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782
颗粒名称: 新型工业化
分类号: F403
页数: 50
页码: 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情况。其中包括阿克苏地区“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阿克苏地区水能资源及开发现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思考等。
关键词: 阿克苏地区 工业化

内容

阿克苏地区 “十一五 ”回顾和 “十二五 ”展望
  周春阳 刘兴德
  “十一五 ”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在地委、行署坚强领导下,在河南省、上海市、中央企业无私支援下,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紧紧围绕“64122”工程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乌鲁木齐“7.5”事件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过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阿克苏地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在新疆和全国的地位与影响力显著提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展现了 “塞外江南 ”、 “西部明珠 ”的亮丽风采。
  一、 “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口径生产总值达到606.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9%;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82.2亿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7亿元,年均增长26.1%;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棉花、果品、肉类总产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7.7%、51.4%、2.9倍和31%,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石油化工、煤电能源、煤化工盐化工、钢铁冶炼、棉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建成一批具备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支柱产业基础地位显著增强,工业园区核心地位得以奠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04亿元,比“十五”增长92.3%。现代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时期的34.7∶26∶39.3调整到“十一五”时期的29∶32∶39。
  (二)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7%,五年累计完成579.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建成和在建2个机场、2条铁路、666条公路、8个电厂、11座变电站、1座水库等重大项目,电力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比“十五”末增长3.5倍,公路通车里程达10000公里。防洪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通信能力稳步提高,信息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城市规模、现代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呈现互联互动良好态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29%提高到2010年的37%,城市(镇)建设各俱特色,阿克苏市、库车县中心城市的作用日益凸显。村村通电、通车、通电话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辖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11%;森林覆盖率达到6.1%,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外经外贸和民营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0年招商引资额达到70.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09倍;出口总值达到2.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62倍;实现旅游总收人9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民营经济规模、经营水平迈上新台阶。行政管理、财政税收、投资、价格、粮食、棉花流通、医疗、农村综合管理等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迈出新步伐。
  (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实施了“双语”幼儿园、校舍安全改造、民汉合校等一大批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全面加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两基”攻坚高标准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4%,较2005年提高26.61个百分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文化站(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开,“百日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龟兹、多浪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地区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体育健儿在区内外多项赛事取得较好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累计实施3万余户,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达98.8%,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97.7%;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碘缺乏病、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重大突发性、传染性、地方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5%以内。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关爱工程”深入人心,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基本实现。2010年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7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931元,年均增长14.7%、13.9%。抗震安居工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国有企业解危解困房等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各族劳动者给予社保、岗位等补贴,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提高保障水平。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参合率达98.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在拜城、温宿、柯坪、乌什四个县展开,参保率达81%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一老一小”98%的覆盖面,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稳定基础进一步巩固
  地区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讲政治、讲党性、树正气”、“创先争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四项活动,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教育继续深化,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和保障民生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治理“小金库”等工作的执法监察,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扎实推进,源头治腐工作力度加大,启动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廉政风险评估预警试点工作,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社会满意率明显提高。
