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悟空西天取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73
颗粒名称: 一、悟空西天取经
分类号: K203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悟空本名李奉朝,是唐朝京兆云阳县青龙乡乡义里人。其祖上为北魏鲜卑拓跋氏贵族。他自幼天资聪敏,精读典籍,立志“忠贞奉国,孝悌居家”。曾任左卫泾州府别将。当使团回国时,他却突患重病不能登程,便留居下来。他在病中发愿,如得痊愈,愿落发为僧,皈依沙门。痊愈后,他践行誓言,遂拜当地三藏法师舍利超魔为师,师傅为他取法号“法界”。此后他遍游北天竺、中天竺(印度)各地,觐礼佛迹,访师问道,潜心研修佛学;学习梵文,“夙夜虔心,未曾暂舍”。成为继唐玄奘以后,在印度社会和佛教界影响很大的一位中国高僧。法界自离开京师到返回长安历时40年,唐朝廷将他安置在章敬寺,又正式赠法号“悟空”。
关键词: 悟空 西天取经 丝绸之路

内容

悟空本名李奉朝,是唐朝京兆云阳县青龙乡乡义里人(今陕西泾阳附近)。其祖上为北魏鲜卑拓跋氏贵族。他自幼天资聪敏,精读典籍,立志“忠贞奉国,孝悌居家”。曾任左卫泾州府别将。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西域罽宾国(在帕米尔兴都库什山西南,今阿富汗喀布尔附近区域)遣使来唐朝,他奉旨随正使张韬光出使回访,此行沿途取“丝绸之路”北道,历经两年跋涉,到达王都、著名的佛教文化中心犍陀逻城(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东北)。当使团回国时,他却突患重病不能登程,便留居下来。他在病中发愿,如得痊愈,愿落发为僧,皈依沙门。痊愈后,他践行誓言,遂拜当地三藏法师舍利超魔为师,师傅为他取法号“法界”。当时年仅27岁。此后他遍游北天竺、中天竺(印度)各地,觐礼佛迹,访师问道,潜心研修佛学;学习梵文,“夙夜虔心,未曾暂舍”。成为继唐玄奘以后,在印度社会和佛教界影响很大的一位中国高僧。
  尽管他在印度受到崇高敬仰和优厚礼遇,但仍“思恋圣朝,本生父母,内外戚属,焚灼其心”,遂“发愿归国,瞻觐君亲”。谢绝了师父再三挽留。师父见他归心诚恳,便亲手将珍贵的梵文本《十地经》、《回向轮经》和《十力经》三部真经和佛牙舍利一枚庄重地赠送给他,请他带回中国奉献唐朝,永供广传。于是师徒挥泪拜别,登程归国。
  此时,西域已形势大变。自安史之乱后,西北边疆兵马内调勤王,吐蕃遂趁机侵袭,西突厥部落又叛离,使河西之路中断,西域与中原朝廷失去联系,但仍有一些将士坚守西域各地军镇,维护边陲安宁;许多当地首领仍臣服朝廷,尊奉正朔。法界由罽宾越兴都库什山,经瓦罕谷进入今新疆,历经三年“备涉艰难,捐躯委命”,来到西域重镇疏勒(今喀什),受到疏勒王裴冷冷和镇守使鲁阳的热情款待,请他休整留住了五个月。继之东行达于阗(今和田),于阗王尉迟曜、镇守使郑据又挽留他住半年。然后折向北行,沿叶尔羌河,经今巴楚、柯坪来到当时西域军政中心龟兹(今库车)。安西副大都护、四镇节度使郭昕及龟兹王白环将他敬置在城西门外莲花寺,在此用一年多时间译出小乘经典《十力经》。东行达焉耆(今孔雀河一带),受到焉耆王龙如林和镇守使杨日祐殷勤款待,延留三月后,翻越天山,来到北庭(今吉木萨尔)。北庭节度使杨袭古请他与于阗高僧一起翻译《十地经》和《回向轮经》。他遂完成了这部大乘经典的汉译工作。时逢唐朝宣慰使段明秀来到北庭,他便随当地奏事官一起回朝。由于东路断绝,便向西北绕行,翻越金山(今阿尔泰山)入漠北,经回纥道,于贞元六年(790年)回到长安。
  法界自离开京师到返回长安历时40年,唐朝廷将他安置在章敬寺,又正式赠法号“悟空”。悟空取回并翻译三部佛教经典,以及西行游历的回忆录,被收集入敕修的《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这些宝贵的文献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且为《西游记》提供故事原形和信息基因。悟空历经40载凌霜冒雪,越冰峰,涉荒漠,以毕生精力舍身求法,精严凝重地翻译经卷;他践行誓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回国成名后,拒绝诱惑,仍坚守出世信念和慈济宏愿。充分体现了佛教独具的文化人格。千百年来,悟空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随着岁月飞逝,他的事迹逐渐被淡忘、嬗变,他的法号英名,却成为移花接木,艺术嫁接的素材。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