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839
颗粒名称: 三、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
分类号: K203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龟兹一度是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文化呈现出多元荟萃的特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华强《龟兹文化与佛学东传》一文,主要讨论了龟兹文化与佛学东传的关系,认为龟兹佛教改变了中原佛教的面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从麻风病的传播看汉唐时期中印佛教间的几个差别》一文,认为麻风病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胡僧及商人足迹的扩张,在古代中国开始肆虐起来,今天中国麻风病的多发区和中等发病区,实际上都是历史上佛教高度发展的地区。
关键词: 新和县 丝绸之路 龟兹文化

内容

龟兹一度是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文化呈现出多元荟萃的特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牙生·木合甫力作了《维吾尔歌舞艺术与它的伴奏乐器》的学术报告。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华强《龟兹文化与佛学东传》一文,主要讨论了龟兹文化与佛学东传的关系,认为龟兹佛教改变了中原佛教的面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博士后孙泓《从考古资料看西方动植物纹饰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一文,通过考古资料证明了西方装饰艺术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及对东亚三国装饰艺术的影响,认为西方装饰艺术主要是随佛教通过西域地区传入东北亚地区,中国在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认为西方装饰艺术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传播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一文,通过对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7窟出土的五代时期的一份写本文书的研究,纠正了认为“羊脂玉”是现代民间的叫法的错误,认为实际上从中古时期可能就已经有这种类似的称呼了。
  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平《新和“龙马纹”陶器及其相关问题》一文,对新和出土的“龙马纹”陶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龟兹龙马文化是西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龙文化的传播与丝绸之路的缩影,是中华龙文化根植于龟兹的历史见证。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从麻风病的传播看汉唐时期中印佛教间的几个差别》一文,认为麻风病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胡僧及商人足迹的扩张,在古代中国开始肆虐起来,今天中国麻风病的多发区和中等发病区,实际上都是历史上佛教高度发展的地区。印度佛教中注重浴室修建、个人卫生的整理、治病方法与理念等都深深地影响了这一时期中国佛教,但由于中印两国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也使得汉唐时期中印佛教存在着一些差别,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知识出处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的24篇优秀论文,主要围绕古龟兹文化传统、龟兹文化与丝绸之路、汉唐屯田文化等课题展开论述,探讨了龟兹文化在中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和贡献,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古龟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