  围绕“奥运安保”、“国庆安保”,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坚守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起军警兵民联合防控指挥体系,加强社会面管控;组织万名干部进村(社区)入户面对面宣讲教育,社会管理防控能力有新的提高;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了宗教氛围浓厚问题的教育疏导专项治理,零散朝觐保持“零控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体系,信访总量、越级非正常上访大幅下降。“五五”普法成效显著,法制政府建设稳步推进,行政决策趋于完善,群众遵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持续保持对敌严打严防高压态势,集中整顿“治安乱点”,及时打掉了一批预谋暴力恐怖犯罪团伙,迅速平息了“针刺”恐慌,有效防止了“7.5”事件负面影响的蔓延,短时间内成功侦破“8.19”爆炸案件,保稳定工作坚强有力。
  五年取得的良好成绩来之不易,加深了地区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阿”道路,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工程、大项目战略,才能推动经济建设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二是只有坚持民生优先,使各族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时期新阶段的新期盼。三是只有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为科学跨越和长治久安扫除障碍、拓宽空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只有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增进各民族团结,才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夯实维稳基础、健全维稳长效机制,实现稳定保发展,发展促稳定。五是只有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相结合,努力增强“造血”功能,才能推动地区破解难题、释放潜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六是只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素质,才能为后发赶超、科学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很多,一是经济发展滞后,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优、区域不平衡、内在活力不强、跨越动力不足。二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三是工业发展受人力、资源、金融、交通等多方面制约,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任务艰巨、步履艰难。四是受境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和“7.5”事件的影响,“三股势力”暴力恐怖活动进入了新的长波形活跃期,地区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对社会稳定大局的掌控能力和宗教事务的管理能力较弱;个别党员宗旨观念不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纪律观念淡薄。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肩负着率先在南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光荣使命,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64122”工程,努力把阿克苏打造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宜居宜业的南疆中心城市,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努力抢占加快发展的制高点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着眼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要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实现“三化”协调推进、加速发展。
  以新型工业化为带动,加快构建以六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日、月、星、珠”工程。石油化工产业方面,重点以炼油、乙烯为龙头,加快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160万吨尿素、120万吨硝基复合肥等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4万吨聚甲醛、60万吨烯烃、20万吨三聚氰胺、35万吨聚丙烯、10万吨1,4-丁二醇、8万吨亚氨基二乙腈、10万吨DL-蛋氨酸、60万吨氨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结合的化工产业,延伸拓展下游深加工产业链,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氮肥生产基地。在煤电能源产业方面,以原煤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发电装机突破600万千瓦为目标,加快俄矿1000万吨产能扩建、河北开滦240万吨煤矿、大平滩240万吨煤矿等项目建设;抓好徐矿阿克苏热电厂一期2×20万千瓦、二期2×66万千瓦、俄矿1000万吨煤矿2×60万千瓦坑口电厂、国电库车火电厂二期2×33万千瓦、浙江能源拜城2×66万千瓦火电厂、国电库车第二火电厂一期2×35万千瓦、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热电联产35万千瓦、沙雅循环经济园区2×35万千瓦热电联产、山西金晖聚氯乙烯项目120万千瓦自备动力、温宿循环经济产业园210万千瓦硅铝产业自备动力等项目建设;加快库车河、库玛拉克河、托什干河等流域水电开发,重点抓好大石峡水利枢纽、小石峡水电站、亚满苏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在推进煤化工盐化工产业方面,以焦炭生产能力稳控在60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为目标,加快新疆兆丰能源90万吨煤焦化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按照煤-焦-电石-盐化工一体化的思路,加快山西金晖100万吨、湖北兴发10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建设。在壮大钢铁冶炼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全力以赴抓好八钢拜城钢铁基地和温宿县硅铝产业建设,力争2015年形成300万吨和1.8万吨多晶硅产能,积极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商业性风险勘探;加快引进区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在纺织工业城建设方面,以纺绽规模达到600万锭为目标,支持华孚100万锭、浙江巨鹰集团20万锭、雅戈尔集团30万锭等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纺织企业落户纺织工业城,支持山东鲁泰、河南海洋、新和健鹰、阿克苏巨鹰、华孚棉业、河南新野等企业技改扩建;依托浙江省化纤纺织优势和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优势,结合地区棉纺产业发展,加快引进聚酯、涤纶、粘胶、锦纶、腈纶等化纤产品生产企业,全面提升纺织产业整体水平。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为目标,扶持和引进屯河集团、益海粮油、金谷粮油、好想你枣业、澳新枣业、天娇红枣业等企业特别是果品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加快形成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同时,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建材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保粮、稳棉、强果、兴畜”的方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粮食300万亩、棉花450万亩、林果450万亩、肉类总产27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234万千瓦、特色农产品110万亩、果品贮藏保鲜率、加工率分别达到果品总产量的30%以上的目标,着力抓好粮食后备产区、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丰产科技工程、沃土工程、林果业科技支撑保障体系、灾害综合防控体系等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两个龙头、城乡统筹、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中心城镇、村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打造阿克苏市、库车县两座龙头城市;推动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提质,增强城镇的竞争力和集聚力,构建主体功能明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
