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蛙鲵”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48
颗粒名称: 一、“蛙鲵”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分类号: G236;X171
页数: 1
页码: 23
摘要: “蛙鲵”化石产在距今2.7亿年的二叠系地层中,该组主要由油页岩、泥灰岩、粉砂岩、砂岩等组成。红山区二叠纪一三叠纪地层沉积完整,层位连续,是研究地层时代及脊椎动物的理想区域之一,为世界上少有。据资料记载,两栖类古有尾目,最早曾在中古生代的泥盆纪发现过。红山区二叠纪发现两栖类古有尾目,将其地质时代由中古生代推到了晚古生代,说明两栖类演化的地质时代跨度是相当大的。这一新的发现,对研究两栖类的时代、进化、地层划分及其在二叠纪的地理分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疆 “蛙鲵”化石 意义

内容

“蛙鲵”化石产在距今2.7亿年的二叠系地层中,该组主要由油页岩、泥灰岩、粉砂岩、砂岩等组成。红山区二叠纪一三叠纪(距今2.8亿~1.95亿年)地层沉积完整,层位连续,是研究地层时代及脊椎动物的理想区域之一,为世界上少有。
  在二叠系地层中发现如此完好而又丰富的两栖类化石,在我国实属少见。据资料记载,两栖类古有尾目,最早曾在中古生代的泥盆纪发现过。红山区二叠纪发现两栖类古有尾目,将其地质时代由中古生代推到了晚古生代,说明两栖类演化的地质时代跨度是相当大的。这一新的发现,对研究两栖类的时代、进化、地层划分及其在二叠纪的地理分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