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上郡龟兹县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83
颗粒名称: 两汉上郡龟兹县考略
分类号: K203
页数: 7
页码: 125-131
摘要: 汉代上郡有龟兹县这一行政建置。但龟兹县既不始于秦代,也非创设于西汉武帝时期,而是建置在宣帝神爵年间。有关龟兹故城的位置,《水经注》业有记载,但目前该地区出土的遗址无一与其完全吻合,是故难以定论。
关键词: 上郡 龟兹县 龟兹故城

内容

两汉时期,龟兹本为西域北道诸国中的大国,王治延城(今新疆库车县)。而其时,上郡(今陕西北部、内蒙鄂尔多斯一带)亦有一地名曰龟兹。《汉书·地理志》上郡条下载:“龟兹,属国都尉治。”①又,《后汉书·郡国志》载:“上郡,秦置。十城,户五千一百六十九,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九。肤施、白土、漆垣、奢延、雕阴、桢林、定阳、高奴、龟兹属国、候官。”②两汉时,上郡与西域距离遥远,何以会有龟兹县这一行政建置?此地今在何处?下文拟在先行成果的基础上对此做一粗浅探讨,以期方家指正。
  龟兹属国并非创设于秦代
  有关上郡属国龟兹县建置的最早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龟兹”条注。注引应劭语:“龟兹国人来降,因以县名。”颜师古注曰:“龟兹国人来降附者处之于此,故以名云。”汉志注解中提及“龟兹国人来降”的地名来历,而对龟兹县建置的具体时间未做明确交代。于是,后人对于上郡属国龟兹县出现的时间提出了不同看法。其中较有代表的是上郡龟兹县始于秦代说和汉武帝说。
  认为上郡龟兹一名始于秦代的提法认为:“西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上郡虽为秦所辟设,但秦亡以后,被匈奴占领,汉朝不可能处龟兹归附部落于匈奴管辖地区而设立属国。在此以前,只有秦统一后在此设立郡县,戍守边塞。因此龟兹属国应是秦朝为安置龟兹归附部落而设立的。”①这一说法实际上只是一种推论,似难成立。缘由如下:
  (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②由此可知秦代确有专门管理接待来京的少数名族的官员。又,《秦律》中有“属邦”的记载,古代邦、国互称,这说明秦代已有属国建置。但秦代有多少属国,具体名称为何,史书无考。
  (二)秦代上郡有无龟兹这一地名也于史无证。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认为“秦县见于记载者极少”。而“图中画出的县,一部分是见于唐宋前史籍中的‘秦置’县;一部分是见于战国记载而在西汉尚存的县;此外凡见于秦灭六国至西汉统一以前的地名,西汉时是县的,也作为秦县画出。③查图集中《秦代关中诸郡图》上郡中所标诸县,有肤施、阳周、定阳、高奴、雕阴等地名,并无龟兹。④由此可以得出,唐宋之前的史籍中并没有秦代龟兹这一地名的记载。
  (三)按照上郡龟兹属国始于秦代的说法,秦代上郡地区应有龟兹国人归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二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①同书《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从中可以看出,与蒙恬在上郡一带作战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因此,秦代在上郡一带即使设有属国,属国内的居民应是匈奴人等其他北方少数民族。
  而且,归附秦代的匈奴人中并不会有龟兹人。据《史记·匈奴列传》汉文帝六年单于与文帝书信所言:“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②则匈奴征服西域二十六国当在前176年左右。据此,秦代在上郡一带即使设有安置归附匈奴的属国,但其中不包括龟兹人。是故,秦代不可能有龟兹属国这一建置。
  西汉龟兹县的设立时间
  自来提及汉代上郡属国,便引前述汉志“龟兹,属国都尉治”。于是引起一种误解,认为汉代上郡属国设置前或当时便已有了龟兹。有关秦代上郡是否有龟兹一名,上文已辨析。下文拟对上郡属国与龟兹县建置创设先后做一探讨。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又,“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1]③宋人王应麟释汉“五国条”下载:“安定、天水、上郡、五原、张掖,武帝元狩二年置。”从中可知,上郡属国创设的具体时间不能确定,但在武帝时期应无疑。
  但是武帝时期在北部地区设置属国主要是为了匈奴而设置,查考史书,并无有关龟兹归附的记载。元狩二年“其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居顷之,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正义以降来之民徙置五郡,各依本国之俗而属於汉,故言‘属国’也”①。再者,据《汉书·西域传》载:“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虽属匈奴,不相亲附。匈奴能得其马畜旃,而不能统率与之进退。”②说明武帝时期归附西汉的匈奴人中也不可能包括龟兹人。实际上,西汉武帝时期上郡并无龟兹这一地名(前引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时期图组编例》亦可佐证)。在使用“龟兹”之前,此地可能直接被称为“上郡属国”。
  而且,《后汉书·郡国志》载:“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又,《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五年)六月辛卯,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由此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县邑并省,龟兹县因为是西汉上郡属国都尉的治所,故被称为龟兹属国。③班固为东汉人,据此便认为西汉一直有龟兹县这一建置。
  那么,龟兹县这一建置到底始于何时?这要从西汉时期龟兹人何时内附说起。查《汉书·西域传》中,有关西汉同龟兹的往来有如下几处:
  “初,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大宛,还过杆弥,杆弥遣太子赖丹为质于龟兹。广利责龟兹曰:‘外国皆臣属于汉,龟兹何以得受杆弥质?’即将赖丹入至京师。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议,以杆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龟兹贵人姑翼谓其王曰:‘赖丹本臣属吾国,今佩汉印绶来,迫吾国而田,必为害。’王即杀赖丹,而上书谢汉,汉未能征。”从本条记载来看,昭帝时期西汉也未直接对龟兹动武,也无龟兹归降记载。