  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各项基础设施亟需建设和完善,而基础设施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占领制高点的需要,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把增投资与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管好用好政府公共投资,引导投资向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发展水平。要抓住中央加大对新疆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大干快干实干,以基础设施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为目标,实施一批公路、铁路等重点工程,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完善铁路网络建设,加快发展支线航空,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要建设一批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强中小河流重点治理和防洪体系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同时,要加快750kV超高压输电网为核心的电网网架建设和“数字阿克苏”建设步伐。
  (三)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工程,着力解决好就业、养老保险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有力鼓舞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信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力促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全力抓好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引导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的流动和转移机制;继续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2012年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90%的城镇人口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普遍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全覆盖;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立和完善救助体系;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建设“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加快地、县、乡、村四级文化体育基础施建设步伐,村(社区)级文体活动室覆盖面达80%,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覆盖,着力发挥“龟兹·多浪”文化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东风工程”、农(牧)民书屋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加快完成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的信号覆盖工作,抓紧实施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工程,提高维吾尔语电视节目译制能力,延长和增加维吾尔语节目播出时间和播出频道,发展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
  三是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到2015年,标准化县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全覆盖,村级卫生室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500/10万以下,以乡镇为单位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接种合格率达9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内,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面健康教育;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9%以内,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干预工作,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优惠政策。
  四是提高村镇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新农村和新城镇,配套建设居住区的学校、医院、孤儿院、养老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村庄和小城镇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和周边绿化等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推进“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5年新建6万户农村居民安居房、1.24万户游牧民定居房、千户农林牧场职工安居房,完成21.12万户小户型家庭改建和庭院改造任务,全面解决农村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五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到2015年,城市供水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城镇居民用气,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四)强化科技和教育支撑作用,为跨越式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撑
  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动力不足、人才支撑管理乏力,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我们要把科技、教育事业摆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位置。
  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创新型阿克苏建设,以科技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推动地区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要围绕地区重大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重点,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鼓励发明创造与自主创新,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与浙江省对口援助省市的科技合作,以“阿克苏棉纺城浙江科技园”等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提高创新能力;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落实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收杂费书本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15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扩大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规模,力争到2015年培训产业工人10万人次,全地区拥有10万人左右的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到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2015年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
  (五)深化改革开放,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提供强大动力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农村、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围绕提高执行力和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地区集聚。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外引内联、东联西出”开放战略,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内地省市的互动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积极申报和争取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工业园区设立海关监管库。继续推进乌什别迭里口岸开通,加快乌什别迭里口岸过货通道和温(宿)-昭(苏)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加工出口业务,扩大以地域产品为主的进出口贸易份额,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营销能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外贸企业。
