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何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58
颗粒名称: 三、几何纹
分类号: J523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几何纹饰是运用点线面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形,一般属于抽象图形,也有将儿何形与自然形相结合,形成一种半抽象图形的。几何纹也是东北亚的传统纹饰,主要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早在新石器时代,几何纹饰便在彩陶上大量使用,商周青铜器上也大量运用,但大都是以陪衬纹样出现的。后来在陶器、青铜器、画像砖、瓦当、吉祥纹饰、漆器、丝织、建筑上都有广泛应用。随着西方装饰纹饰的传入,几何纹也逐渐融合了东西方装饰艺术的特点,在中国隋唐时期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中间以动物为中心,以绳索纹为边框,是萨珊的常见装饰风格。
关键词: 新和县 几何纹 纹饰

内容

儿何纹饰是运用点线面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形,一般属于抽象图形,也有将儿何形与自然形相结合,形成一种半抽象图形的。几何纹也是东北亚的传统纹饰,主要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早在新石器时代,几何纹饰便在彩陶上大量使用,商周青铜器上也大量运用,但大都是以陪衬纹样出现的。后来在陶器、青铜器、画像砖、瓦当、吉祥纹饰、漆器、丝织、建筑上都有广泛应用。随着西方装饰纹饰的传入,几何纹也逐渐融合了东西方装饰艺术的特点,在中国隋唐时期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连珠、圈带纹,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形或球形组成,成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排列,有的圆圈中有小点,有的则没有。
  连珠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萨珊风格织物中,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而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连珠纹图案于5~7世纪间沿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我国,初期连珠纹颗粒较大,不太圆,主要装饰在器物的口沿、腹部折棱处,杯把、底边。唐代中期以后,连珠纹颗粒逐渐变小、变圆,宋以后逐渐减少。
  连珠纹在东北亚地区成为数量最多,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在陶器、金银器、带饰、建筑构件上都有广泛使用。在统一新罗时期的陶器上,圆形连珠纹使用就很广泛,是起源于西域的花纹。①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都出土具有萨珊风格的织物,图案以对兽或对鸟图案母题为主,以各种圆和椭圆的连珠作为图案装饰主题,日本建筑的柱子彩饰常用连珠纹复合而成的横向带饰将柱子分成几段。韩国国立博物馆藏金杯5件,圆口,腹弧分为六瓣,圈足。内外均錾刻纹饰,杯口饰一周连珠纹,可见其中的西方纹饰因素。
  云雷纹是中国青铜器上广泛使用的附属纹饰,是以连续回旋的线条构成的,随着西方忍冬纹的传入,两者结合产生了如意云纹,成为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主要装饰纹饰,在中国的瓷器、玉器、金银器等上都有广泛的使用明清时期如意盛行,这种如意云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绳索纹,指像麦穗或链条似的纹饰,主要用于环绕器物的边饰,或作为纹饰的边框,主要是受中亚萨珊的影响。中间以动物为中心,以绳索纹为边框,是萨珊的常见装饰风格。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