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疆古鱼类化石在二叠系的分布及时代划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39
颗粒名称: 二、新疆古鱼类化石在二叠系的分布及时代划分
分类号: G236;X171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鱼类是古生态地理群演化过程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类群。根据资料估计,鱼类的出现约有4.5亿年,比两栖类早5000万年~1亿年,比爬行类早1亿~1.5亿年,比鸟类早2亿~2.5亿年,这可能因为水中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小,鱼类容易生存和适应,有向多方面发展的机会。但是最主要的是鱼类本身具有特殊的演化机制,才使它们在广大而复杂的水域中通行无阻,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进化长存。根据采集到的鱼类化石出土资料证实:古鱼类在新疆的分布较广,这对古生态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导向性。现将各群组的地层层位、岩性及分布时代予以简要介绍。根据本组岩性和古生物群来看,属内陆湖相沉积。
关键词: 新疆 鱼化石 时代划分

内容

鱼类是古生态地理群演化过程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类群。根据资料估计,鱼类的出现约有4.5亿年,比两栖类早5000万年~1亿年,比爬行类早1亿~1.5亿年,比鸟类早2亿~2.5亿年,这可能因为水中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小,鱼类容易生存和适应,有向多方面发展的机会。但是最主要的是鱼类本身具有特殊的演化机制,才使它们在广大而复杂的水域中通行无阻,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进化长存。
  根据采集到的鱼类化石出土资料证实:古鱼类在新疆的分布较广,这对古生态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关于新疆古鱼类分布地层及其时代划分,新疆地质矿产局和地质研究所,早已做了大量工作。地质资料表明,新疆古鱼类在东天山一带,主要集中在二叠系的芨芨槽群、芦草沟组、红雁池组、桃东沟群;三叠系的小泉沟群、黄山街组。现将各群组的地层层位、岩性及分布时代予以简要介绍。
  (一)芨芨槽群(Pij)
  广泛分布于博格达山南北坡,在博格达山北坡,大泉子沟剖面上的层序[8]由上往下中7为灰色钙质粉砂岩,厚252m,含植物和鱼类化石。地层层序由1~9,与下伏上石炭统呈整合关系。
  下伏地层奥尔吐组(C3O),从本群的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群的面貌来看,主要为海相碎屑岩建造,但剖面上夹有陆相碎屑岩或为滨海沉积物,有植物和鱼化石。
  根据上述所含的古生物群和下伏地层的关系,将其时代暂定为二叠纪。
  (二)芦草沟组(P21)
  分布于博格达山西麓和北麓,出露范围较广,多围绕褶皱的核部,呈半环状或带状分布,与下伏井井子沟组呈整合接触。主要岩性有页岩、粉砂岩、砂岩,以油页岩、白云岩为特征,在乌鲁木齐东南的榆树沟剖面下部,和牛粪沟剖面上部的剖面层序[34]由上往下,上覆地层,红雁池组(P2h)1~8层序中 7为灰黑色薄层含炭质白云质油页岩与鲕状灰质白云岩互层,含古鳕鱼科(Palaeoniscidae)。
  同时,在下伏地层井井子沟组(P2j),含有:芨芨鳕(未定种)(Chichiasp.)、吐鲁番鳕(未定种)(Turfa.)sloncgipteras)等;古鳕鱼科和介形虫等。在牛粪niasp、天山鳕(Tianshaniscu沟本组厚度最大,其中白云岩、质粉砂岩和油页岩最厚。
  白云从本组岩性及古生物群来看,属于陆相沉积,其时代为晚二叠世。
  (三)红雁池组(P2h)
  该组分布不很广泛,仅在乌鲁木齐市周围有出露,构成乌鲁木齐向斜和雅玛里克山背斜的翼部;在博格达山北麓,本组地层缺失,其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岩、硬砂岩等。在乌鲁木齐东南红雁池本组剖面层序[17]由上往下,上覆地层,仓房沟群(P2-T1cn),上部为黑色薄层炭质粉砂质泥岩夹泥质钙质粉砂岩;中部为黄绿色块状泥质粉砂岩夹砾岩、钙质粉砂岩、砂质灰岩,含瓣鳃及鱼化石;下部为黄绿色块状硬砂岩夹薄层泥岩、砂砾岩、泥灰岩,底部为褐色细砾岩。在本组剖面西北的向斜北翼,岩性和厚度变化不大,含介形虫:
  达尔文虫 DarwinulamonitoviaMand
  托本虫 TomieilacostataJiang
  二叠虫 PermianauaberculacariantaJiang等
  在雅玛里克山以东,本组泥岩、砂岩增加,厚度变大,中、上部出现肉红色一紫色泥岩、砂岩和砾岩。可见厚度520~928m,含介形虫:
  深海金星介属(未定种) Bythocyprissp.
