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古鱼类向两栖类、鸟类进化与临界生态探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43
颗粒名称: 六、古鱼类向两栖类、鸟类进化与临界生态探讨
分类号: G236;X171
页数: 5
页码: 16-20
摘要: 与古鱼类化石伴生的古两栖类、古鸟类“鳍翅鸟”化石,无论从骨骼结构还是外部生态性状,都与鱼类有着密切联系。这些事实,对研究古鱼类进化为新物种有很大的启示。可见,古鱼类进化与临界生态的探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临界生态化石的发掘,证实鱼类的演化是多途径发展的。这种以硬骨鱼为原始参照群的古鸟类临界生态化石的出现,有可能打破传统鱼类演化与分类格局。两栖类在演化分类表内位居第Ⅶ,鸟类位居第Ⅸ。鸟类根据繁殖形式和体温分布类型属于卵生、内温,有别于两栖类。根据古两栖类有尾目“蛙鲵”、古鸟类“鳍翅鸟”临界生态化石的发现,建立红山区古鱼类演化谱系图,用以说明红山区二叠纪内陆湖盆古鱼类演化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 新疆 鱼化石 鸟类进化

内容

与古鱼类化石伴生的古两栖类、古鸟类“鳍翅鸟”化石,无论从骨骼结构还是外部生态性状,都与鱼类有着密切联系。这些事实,对研究古鱼类进化为新物种有很大的启示。根据新疆古鳕鱼化石的发现与鱼类演化的研究,证明:演化成新物种,是由生态的临界状态向另一物种过渡的。可见,古鱼类进化与临界生态的探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临界生态化石的发掘,证实鱼类的演化是多途径发展的。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类群,而研究临界生态化石,是研究古鱼类演化的重要方法。临界生态化石,是物种演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它是证明一个古生态地理种群,正向另一个古生态地理种群演化的最具体的依据。尤其是古鸟类“鳍翅鸟”化石,在古鱼类化石群中出现,并具有硬骨鱼生态性状的特征,它与传统的鱼类演化和分类实属不符。这种以硬骨鱼为原始参照群的古鸟类临界生态化石的出现,有可能打破传统鱼类演化与分类格局。
  (一)动物演化分类表序列
  1.分析两栖类、鸟类在动物演化分类表中的位置及其含义
  两栖类在演化分类表内位居第Ⅶ,鸟类位居第Ⅸ。鸟纲在爬虫类之后,哺乳类之前,其含义是:
  (1)鸟类根据分类学,划分在四足类。
  (2)鸟类根据胚胎学分类,属羊膜类。
  (3)鸟类根据繁殖形式和体温分布类型属于卵生、内温,有别于两栖类。
  (4)根据生物演化的顺序,传统的看法认为,鸟类是古爬行类进化来的。因此,鸟类的直接祖先是古爬行类,它与古鱼类演化没有直接联系。两栖类则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它的直接祖先是硬骨鱼纲的总鳍鱼。由于古鸟类“鳍翅鸟”临界生态化石的出土,取得并证实鸟类是硬骨鱼进化来的事实。因此,不能不重新考虑鸟类在动物演化分类表中的位置,以及鱼类六纲以后的其他两类,如爬行类、哺乳类与古鱼类的演化关系。根据古鱼类化石、古两栖类化石、古鸟类临界化石的发现,在动物演化分类表中,鱼类演化分类六纲以后的两纲、两类,其中两纲,即两栖纲、鸟纲,其进化都起源于鱼类;那么,另外两类,即爬虫类、哺乳类,其进化与起源是否也与鱼类演化有直接关系呢?
  2.动物演化与分类表中的序列 “开放 ”
  鱼类的演化,从无颌类到颌口类,六纲合并为鱼纲,鱼纲以后的进化顺序,是最原始的四足类到真正的陆生四足类,它们的胚胎演化,是由卵生到胎生,从无羊膜到有羊膜。那么从古两栖类化石及古鸟类化石的发现至少可以证明:
  (1)任何四足类都有可能从鱼类进化而来。
  (2)无羊膜类和有羊膜类也有可能从鱼进化而来。
  (3)胎生动物是由卵生动物演化而来的道理是否也可以成立呢?
