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320920020210004980 |
颗粒名称: | (一)鳞翅目古昆虫化石的判读与描述化 |
分类号: | G236;X171 |
页数: | 2 |
页码: | 66-67 |
摘要: | 石中昆虫体长 3.7 cm,胸长 1.0 cm,腹长 1.5 cm,头长 0.5 cm,胸宽 1.0 cm,腹宽 1.0 cm,见图 4-3、图4-4。头部有清楚的头节、前头节,复眼、触角各一对,具有头颅缝、后头缝、后头后缝、眼缝及触角缝,颅区可见。口缝、亚颊缝等其他器官,被压在岩石底部,情况不明。昆虫翅的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翅的分析务必慎重。以上翅的形态几何特征,化石标本反应清楚。其中腿节和跗节都有,断裂现象,右侧两只前足,略有痕迹,证明该昆虫有 6只足,后足长,表明有一定弹跳功能。说明化石上昆虫躯体的腹节结构基本保存完整。 |
关键词: | 新疆 古昆虫化石 判读与描述化 |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