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类的进化简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938
颗粒名称: 一、鱼类的进化简史
分类号: G236;X171
页数: 3
页码: 3-5
摘要: 鱼类究竟是从什么动物演化而来,由于缺乏化石资料考证,至今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从已有的古生物学资料来看,生物学家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原始无头类向原始有头类发展,继而出现了原始的脊椎动物,又演化出无颌类和颌口类。无颌类的远古代表,就是出现在奥陶纪,繁衍于志留纪的甲胄鱼,见图 1-1。现代鱼类是由和甲胄鱼亲缘关系最近的盾皮鱼类演化而来,盾皮鱼类的化石发现在志留纪的后期,比甲胄鱼类晚,泥盆纪末,大部分已灭绝。从泥盆纪至石炭纪,新疆境内由于海洋大幅度退缩,使泥盆纪海洋古鳕及部分鱼种逐步转向内陆湖盆生活,二叠纪后期古鱼类基本完成了这一转移。
关键词: 新疆 古生态 鱼化石

内容

鱼类究竟是从什么动物演化而来,由于缺乏化石资料考证,至今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从已有的古生物学资料来看,生物学家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原始无头类向原始有头类发展,继而出现了原始的脊椎动物,又演化出无颌类和颌口类。无颌类的远古代表,就是出现在奥陶纪,繁衍于志留纪的甲胄鱼,见图 1-1。
  现代鱼类是由和甲胄鱼亲缘关系最近的盾皮鱼类演化而来,盾皮鱼类的化石发现在志留纪的后期,比甲胄鱼类晚,泥盆纪末,大部分已灭绝。生物界普遍认为,盾皮鱼类是颌口类动物的远古祖先,其中现早的是棘鱼类和梯棘鱼,见图 1-2。盾皮鱼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进化为软骨鱼类,一部分进化为硬骨鱼类。
  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是鱼类繁衍的兴盛时代。就在这个时期,因地球上的造山和造陆运动,出现了新的高山和盆地。大陆面积比过去增加,气候变得干燥,生物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淡水栖息的鱼类,由于河川面积缩小,有的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绝灭,有的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产生了两种适应的类型,使鱼类保存下来。其一是陆地水域迁往海洋;其二是体内产生肺脏进行呼吸,必要时可以代替鳃。这种用肺呼吸的鱼出现在泥盆纪,共分为三大类群,即古鳕鱼类、肺鱼类和总鳍鱼类。其中总鳍鱼类具有内鼻孔和鳔,鳔在必要时可以行使肺的功能,该鱼类还具有陆地运动的肉叶状偶鳍,能够爬越干涸的泥洼进入新的水域去生活。有的种类经常这样爬越陆地,呼吸空气,结果发展成为最初的陆生脊椎动物,即两栖动物。另一些种类因为不能坚持这种生活而向海洋迁移,在海洋中又竞争不过数量多、适应性强的古鳕鱼类,终于在中生代后期绝大多数被淘汰而绝灭。只有极少数的种,如澳洲肺鱼、矛尾鱼、马兰鱼等留存至今,成为 “活化石”,见图 1-3。
  从泥盆纪至石炭纪,新疆境内由于海洋大幅度退缩,使泥盆纪海洋古鳕及部分鱼种逐步转向内陆湖盆生活,二叠纪后期(大约在晚二叠世)古鱼类基本完成了这一转移。加之新疆二叠纪时(距今约2.7亿年),南北天山已具雏形,造山运动基本完成,仅有部分浅海与内陆湖盆交错分布,沿天山一带,气候温暖湿润,古鳕及其他鱼类得以大量繁衍。根据古鱼类化石出土的数量证实,当时新疆古鳕鱼的繁衍,可以说达到了极盛时代,这说明古鳕鱼确属适应性很强的鱼种。至于其他能够保留下来的总鳍鱼、骨鳞鱼为数甚少,偶尔也有发现,很可能是现代“活化石 ”的前身。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