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鳍翅鸟 ”化石第 3号的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63
颗粒名称: (三)“鳍翅鸟 ”化石第 3号的发
分类号: G236;X171
页数: 1
页码: 43
摘要: 1991年10月12日,在上述两块化石出土地点的西边300m处,发现第3号“鳍翅鸟”化石。该化石“鳍翅鸟”头部分解,头骨外露,并且头骨不在原位,移向腹后臀部左侧,鼻腔开裂,面颅、脑颅完整,口张开,上、下颚完整齐全,眼眶骨清晰。因此,该化石的发现,使“鳍翅鸟 ”原始羽毛的确切形态,及羽毛不同部位的差异性,得到进一步的证实。经鉴定该化石:鳍翅、背鳍形态特征与第1号“鳍翅鸟”化石完全一致,各部位羽毛特征比第1号化石清晰,由于头骨和尾鳍在化石上完整保存,因而补充了“鳍翅鸟”第1号化石的不足。经测量:该“鳍翅鸟”体长11.6cm头骨脑颅宽7mm脑颅前后长9mm,尾鳍根最大宽度1.5cm,尾鳍最大长度 2.2 cm,尾端圆,形不分叉,见图 3-3。
关键词: 新疆 “鳍翅鸟 ”化石 第3号的发现

内容

1991年10月12日,在上述两块化石出土地点的西边300m处,发现第3号“鳍翅鸟”化石。该化石形成于二叠纪浅湖相泥岩,表面有深姜黄色粉砂岩薄层,主体岩性为浅灰色泥岩,形态清楚。该化石“鳍翅鸟”头部分解,头骨外露,并且头骨不在原位,移向腹后臀部左侧,鼻腔开裂,面颅、脑颅完整,口张开,上、下颚完整齐全,眼眶骨清晰。这一头骨的发现,对完善它的骨骼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化石“鳍翅鸟”颈部分解,并向身前左上部斜移,颈部羽毛整齐清晰,胸骨移向右前方,颈部与胸骨在左右鳍翅前方,呈“八”字形散落,其间有类似节肢动物多足纲的“马陆”,成为两类耦合伴生,前肘及肘端指爪,在胸前有残留部分。左右鳍翅展开,腹部向上,后背鳍稍有侧压,但鳍形清楚,尾鳍钝圆,胸腹两侧羽毛清晰。前背羽毛柔软,羽轴不甚发育,胸腹羽短而硬,并作横向排列,背鳍与尾鳍之间,有向大型尾羽发展趋势。因此,该化石的发现,使“鳍翅鸟 ”原始羽毛的确切形态,及羽毛不同部位的差异性,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经鉴定该化石:鳍翅、背鳍形态特征与第1号“鳍翅鸟”化石完全一致,各部位羽毛特征比第1号化石清晰,由于头骨和尾鳍在化石上完整保存,因而补充了“鳍翅鸟”第1号化石的不足。经测量:该“鳍翅鸟”体长11.6cm头骨脑颅宽7mm脑颅前后长9mm,尾鳍根最大宽度1.5cm,尾鳍最大长度 2.2 cm,尾端圆,形不分叉,见图 3-3。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