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的产地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75
颗粒名称: 悟空的产地问题
分类号: K203
页数: 3
页码: 103-105
摘要: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西游记》中悟空的来源,一直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孙悟空到底是国货还是进口货。他在《中国小说的百年变迁》中断然否定胡适的外来说,认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祈的”。中印两只神猴,各展现自己的勇敢、灵慧的猴性,赢得人民的深深喜爱。然而,中印不同的文化生态,又塑造出迥异的特色。印度人把《罗摩衍那》当作一部宗教经典,哈奴曼因其对天神毗湿奴的化身罗摩的绝对忠诚,而受印度人民喜爱,其中不乏有对天神和哈奴曼的敬畏。中西合璧的悟空是中国人伸张正义、消除魔障、清平世界的精神化身,尽管他并未被奉入神殿庙堂,受到顶礼膜拜,然而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受到的爱戴却超过一切威严冷峻的神明。
关键词: 悟空 西天取经 丝绸之路

内容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西游记》中悟空的来源,一直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孙悟空到底是国货还是进口货。
  主要观点有三:
  1.外来说。第一个认为孙悟空是进口货的人是胡适。他在1923年写的《〈西游记〉考证》一文中,根据印度《罗摩衍那》的片断故事,大胆假设神猴“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此说得到了陈寅恪等一批著名学者的响应。陈先生撰《〈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从汉译佛经中罗列出《西游记》里三个徒弟来源的文字,均出自印度。
  2.土生说。鲁迅是坚持孙悟空国产货第一人。他在《中国小说的百年变迁》中断然否定胡适的外来说,认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祈的”。无支祈是中国古代一个“形若猿猴”的淮水神。在《太平广记》卷467李汤条下的《古岳读经》第8卷有记载。持此说,还有人认为孙猴来源于罗贯中另一著作《三遂平妖传》中的白猿。白猿有谋略神力,侠义智勇,助人降妖,与孙悟空有相似之处,或异曲同工。是其原型样板。
  3.混血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说兴起,最有名的代表是季羡林。他先后发表三篇论文,即《印度文学在中国》、《〈西游记〉里的印度成分》和《〈罗摩衍那〉初探》,提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这个人物形象最初产生于印度,传至中国,经过改造和发展就成了孙悟空。”又说:“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把印度神猴与中国的无支祈结合起来,再加以幻想润饰,所造成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勇敢大胆、敢于斗争、生动活泼的,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象。”季羡林精通印度学、汉梵双修,他的观点得到许多国内学者认同。
  印度神猴哈奴曼神通广大,精通变身术。《罗摩衍那·美妙篇》中哈奴曼为了探听悉多的消息,变成一只猫,爬进无忧树园,找到悉多,然后现出原身,交出罗摩给她的信物。这种施展变身术的情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发挥得淋漓尽致。
  《罗摩衍那·美妙篇》中神猴哈奴曼在去楞伽城途中,遇雌龙被吞入肚中,哈奴曼在肚内击毙雌龙。在《西游记》中则孙悟空则三次钻入妖怪腹中战胜对手,手法如出一辙即在第67回,悟空为陀罗庄除蟒蛇妖;第69回,“孙悟空一调芭蕉扇”,变小虫钻入罗刹公主肚内;在第75、76回,“八百里狮驼岭”悟空被大魔头吞入肚内,智斗魔王。
  此外,《罗摩衍那》中的“避邪圈”的故事,在《西游记》中也有相似情节,其安保预警监控思路同一来源。
  从现有资料来看,20世纪以前,中国根本没有《罗摩衍那》的汉译本,吴承恩不可能目睹《罗摩衍那》,但《罗摩衍那》的故事却较早从海路传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唐宋以降印度、阿拉伯商人沿海上丝绸之路纷至沓来,宏伟史诗《罗摩衍那》在印度声望卓著,被当作宗教经典,自然也随之传入东方。在中国东南沿海商贸繁荣地区,一些寺院的壁画上有神猴的形象,据考证,很可能是以《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为原型创作的。吴承恩一直生活在中西交流频繁的东南沿海地区,据说他自幼生性好奇闻,爱听神异故事,爱读“野言稗史”,极有可能接触到《罗摩衍那》的相关故事情节,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海外传奇,并吸收加工纳入西天取经的神话巨著中。
  悟空,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经过岁月烟云的风化和民间传说的打造,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神猴,他是多元文化碰击,中外交流打磨的杰作。中印两只神猴,各展现自己的勇敢、灵慧的猴性,赢得人民的深深喜爱。然而,中印不同的文化生态,又塑造出迥异的特色。印度人把《罗摩衍那》当作一部宗教经典,哈奴曼因其对天神毗湿奴的化身罗摩的绝对忠诚,而受印度人民喜爱,其中不乏有对天神和哈奴曼的敬畏。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人民喜爱他的主要不是仁义忠勇,更多的是他的机智幽默、勇敢无畏和叛逆精神,人们在追求精神娱乐中,寄托向往除暴安良、安居乐业、善恶终报的愿望。“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中西合璧的悟空是中国人伸张正义、消除魔障、清平世界的精神化身,尽管他并未被奉入神殿庙堂,受到顶礼膜拜,然而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和受到的爱戴却超过一切威严冷峻的神明。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