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西都护府的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49
颗粒名称: 二、安西都护府的屯田
分类号: K295.4
页数: 4
页码: 31-34
摘要: 新和县内有40余座唐代古城遗址,大中小相间,如此众多古城并列于一县,世所罕见。这应是唐安西都护府屯田区内的大小屯城。黄文弼1928年在其中的一座,即通古斯巴什发见的《唐大历十四年白蘇曅黎等领屯米帐》即反映出这一点:。这是大历十四年某屯给屯民供给屯米面的一个记账。领屯米的白苏毕黎,从其姓名判断,应是当地龟兹族的居民。上件领得屯米的白蘇曅黎,显然是参与了屯田劳作的当地龟兹族百姓,故才有权向屯领米、面、豆昔、油等物。为诸屯须掏未已,遂。如要进一步弄清这些屯城的面貌,尚有待于今后地下出土文献的证实。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关键词: 新和县 丝绸之路 安西都护府

内容

新和县内有40余座唐代古城遗址,大中小相间,如此众多古城并列于一县,世所罕见。这应是唐安西都护府屯田区内的大小屯城。黄文弼1928年在其中的一座,即通古斯巴什发见的《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白蘇曅黎等领屯米帐》即反映出这一点:
  1.□曆十四年米□数:二月廿三日白蘇曅黎领得
  2.□屯米四半,麺壹硕捌㪷,豆昔壹
  3.斛,油叁勝,醬叁腾,酢五勝。①
  (后缺)
  这是大历十四年某屯给屯民供给屯米面的一个记账。领屯米的白苏毕黎,从其姓名判断,应是当地龟兹族的居民。
  上件领得屯米的白蘇曅黎,显然是参与了屯田劳作的当地龟兹族百姓,故才有权向屯领米、面、豆昔、油等物。类似的龟兹居民参与屯田的劳作者还有很多,D.A.M507号中第32页b面为一《某屯帖》:
  1.屯·帖鄧睹:不见索副计会渠下人
  2.腾刺光三人不到沙弥村二人不到宴阇黎二人不到
  3.右件人帖至[⋯⋯
  4.堰,王使[⋯⋯
  5.欠人□[⋯⋯
  6.遲,不[⋯⋯②
  (后缺)
  这是屯上未见原来索副计算来的渠下人,有七人未到,故发给邓睹的通知。3行以后有缺文,推测大意是,这些人接帖后即赴××堰,可能是由王使官分配他们看管渠水灌溉屯田的劳作,要求不得延迟。这些应多是当地的居民。
  也有以军事组织进行活动的,如D.A.58号《行客营》文书,残存3行:
  1.行客营
  2.队头贺光管下五十人
  3.贾庭障吴陵进赵[⋯⋯③
  (后缺)
  又D.A.86号残状,有可能是行客营状上某屯的状文:
  1.⋯⋯]
  状上
  2.行客刘怀义张山石
  3.右件人名当掏拓,朱俊要雇粮复[⋯⋯①
  (后缺)
  可见行客营的成员也要参与掏拓,即掏渠拓宽渠面的劳作。反映出军士屯作的一个侧面,他们大多都是汉人。
  日本大谷8066号乃出土于都勒都尔·阿护尔遗址的《唐掏拓所文书》,②总存7行文字,录如下:
  1.掏拓所
  2.大母渠堰
  3.右件堰十二日毕□。为诸屯须掏未已,遂
  4.请取十五日下水。昨夜三更桃花水汛涨,
  5.高三尺,牢得春堰,推破南边马头一丈已
  6.下。恐更暴涨,推破北边马头及春堰,伏
  7.□□□□检河漕及堰功积,便下水,十四日。然
  (后缺)
  文书第3行中“诸屯须掏未已”,可能是指灌溉诸屯的各个支渠,还未疏浚完毕。现在新和境内分布的大小城堡,都有灌溉沟渠故迹可寻,应是唐代在安西集中进行屯田的屯城布局,《唐六典》卷7“屯田郎中”条记载公元749年唐军在全国的屯田中,有“安西二十屯”。每屯“大者五十顷,小者二十顷”。伯希和D.A.19号《某屯应种数文书》,即是某屯对当屯种植种类的报告:
  (前缺)
  1.合当屯应种[⋯⋯
  2.一段四顷屯南[⋯⋯
  3.一段廿顷屯[⋯⋯
  4右通[⋯⋯①
  (后缺)
  此屯共种廿四顷,但不知何名?从现有出土文书中,可以找到两个屯名,即如“伊利屯”(D.A.1v号)、“益国屯”(D.A.3号),可见安西都护府的每个屯都是有屯名的。每个屯是否就以一个小城堡为其所在的主体?所屯之田,就分布在此屯城的东、西、南、北。
  屯田中除不少当地民族参与劳作外,也有相当多的汉人,他们或是屯田士卒,或是屯田军人家属及后代。黄文弼1928年在通古斯巴什发见的《唐大历十五年(780年)李明达於蔡明义边便麦粟契》,反映出这些汉人在屯田区内的经济生活及其互助活动,这些人在屯田区内是否也有自己的土地经营?或者说有对屯田的承包耕作?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安西都护府属下的屯田,既有唐朝军士的参与,也有当地百姓,包括龟兹人、汉人的参与,呈现出一种军民共屯、各族共建的持色。
  如要进一步弄清这些屯城的面貌,尚有待于今后地下出土文献的证实。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