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生机勃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魅力阿克苏》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101
颗粒名称: 旅游产业生机勃发
其他题名: “旅游兴阿”战略的蝴蝶效应
分类号: I253.6
页数: 4
页码: 117-120
摘要: 10月6日晚,华灯初上,阿克苏市多浪河河面碧波荡漾,人们悠然自得地漫步在多浪河景区。家住附近的刘阿姨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多浪河景区跳广场舞。“这里晚上和早上人都很多,还有外地的游客,真是我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阿克苏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多浪河景观带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于打响阿克苏市文化旅游品牌,引领全市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 阿克苏 新闻报道 旅游产业

内容

10月6日晚,华灯初上,阿克苏市多浪河河面碧波荡漾,人们悠然自得地漫步在多浪河景区。家住附近的刘阿姨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多浪河景区跳广场舞。“这里晚上和早上人都很多,还有外地的游客,真是我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刘阿姨说。
  阿克苏市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多浪河景观带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于打响阿克苏市文化旅游品牌,引领全市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多浪河景区是阿克苏市唯一一处国家4A级景区,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2017年,阿克苏市旅游接待量达6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亿元。其中,多浪河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62.4万人次,占阿克苏市全年游客接待量的95.16%。
  坚持以“水”做文章
  多浪河景区建设坚持以“水”做文章,通过扩渠引水、筑渠引洪等措施,在多浪河景区上游扩展水域面积1000多亩,种植水生植物200余亩,建成生态保护恢复区,主要用于沉沙,进化水体,为城市景观用水提供保障。修一条长4千米的引洪渠,当洪水肆虐时,开启泄洪闸,确保了景区资源不被破坏,保证了阿克苏市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水源。在多浪河景区内设置明显宣传牌、告诫牌,禁止在景区内违捕动物、破坏植物等活动,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确保人为活动不造成景区资源破坏。实施了小规模的垂钓、篝火晚会等休闲娱乐旅游项目,能够充分满足市民及外地游客修养身心、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来阿克苏市旅游的游客必来多浪河景区,多浪河景区已成为了阿克苏乃至南疆一道亮丽的城市名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阿克苏市多浪河景区规划全长7.6千米,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从阿克苏市西大街的红桥至上海路,长2.45千米,于2006年动工建设,2010年8月全面完工,占地面积1335亩;二期工程北接库阿高速公路,南至红桥,长3.25千米,于2013年4月动工,2014年10月1日全面完工,占地面积2070亩。三期景观工程2017年8月中旬开工建设,2018年10月建成,建成后将打造成水清岸绿的景观河,成为继多浪河一期、二期景观之后城市的又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线。
  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地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不断升级完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快了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宣传推介,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已竣工的阿克苏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按照“一轴、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景观理念(一轴:核心景观轴;一带:滨水景观带;三区:根据植物种植方式所形成的三个主题区段;多节点:生态活动广场、观光旅游车道、健康步道等),致力把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一个会呼吸、能交流的生态“城市绿肺、生活氧吧”,在多元都市活动的开放平台上,为市民提供一个旅游、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理想休憩地,真正实现生态家园与绿为邻的人居梦想。阿克苏森林公园对外开放,“水”与“绿”的完美结合,“人”与“城”的和谐相处,构筑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绿色生态环境,一个以天蓝、树绿、水清为基本风貌的森林公园正热情开门迎客,让阿克苏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拜城县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调优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产业与富民相结合,增强了农业发展新动能,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新路子。在拜城县康其乡阿热勒村“康其湿地”旅游区内,来自各地的游客到这里体验农家生活,领略湿地风情,品尝农家菜肴,品读大自然的美景。
  在康其湿地水上乐园,村民艾则孜·依米提和其他村民一道,正在忙碌着给游客整理皮筏艇。他说,一天能挣100多元,人多的时候可以挣200多元。
  艾则孜·依米提是阿热勒村贫困户,村里打造湿地公园后,他和村里的其他四户农户筹资4000元购买了10条皮筏艇,在景区经营水面泛舟业务,每人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
  阿热勒村是当地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村,村民的思想曾经非常保守,村子附近的一大片湿地过去都被村民用来放牛羊。康其乡以村里的优势资源为抓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这片放牧的湿地进行改造,同时,政府部门还积极引导村里的50多户村民,成立了“康其人家”旅游合作社,参与到湿地公园的经营中,经营收入全部归合作社农牧民所有,助力农牧民通过从事旅游业相关产业增收脱贫。
  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与人文为休闲旅游吸引物,依托乡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及文化等资源,拓展开发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最直接受益者是各族群众。
  在拜城县康其乡,目前全乡各个村组都结合自身条件,推出采摘游、亲子游、农家饭、知青岁月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套餐,引导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力求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引导群众参与旅游脱贫致富
  地区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按照“城景共享、城乡共建、山水共美、文旅共生”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实施项目突破、功能优化、营销拓展、质量提升“四大专项行动”,把旅游业培育成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把地区打造成为新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今年年初,地区出台《阿克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三核十区二十点”发展布局,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包括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多种元素在内的旅游新业态。
  今后,地区将全力扩大旅游辐射半径,对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进行整体开发和市场运作,引导群众参与旅游脱贫致富。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建设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乡村、特色文化街区。重点培育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民族乡等民族特色乡镇;新和县加依民族乐器村、拜城县米斯布拉克村(民族手工地毯)、阿瓦提县刀郎文化民俗村、乌什县杏花村等特色旅游示范村及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农户民俗民宿体验风情街、新和县汉唐文化民俗风情街、阿瓦提县慕萨莱思风情一条街等示范街区建设。到2020年,全地区建成15个文化旅游示范村镇。
  此外,地区将打造阿克苏南疆旅游集散中心品牌,重点依托阿克苏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多浪河景区,加快推进阿克苏南疆旅游集散中心、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苹果小镇、电影小镇项目建设,实施依干其乡巴格其村民宿、民俗、农家乐、采摘游带动脱贫富民整村推进,结合周边阿瓦提刀郎部落、乌什燕泉山、沙棘林、百里休闲绿慢道等景区和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打造阿克苏市南疆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休闲、度假、慢生活品牌。到2020年,“三大核心品牌”形象基本确立,目的地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国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知识出处

魅力阿克苏

《魅力阿克苏》

出版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本书分黄与绿的断代史、绿色进行曲、山河如此壮丽三部分,反映了阿克苏地区荒漠绿化以及生态保护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举。阿克苏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奇特,是丝绸之路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曾是古龟兹、姑墨、尉头诸国故地,是古代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

阅读

相关人物

任红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