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西都护府本身的防卫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48
颗粒名称: 一、安西都护府本身的防卫问题
分类号: K295.4
页数: 3
页码: 29-31
摘要: 安西都护府既然置于龟兹王城,就必然要对都护府周围的警卫进行加强。在府的东北面,在库车河流出山口的苏巴什,设立有雀离关;在府的西北面,在盐水沟出山处设置有盐水关;而在府的西面,在渭干河出山处,设有柘厥关,这些关城,驻有军队防守,平时是稽查过往行人的关隘,一旦有警,也是安西都护府的第一道防线。柘厥关遗址就在今新和县的东北面,其关跨白马河而设,河东玉奇吐尔为东关;河西夏克吐尔为西关,其遗址今均存在,经王炳华先生考察后,以《唐安西柘厥关故址并有关问题研究》为题作过论证①,纠正了伯希和将安西都护府东北面的雀离关误认为是柘厥关的错误。柘厥还是经管屯田的指挥中心之一。
关键词: 新和县 丝绸之路 唐安西都护府

内容

安西都护府既然置于龟兹王城(今库车皮朗古城),就必然要对都护府周围的警卫进行加强。在府的东北面,在库车河流出山口的苏巴什,设立有雀离关;在府的西北面,在盐水沟出山处设置有盐水关;而在府的西面,在渭干河出山处,设有柘厥关(或写作拓厥关),这些关城,驻有军队防守,平时是稽查过往行人的关隘,一旦有警,也是安西都护府的第一道防线。
  柘厥关遗址就在今新和县的东北面,其关跨白马河(今渭干河)而设,河东玉奇吐尔为东关;河西夏克吐尔为西关,其遗址今均存在,经王炳华先生考察后,以《唐安西柘厥关故址并有关问题研究》为题作过论证①,纠正了伯希和将安西都护府东北面的雀离关误认为是柘厥关的错误。
  伯希和曾论证古龟兹的东西拓厥寺就是苏巴什的废寺,并说:“我在1907年得有一纸片,不幸现今不在手边,可是我确未忘记其上有‘柘厥关’名,惜无其它指示。我拾得此纸片之地,就在苏巴什西边废址中,质言之,在‘西拓厥寺’所在之处,此种偶合,未免令人感觉困难。”②所云得有一纸片,即由童丕等编的法国国家图书馆伯希和收藏品《库车汉文文书》中的第27号,此片仅存1行,只有3-4字,转录于下:
  (前缺)
  ⋯]□□至柘橛[⋯③
  (后缺)
  对此片,王炳华认为也出自都勒杜尔·阿胡尔,但并未提出依据,他说:“把出土在都勒杜尔·阿胡尔的这件文书,记在了苏巴什名下。”同时引用了伯希和在都勒杜尔·阿胡尔发现的D.A.80号文书,证明柘厥不在苏巴什,而在都勒杜尔·阿胡尔(今名夏克土尔),现转录.80号文书内容如下:
  1.东界移伐离支庄界田苗,今见乾燋,不得水——
  2.石啜祛录上户,差科不曾有開□,□件庄田苗乾
  3.渴,其水频至拓厥,所由相推,其麦在场内,伏望(④
  (后缺)
  这是一个说明柘厥在都勒杜尔·阿胡尔的有力证物。不过也不能因有此条而否定伯希和在苏巴什发现过“至柘橛”的残片。问题是如何理解认识此残片内容,残片即使出自苏巴什,也可以将“至柘橛”理解为昭古厘寺的某人不在昭古厘,已经至柘橛了。或者属某件过所行文中出现“至柘橛”一语也完全可能。然而,《库车汉文文书》的编者童丕没有从这一视角看待此片,而在2000年该书前的“介绍前言”中,对王炳华所论进行了反驳,并为伯希和说作了辩解,其说回避了上述文书“其水频至拓厥”的所载,也没有考虑《新唐书》对安西向西驿路走向及诸遗址的存在,故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都勒杜尔·阿胡尔出土的D.A.80号文书所记的“其水频至拓厥”,说的正是白马河的水,表明拓厥正在此水边,与《新唐书》所记“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镇”完全相吻合,它证明了王炳华将唐柘厥关址定在文书出地夏克土尔的对岸,即今渭干河东岸的玉其土尔是完全正确的。
  从遗迹和所出文书看不仅是关城,驻有称之为“明府”一类的官员,而且有寺院,近年国家图书館收藏的一批新疆出文书中,有一件《观世音菩萨劝攘灾经一卷》,其中载有:
  五载,柘厥礼拜,道逢一老人,年可百岁,将此经来,遣向安西攘灾,于时不见老人,惊怕恐懼,见此经者,每家各写一本读诵。
  五载,应是指唐天宝五载,柘厥礼拜,表明柘厥有佛寺,此百岁老人似是由柘厥向安西方向去。在今夏克土尔遗址,尚有古代佛塔可寻,表明此地也是佛寺的所在地。
  柘厥还是经管屯田的指挥中心之一。就在西关遗址中,还出土了许多有关屯田文书的残片。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