  至少古两栖类化石及古鸟类“鳍翅鸟”临界生态化石的发现,可以证明以上三点是符合物种起源演化规律的。如果鱼类进化分类的六纲序列不变,那么鱼纲以后的两纲、两类则应实行序列“开放”,即改变了原来的演化序列,其序列“开放”后,拟改绘古鱼类演化图,以供探讨。见序列 “开放 ”后古鱼类演化图。
  3.序列 “开放”结果所得的演化规律
  (1)无羊膜(卵生)→有羊膜(卵生)→有羊膜(胎生)。
  (2)卵生(外温)→卵生(内温)→卵生、胎生(内温)。
  通过序列“开放”的探讨,认为:两栖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它们的直接祖先都有可能是鱼类。现在介绍比较普遍采用的分类法如表 1-3所示:
  注:①Ⅶ~Ⅹ纲为四足类,~Ⅹ纲为有羊膜类。
  ②加有“*”号者为化石种类。
  (二)红山区古鱼类演化谱系图的建立通过上述动物演化与分类表,对鱼类演化的总体系统进行了探讨。这里根据各类化石来研究鱼类演化,可用红山区古鱼类演化谱系图,表示两栖类“蛙鲵”、古鸟类“鳍翅鸟”的起源和演化谱系。
  两栖类的起源早有论述,一致认为它们起源于古代的总鳍鱼。最早的两栖类化石,见于古生代的泥盆纪,称为坚头类,是根据头骨、牙齿、肢骨结构等来确定其渊源关系的。其中鱼头螈就有两栖类特征。坚头类在演化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适应辐射的后代,但大多数种类绝灭。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古代坚头类后裔中的两大支,是块椎类和壳椎类,它们是现存两栖类的始祖。根据红山区二叠纪发现的古两栖类有尾目“蛙鲵”化石来看,其头骨、肢骨、肋骨、肩胛骨、骨盆等结构,全然与坚头类大不相同。因此,不能不开展在古鱼类化石中寻找“蛙鲵”原始参照群的工作,结果在古鳕鱼化石中发现一种类鳕骨鳞鱼,其头骨与它近似,初步认为“蛙鲵”可能是类鳕骨鳞鱼进化来的。关于鸟类的起源,国内资料甚少,只在北京大学田清涞等编的《生物学教材》和台湾易希陶主编的《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两本书中发现有略述有关鸟的起源的内容。《生物学教材》中认为鸟类是从中生代侏罗纪的一种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来的,它的直接祖先还没有查明。这种说法,在国内外是具有普遍性的。《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中动物学部分,撰写的比较解剖学第三节,脊索动物分类表,第三纲,鸟类(Aves)第一亚纲,古鸟类(Archaeornithes)如化石始祖鸟(Archaeopteryx);第二亚纲,今鸟类(Neornithes),第一超目,齿鸟类(Odontognathae)如化石黄昏鸟(Hespeyornis),鱼鸟(Ichthyornis)等。其中化石鸟类仅仅列举了以上3种。目前根据资料所知,化石鸟类仅有 3种,其中始祖鸟算是最古老的。
  我国新疆红山区二叠纪发现的古鸟类“鳍翅鸟”化石,经初步鉴定,可能是最早的鸟类。该“鳍翅鸟”体被羽毛,骨骼结构、呼吸系统均具备鸟的特征,头、胸、背、尾均有鸟类羽毛分区,其卵巢及背鳍与硬鳞硬骨鱼相同,尾为鱼类原型尾,左右两翅明显由鱼类胸鳍发育而成,因此,定名为“鳍翅鸟”。对其左右两翅及背鳍、原型尾与硬鳞软鳍硬骨鱼中的古鳕对比分析,生态特征相同,证明它是由古鳕鱼的一种鱼类进化来的,古鳕鱼是它的原始参照群。由于 “鳍翅鸟 ”生态性状还保留有鱼类的祖征,所以认为它是由鱼类向鸟类进化的临界生态古鸟类。
  根据古两栖类有尾目“蛙鲵”、古鸟类“鳍翅鸟”临界生态化石的发现,建立红山区古鱼类演化谱系图,用以说明红山区二叠纪内陆湖盆古鱼类演化的基本状况。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专题

新疆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