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786
颗粒名称: 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思考
分类号: TS11
页数: 9
页码: 41-49
摘要: 阿克苏具有发展棉纺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大力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思想指导下,棉纺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本文试对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优劣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的措施建议,供读者参考。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主产棉区,是全国重点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连年丰收,已占全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产量的九分之一。阿克苏市是阿克苏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片区重要的棉花集散地和物流中心。铁路、公路及航空四通八达,是南疆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届时,创造就业岗位8万个,实现年产值250亿元以上,利税42亿元以上。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棉纺工业

内容

阿克苏具有发展棉纺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大力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思想指导下,棉纺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本文试对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优劣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的措施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的环境和条件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先决条件。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主产棉区,是全国重点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连年丰收,已占全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产量的九分之一。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229.57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440万亩,总产量从2003年的25.77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46.3万吨。根据地区“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棉花产量将达到50万吨。阿克苏市是阿克苏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片区重要的棉花集散地和物流中心。除了阿克苏市种植的棉花资源外,阿克苏地区西四县、农一师各团场、喀什、巴楚等地的棉花纷纷在此交易。目前,我市西大桥以西区域共集中了55家棉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各乡镇厂及城区周围,尤其以西大桥为聚集地,现已形成南疆乃至新疆最大的籽棉交易市场,形成了棉花产业的聚集效益。
  2、地缘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便利条件。阿克苏市位于南疆中心,处于南疆库尔勒、喀什两大城市必经之地,距库尔勒540公里,距喀什500公里,距和田500公里,辐射了南疆900多万人,温苏-昭苏公路修建后,距伊犁约400公里。铁路、公路及航空四通八达,是南疆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即将开通的别迭里口岸,距阿克苏市170公里,距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300公里,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进入欧洲市场缩短了1200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四分之三,运费降低二分之一,产品可销售到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印度和整个欧洲市场。随着口岸、机场、电力、铁路、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阿克苏市的区位优势日显突出,在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有利于依托周边丰富的棉花资源,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又可以辐射南疆其它地州的棉花产业发展,为棉纺工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政策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颁布实施《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把新疆建设成为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战略部署,自治区也制定了调整和振兴纺织行业发展三年规划,提出了“在南北疆分别建设棉纺织工业城”的战略构想,积极规划建设“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实施纺织业纵向一体化建设,构建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于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多样化,精细化的阿克苏纺织。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拟定建设总规模为1000万锭,分两期建设,其中:“十二五”期间建设300万锭,从2010年开始,每年新增40万锭,用6年时间新增240万锭,加现有68万锭,达到300万锭,主要建设棉纺加工区、服装加工区、化学纤维加工区、针织加工区、梭织加工区、染整加工区、服装加工区、家纺加工区、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动力能源区、生活商贸区等十一大板块。届时,创造就业岗位8万个,实现年产值250亿元以上,利税42亿元以上。我市将抢抓机遇,努力把阿克苏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深加工基地、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和亚洲排名前列的纺织展示交易物流中心。
  4、园区建设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了有利保障。近年来,阿克苏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工业的有关要求,围绕地区“6122”工程建设目标,夯实园区建设积极按照“一园多区、聚区为园、园中有园”的开发建设思路,规划建设了73平方公里的建材化工园区和70平方公里的轻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目前,两个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其中轻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入园企业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项目累计投资近29.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4.26亿元,完成工业产值19.97亿元。“十二五”末,纺织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累计投资额达到10亿元,近期,我市在轻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了13.2平方公里的区域用于“纺织工业城”建设。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投入,将带动大批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良好的投资环境,具备了承接东部沿海棉纺产业转移的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劣势分析
  1、棉纺企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阿克苏市纺织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原因,大都生产40支左右的低档棉纱,形成“高等级原料,低档次产品”的局面。生产纱支支数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当今棉纺产品的“精梳、中高支和轻薄”的发展方向,大部分企业仅靠单一纺纱经营,无下游印染、服装等,未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因此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2、技术工人紧缺,人员不够稳定。现有企业的万锭用工人数为150人左右。目前在职的工人素质较低且人员不稳定,设备出现故障主要依靠外来专家维修,增加维修成本。再加上棉纺企业普遍用工条件高、工资待遇较低、就业环境差,部分工人在农忙季节出现自行离岗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
  3、棉纺企业运营成本偏高。一是棉纱运距长,运费较高。目前,自治区实行农副产品和工业品铁路运输分品种定价制,农副产品运价低,工业品运价高,加之我区铁路运力不足,大部分棉纱需通过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每吨的成本则比铁路运输多500元左右。二是电价成本过高。目前奎屯的电价为0.36元/度,乌昌地区的电价为0.38元/度,而阿克苏地区棉纺企业工业用电价格为0.56元/度,由于电价偏高,棉纺企业的成本增大,缺乏竞争力。
  4、企业融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贷款难,融资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国家已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但从银行、企业的实际情况看,银行尚未出台具体措施,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二、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的措施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培育龙头企业。
  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的产业导向和投资重点,紧紧抓住国家纺织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东锭西移”等政策机遇,加快一批纺织工业项目建设,抓住典型且有影响的龙头棉纺企业进行示范指导,推动纺织工业项目建设,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局面。一是积极落实阿克苏棉纱等纺织品出疆运输补贴、出疆棉纱移库补贴、国家收储等政策,建议国家设立纺织工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对建设起点高、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吸引东部地区纺织企业到阿克苏投建棉纺厂,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二是争取轧花厂技改指标,坚持“好资源配好项目”和“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落实新建5万锭棉纺配套一定数量的棉花加工收购资源,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棉纺规模。三是积极主动加强银企合作。按照国务院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精神,将纺织工业列为支持发展类产业及时向各专业银行推荐对接,积极取得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放宽棉花收购、设备购置、技改等资金的贷款额度。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
  以“纺织工业城”建设为契机,发挥人缘、地缘和政策优势,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走活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的路子,多形式、多渠道与大企业集团合作,实现更多大项目的突破。一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知的名度。依托阿克苏市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棉花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将国家产业政策和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客观分析投资回报率,认真搞好包装,寻找出与投资方的共同兴趣,增强项目吸引投资商的“魅力”。二是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更多的吸纳和承接发达地区纺织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着力提高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三是优化招商环境。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协调服务,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以好环境吸引人、以好服务留住人、以好政策增加效益,不断争创一流效率、一流环境、一流业绩。
  (三)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高科技术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棉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鼓励使用先进适用的清联合机、细联合机、精梳机等设备,加大紧密纺、新型气流纺等新型机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提高“精梳纱、无接头纱、无梭率、无卷化率”产品比例,鼓励发展织布、印染等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纺织工业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和自治区轻工学院作为重点培训学校,设立专项培训基金,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地制宜,加强双语教育,帮助企业建立初、中、高级人才库,储备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重点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信息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纺织等方面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搞好行业循环经济推广。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同享共赢”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格局,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电源基地建设。推进农一师电力公司2×135MW园区自备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徐矿集团阿克苏热电厂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并网发电。做好华孚自备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的协调服务,着力解决棉纺企业用电紧缺和电价偏高问题。二是加快铁路专运线和棉花储备库建设。解决后期棉纺供应紧张问题,引导棉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拓宽销售领域。同时发展娱乐休闲、交通、卫生保健等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四是认真落实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项目工作格局,建立完善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发展氛围。

知识出处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发展研究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发展研究》

本文记述了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其中包括新型工化、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新农村建设、经贸流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卢京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