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320920020210004977 |
颗粒名称: | 一、发现过程简述 |
分类号: | G236;X171 |
页数: | 1 |
页码: | 65 |
摘要: | 1988年,在准噶尔东南大断裂带野外考察作业中,于二叠系地层发现古昆虫和节肢动物门化石数块,这些化石产于沉积岩、页岩、粉砂岩与深灰色油页岩之间,化石母岩岩相为浅灰色湖沼沉积相硬泥质页岩。化石采集点在二叠系地层外露部分,厚约50m,背斜构造的顶部已被侵蚀,但生物地层保存完整。长期外露部分风化严重,夹有风化层,有的地段被黄土覆盖,有的地段被风化的页岩碎屑岩覆盖,其厚度不等。这是该地区生物地层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地质剖面见图 4-1。化石标本出土后经初步测定,古昆虫化石和节肢动物化石,体态一般较完整。据估计,化石的形成距今 2.7亿~ 2.8亿年。 |
关键词: | 新疆 发现过程 简述 |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