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和县基本历史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98
颗粒名称: 一、新和县基本历史情况
分类号: K294.5
页数: 3
页码: 166-168
摘要: 新和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西岸,地处古丝绸之路天山南路北道中段,是龟兹文明的发祥地。全县东西长136千米,南北宽91千米,总面积8823平方千米,全县辖六乡两镇,一个农场,总人口15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新和县为古龟兹国的中心地域。清光绪十年新疆建省后,新和属阿克苏道库车直隶扶民厅西乡属地。1949年9月底,新和县解放;1950年3月,新和县人民政府成立。新和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东西方文化传输通道与融汇之地。西汉初期,以渭干河流域今库车、新和、沙雅为中心的古龟兹国,开始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交往。境内它乾城是东汉班超任西域都护府的府治所在地,玉奇喀特古城据专家考证是鸠摩罗什出生地。
关键词: 新和县 龟兹文化 历史文化

内容

新和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西岸,地处古丝绸之路天山南路北道中段,是龟兹文明的发祥地。全县东西长136千米,南北宽91千米,总面积8823平方千米,全县辖六乡两镇,一个农场,总人口15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新和县为古龟兹国的中心地域。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新和属阿克苏道库车直隶扶民厅西乡属地。民国11年(1922年)设托克苏县佐,民国19年(1930年)设立托克苏县,民国30年(1941年)更名为新和县,意取新疆和平。1949年9月底,新和县解放;1950年3月,新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新和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东西方文化传输通道与融汇之地。从考古发掘的实物上看,新和县的历史文明最早可上溯至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文化时期。当时的生产方式以狩猎、采集为主,到战国时期以农业为主。西汉初期,以渭干河流域今库车、新和、沙雅为中心的古龟兹国,开始了与祖国内地的密切交往。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龟兹国和西域诸国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原的文化、典章制度、生产技术等传播到这里。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成立后,新和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
  公元前3世纪左右,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龟兹国与东西方有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新和县地处古丝绸之路天山南路北道中段,是龟兹的中心地域之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文化。经过数千年历史的变迁和留存,新和县境内现有古城、烽火台、屯田遗址、佛寺、石窟、关隘等文物古迹54处,以汉唐时期遗址为主,其中通古孜巴西古城、托乎拉艾肯石窟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奇喀特古城、羊达库都克烽燧等13处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拓厥关”遗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关隘之一,是进出龟兹国的重要通道。新和县境内现存唐代军事遗址40处,与沙雅县境内7处唐代军事遗址一起构成渭干河西岸唐安西都护府的驻军屯田军事体系,是唐代安西都护府重要的军事基地,该军事体系东临渭干河,南邻塔里木河,北依天山支脉却勒塔格山,三面天然屏障,西有密集的烽燧、古城、戍堡防守,使得新和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锁钥之地。
  境内它乾城是东汉班超任西域都护府的府治所在地,玉奇喀特古城据专家考证是鸠摩罗什出生地。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