  美花介属 Cytherridea
  达尔文虫(未定种) Darwinulasp.等
  从本组岩性和含有丰富的介形虫、瓣鳃和鱼类等动物群来看,为陆相湖相沉积。根据以上所含的古生物群和与上覆、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把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四)桃东沟群(P2td)桃东沟群分布有限,出露于吐鲁番盆地西缘艾维尔沟和鱼儿沟下游、达坂城苏上游及盆地北缘塔尔朗达坂以南,面积均不大,与下伏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有约50m厚的砾岩,在达坂城苏上游则为集块岩,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砾岩夹泥灰岩、安山玢岩等。在吐鲁番盆地北缘的桃树园,本群剖面层序[34]由上往下,上覆地层,下仓房沟群(P2-T1cn)1~8层序中第4层为灰绿色薄层状泥灰岩与浅紫色、灰绿色泥岩夹薄层砂岩,泥灰岩中含,鱼化石及介形虫。第3层为浅紫、紫灰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与浅紫色泥岩的不等互层夹泥灰岩薄层,含阿尔泰托本虫(T.altaicaMand)及鱼化石。第2层为紫灰色薄层泥灰岩夹紫红、蓝绿色泥岩,底部为紫灰色砾状砂岩;泥灰岩中含鱼化石桃树园吐鲁番(TurfaniatoashayanensisLiaetal),它不整合于下伏地层:祁家沟组(C2q)。
  吐鲁番盆地北缘,在地层剖面上桃东沟群可进一步细分为上组即塔尔朗组(P2tr)和下组即大河沿组(P2d)。上述剖面的第2~8层为塔尔朗组;第 1层为大河沿组。
  吐鲁番盆地西缘,本群超覆不整合于石炭系不同层位之上。不整合面凹凸不平,上下地层走向相差20°~45°倾向相反或倾角相差20°~25°,底砾岩发育,厚度至数十米。在艾维尔沟下游本群剖面层序,[25]由上往下,上覆地层,小泉沟群,在 1~20层位中,第 17层位中,黑色炭质页岩夹细砂岩、纤维状灰岩、泥灰岩薄层,含瓣鳃、古鳕鱼及植物化石。其中第8层位中,浅黄绿色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页岩、泥灰岩的韵律层,局部夹煤线,泥灰岩中含古鳕鱼和瓣鳃化石以及植物化石。
  以上为古鱼类在二叠系分布的状况。根据资料记载,新疆古鱼类的分布,不仅仅局限在二叠系,中生界也有,如三叠系的黄山街组(T2h)黄山街组分布地区与出露的情况和克拉玛依组相同,主要岩性为泥岩、砂岩。在博格达山北,麓吉木萨尔县南面大龙沟剖面[26],本组为深灰、黄灰色泥岩及页岩,夹菱铁矿结核,底部为黑色炭质泥岩,含植物、鱼和硅化木化石。根据本组岩性和古生物群来看,属内陆湖相沉积。从本组所含的古生物群及其与上层、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将其时代定为晚三叠世早期。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