  西汉直接对龟兹动武是在汉宣帝刘询本始二年至元康元年之间,长罗侯“(常)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这次常惠带五万大军攻龟兹,但因龟兹王服罪而避免了战争,而其中也没有关于龟兹人归附汉室的记载。
  西汉对于龟兹动武的另一处记载是宣帝“神爵中,匈奴乖乱,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使人与吉相闻。吉发渠黎、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王,口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随吉至河曲,颇有亡者,吉追斩之,遂将诣京师。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①。这次,郑吉率黎渠、龟兹五万人迎匈奴日逐王。因此,上郡属国龟兹县当在西汉宣帝神爵年间所设。
  有关龟兹故城的位置
  上郡龟兹县故城当在何处?《水经注》载“奢延水又东,经肤施县。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清代乾隆《大清一统志》亦载“龟兹故城在榆林县北”。奢延水即今天的无定河,帝原水即今天榆溪河。根据《水经注》的记述,龟兹古城当在榆溪河的西北。但由于榆林一带历经战乱,明代以前城池已破坏殆尽。是故目前有关龟兹故城的位置说法不一。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集》所载,位于今天榆溪河上游的主要古城遗址有三处:古城滩、杨家滩和高墩遗址。那么,其中三处遗址哪一处更有可能是龟兹故城?②
  古城滩遗址:位于牛家梁缸房村南侧。遗址四周地势平坦,残垣东北西残墙尚存。城廓可见。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900米。残墙基宽12~15米,高约1米,夯土厚约15~20厘米。遗址内散布大量秦汉简、板瓦和黑灰泥质陶土,纹饰多为粗细绳纹、布纹、蓝纹、方格纹、麻点纹和素面。另有多出黑土坑,坑深2~3米。内有许多陶片,类同地面遗物,连接遗址西南山梁上。1958年以来,多次发现汉墓葬,并出土一批汉画像石,筒瓦等。
  侯仁之先生认为此即上郡龟兹故城。①但是,按照《水经注》的记载,龟兹城应在榆溪河的西北,而这一遗址的位置却处于榆溪河东北。②因此,此一遗址是否为龟兹故城还有待于考古挖掘的进一步证实。
  杨家滩遗址:位于榆阳区马合乡杨家滩村东北2.5公里处,面积约10平方米。采集有夹砂白陶、灰陶片,饰绳纹、方格纹,器形有罐等,还采集有五铢、半两和铜镞及铁器残片。
  从位置看,该遗址在榆溪河发源处河口水库南侧,与《水经注》所记“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东南流”相吻合,但遗址并无城墙遗迹。同时,遗址距离秦直道较远,交通安全难以保障。此一遗址是龟兹故城的可能性不大。
  高墩遗址:位于榆阳区小纪汗乡高墩村西北1公里,俗称红城。地处沙丘中,面积约7.7万平方米。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绳纹罐、鼎、杯残片和绳纹瓦铁釜、犁、剑,石核及宋代的白釉、灰白釉、黑釉、豆绿釉瓷片。
  该遗址地处榆溪河上游南侧,北距榆溪河2公里,位置与《水经注》记载也大致相符,可遗址同样没有城墙残存。但不排除其为龟兹故城的可能。从上看来,秦代上郡并无龟兹属国。西汉宣帝神爵年间,龟兹人归附,上郡属国遂设有龟兹县。龟兹故城的位置因《水经注》记录不详,且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遗址与文献记载不相符合,其位置仍难以确定。
  AbstrctDuringHanDynasty,altoughShang-prefecturehadanadministrativeareaofQiuCicounty,thecountydidn'testablishintheQindynastyor the course ofHan wuti but in the course of shenjue ofHan xuanti.The location of the old Qiuci town is uncertein,
  for the three unearthed sitesin the districtofYuyangcan't conforme for the records in shuijingzhu.
  Key words Shang Prefcture Qiu-Ci County The old Town of Qiu-CiCounty

附注

①《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②《后汉书·郡国志》,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①王宗维:《汉代的属国》,载《文史》第二十辑 ②《汉书·百官公卿表》卷二十。 ③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秦时期图组编例》,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④谭其疆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5-6页。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②《史记·匈奴列传》卷一百一十。 ③《汉书·百官公卿表》卷十九。 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五十一》卷一百一十一。 ②《汉书·西域传》卷九十四。 ③《后汉书·郡国志》载:“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也。”又,《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五年)六月辛卯,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①《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卷七十。 ②下文有关三处遗址参考了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集》(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年)中的具体内容。 ①侯仁之:《从考古发现论证陕北榆林城的起源和地区开发》,载侯仁之、邓辉主编:《中国北方半干旱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35页。 ②有关龟兹故城与帝原水的位置详请参阅王北辰:《公元六世纪鄂尔多斯沙漠图图说》,载侯仁之、邓辉主编:《中国北方半于旱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第162-163页。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少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龟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