”
  蔡雪亮开上他的越野车冲向沙漠。沙漠谷峰相间,蜿蜒起伏。必须迂回行进。
  蔡雪亮说:“人,就要象这车一样,要有闯劲,才能在这本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敢拼才能赢!”
  车子开到一个20米高的沙梁停了下来。登高环望,南、北、西三面沙海茫茫,极目之处,是一条环绕的林带。
  这片沙漠是阿克苏市区的风沙源。
  不来这里,我们真的想象不出,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边,时时潜伏着风沙的威胁;沙漠离我们竟是咫尺之遥!
  站在这里,我们才看到左前方有一台推土机正在施工,旁边有纤小的人影在移动。我们这才感觉到有微弱的机声低吟。在空旷的沙漠,机声的轰鸣,也几乎被吞噬。
  “这个沙梁不算最高的,最高的有30多米。我们用23台推土机整整推了一个月才推平这片土地。”
  蔡雪亮生在温宿,长在温宿。“真的,我不单是为挣钱而选择来开荒。”蔡雪亮仿佛有不愿道出的隐衷。有人说他在这儿发了大财。他倾囊而出,把原来挣的钱全部投在这片沙海,也仅仅象倒入一杯水,不得润泽。
  蔡雪亮告诉我们,他在美国的姑姑,知道他在为治理沙漠而努力,深受感染,称他做的是功德无量的善事,给予了力的支持。她先后助资80万美金,帮助他做好这件事情,同时以尽自己回报梓里的拳拳深情。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蔡雪亮这样的企业家参与,有象蔡雪亮姑姑这样的海外赤子的扶助,柯柯牙绿化事业一定会做得更好,我们的家园一定会装扮得更新更美!

知识出处

绿色的柯柯牙

《绿色的柯柯牙》

本文记述了柯柯牙由一个土壤贫瘠,沟壑纵横,盐碱肆虐,草木稀疏的亘古荒原变成为林木的世界、花果的海洋,到处流水潺潺,瓜果飘香,牛羊成群,初步显现出她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柯柯牙在观光者眼中是生机勃发的绿色海洋,在诗人眼中是长袖舞动的绿色精灵,在作家眼中是灵感迸发的绿色涌泉,在歌唱家眼中是驰聘奔放的绿色乐章,在画家眼中是逶迤磅礴的绿色长卷,在摄影家眼中是醉心迷人的绿色天堂,在建设者的眼里是自强、奋斗、奉献的无悔追求,在各族人民心中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

阅读

相关地名

柯柯牙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