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栖类古有尾目 一一“蛙鲵”的几项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52
颗粒名称: 一、两栖类古有尾目 一一“蛙鲵”的几项发现
分类号: G236;X171
页数: 4
页码: 35-38
摘要: (一)卵巢的发现通过显微镜对卵巢化石的观察,辨认出其卵巢的形态结构,化石上的卵子大小形态如鱼子,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黄色,黄色表明在地层中未经碳化。卵子的 数量少,不及现代鱼类那么发育,见图 2-17。两栖类古有尾目内脏,在地层中很难保存下来,只有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特别是完整的内脏,包括腹腔的软组织化石更为少见。该化石由腹腔、腹背、尾椎三部分构成。腹腔内软组织,按放大图像分析推论,已具备初步的生理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颈椎、胸椎均压在腹腔之。尾椎虽短,但造型清楚。尾部结构简单,主要由靠近尾根的尾刺及不带尾刺的尾椎骨构成。
关键词: 新疆 “蛙鲵” 发现

内容

(一)卵巢的发现通过显微镜对卵巢化石的观察,辨认出其卵巢的形态结构,化石上的卵子大小形态如鱼子,有的呈黑色,有的呈黄色,黄色表明在地层中未经碳化。卵子的 数量少,不及现代鱼类那么发育,见图 2-17。
  (二)内脏的发现
  两栖类古有尾目内脏,在地层中很难保存下来,只有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特别是完整的内脏,包括腹腔的软组织化石更为少见。现从采集到的化石标本作分析,见图2-18。
  (1)该化石由腹腔、腹背、尾椎三部分构成。腹腔内软组织,按放大图像分析推论,已具备初步的生理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该化石上两栖类腹背结构,主要由肋骨、颈椎、胸椎、尾椎等骨骼系统构成。颈椎、胸椎均压在腹腔之
  下无法辨认,只留肋骨数根,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识别。尾椎虽短,但造型清楚。根据以上分析推测为两栖类古有尾目内脏化石,上、下盘化石放大图像,见图 2-19、图2-20。
  (三)指掌原始肌肉群的发现该化石为两栖类幼体四肢之一的指掌,肌肉群均匀分布,证明是一只肌肉未经分解前碳化了的指掌,所以还逼真地保存着它的原始形态。这种类型的化石,对进一步推理复原它的生前形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化石上可以看到,两栖类古有尾目一一“蛙鲵”指掌生态结构的真实情况,由腕、掌、指、爪4部分构成,形态如人手,指前有爪,如鸟、鸡爪,这是外部形态的基本特征,见图2­21。将幼体有尾目两栖类的指掌,与成体有尾目两栖类的纯骨骼化石对比:成体指掌骨骼比幼体指掌骨骼要发育,尺骨、指骨成体比幼体较发达,见图2­22。幼体和成体骨骼结构相同点是:均有腕骨3块,掌骨、腕骨均为软骨。根据现有化石观察到,指骨的数目各异,大拇指骨有2节、二指指骨有4节、三指指骨有4节、四指指骨有3节、五指指骨有2节,各指的爪与指骨相连。指掌特征在动物分类中往往是重要的依据。
  (四)“蛙鲵 ”化石上、下盘全态剖析图解
  为了进行初步分析,附原标本图片,见图 2-23,并根据化石标本作上、下盘全态剖析。现将化石上、下盘全态剖析图解,分5部分说明,见图 2-24。
  1.头部结构
  由面颅、脑颅、鼻腔、眼眶、鳃盖等组成。鼻孔于面颅前端,眼眶上骨及眼眶后骨均由面颅侧骨及脑颅前骨代替,眼眶后骨很小,位于脑颅后骨两侧,构成较大的眶骨孔。鳃骨片与脑颅侧骨连接,颅后枕骨不清。从上盘头部结构的特征可以看出有尾目“蛙鲵”有一对较大的眼睛,说明视觉发达;下盘有齿和鳃孔痕。
  2.胸部结构
  上盘胸部结构:前胸有前肢骨痕,胸椎骨及肋骨不甚明显;下盘有前胸脏器的痕迹。
  3.腹部结构
  上盘由腹部内脏、腰椎骨构成,内脏保存在腹腔内,腰椎骨外露,骨骼清楚;下盘腰椎骨清楚。腹腔比鱼类腹腔宽,已无鱼鳔脏器。
  4.骨盆结构
  骨盆后端两侧有尾刺,骨盆两侧与后肢骨连接。上、下盘骨盆特征相同。骨盆的结构与特征也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5.尾部结构
  尾部结构简单,主要由靠近尾根的尾刺及不带尾刺的尾椎骨构成。尾刺可能是有尾两栖类的原始祖征,说明它是由鱼类进化来的,还保留着鱼尾尾刺的特征。但两栖类古有尾目的尾刺只限于尾根,与鱼类的尾部结构不同,这种相似及差异,正说明了物种进化中的过渡性。这一特征在化石的上盘看比较清楚。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