  强化“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区别对待,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瞄准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地位的知名企业,引进、支持企业新上快建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大项目大工程。拓展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招商,加大与支柱产业相配套的中小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关联度高、产业链长、错位互补的产业集群,解决工业经济产业“断头”问题。注重选商引资,坚持“好资源配好项目”和“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加快引进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和对地区经济长远发展拉动作用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浙江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吸引浙江各类企来来阿投资,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交流新格局。引导全社会支持招商工作,创造“亲商”、“便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十二五”期间,每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
  (六)着力提升服务业水平,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
  繁荣和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物流、金融、旅游、社区、家庭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在物流业方面,加大现代粮食物流基地、南疆石化产品专业物流基地、煤炭供应物流基地、50万吨棉花储备库、特色林果(鲜活农产品)南疆物流中心、阿克苏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应急物流服务体系、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在金融业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大金融业,争取新成立或引进金融机构6家,成立投融资公司2-3家,小额贷款公司存量达到10家以上;培育、推进上市公司,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引进和推动2-3家公司上市,培植2-3户企业作为上市的后备资源;调动和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地区经济建设力度,力争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不低于当年新增存款,年度贷款增幅不低于本系统全疆年度平均增幅,力争实现贷款年均增速30%以上;积极支持和发展贷款、担保服务业。在旅游业方面,着力做强“峡谷系列游”、“龟兹文化游”、“塔河胡杨游”、“天山生态游”、“多浪文化游”和“农家休闲游”等特色旅游业,重点打造以217国道为主线,以库车、阿克苏市为中心,北起天山、南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集新疆特有的千佛洞、石窟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精品。在社区服务方面,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加强社会化服务网络、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护理、旅游、娱乐、继续教育等社会化老年服务业。在家庭服务业方面,推动各种社会力量创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提供家庭服务,建立健全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七)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环境管理,以工业为重点,加强节能减排,遵循生态规律,加强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八)做好浙江省对口援阿工作
  浙江省对口援阿围绕对口支援总体要求、目标和主要任务,精心谋划民生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智力支持等支援项目,把项目建设作为浙江省对口援建工作的抓手,增强“造血”功能。突出改善民生方面,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实施“百万城乡居民饮用水”工程、实施“农牧民增收”工程、健康普惠工程、“关爱温暖工程”、实施“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程。突出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支援,强化教育扶持,推进干部人才援助,加大科技惠农力度。突出产业合作,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优质农产品和优势资源加工业、现代服务业,支持建设“浙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科技研发与孵化平台。突出经贸交流与合作,按照平等协商、互利互惠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两地特色优势、人文精神的作用,积极开展浙江省和阿克苏地区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
  (九)大力发展兵地融合经济
  共同探索地区与一师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新机制,共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共同开发优势资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促进一师和地区协调发展,形成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设施衔接、产业布局配套、企业联合重组、市场体系对接的新型合作发展机制。促进一师和地方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共享。发挥一师在农业装备、科技推广等方面优势,探索建立与周边农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租和代耕代种合作关系,推进一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地区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基地关系,扩大农技服务覆盖范围,示范带动全地区经济发展。加大一师与地方干部挂职交流力度,促进干部融合团结。加大政策落实上的衔接和沟通,确保各项政策在兵团辖区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阿克苏地区水能资源及开发现状
  周春阳 俞红梅 周景军
  阿克苏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及南疆各地州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强劲。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强制执行,使以煤电为主的能源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加快发展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成为地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发展绿色、无污染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一、阿克苏地区水能资源基本情况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属塔里木河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泉水沟60余处,地区水能总理论蕴藏量3792.8MW,可开发量2203.07MW。主要分布于阿克苏河流域与渭干河流域两大水系,阿克苏河上游主要有2条支流,即乌什县托什干河和温宿县库玛拉克河,流域东部有台兰河、喀拉玉尔滚河、柯克亚河,分布于温宿县境内,西部有柯坪县苏巴什河,流域水系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62MW。渭干河流域水系主要包括拜城县木扎提河流域(包括木扎提河、卡布斯浪河、台尔维其克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和库车河流域(包括库车河、小斯塘托乎拉克沟、克孜勒沟、二八台河),年径流量35.717×108m3,
  流域理论蕴藏量1130.8MW。
  阿克苏河是新疆南部第一大河,由库玛拉克河和托什干河两条支流在喀拉都维处汇合而成,汇合口以下称阿克苏河,阿克苏河分东支新大河和西支老大河,两支在巴吾吐拉克汇合后继续南流,在肖夹克处与叶尔羌河、和田河汇合成为塔里木河。
  托什干河:发源于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边境的拉格尔克山脉,河流自乌什境内由西向东呈梳状水系,托什干河全长457km,其中吉方境内113km,国内344km,入境流量11.7亿m3,理论蓄能1178.4MW。
  库玛拉克河: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汗腾格里山群,河流全长293km,其中吉方境内175km,国内河长118km,多年平均径流量48.82亿m3,理论蓄能876.45MW。
  阿克苏河:全长132km,自北流向东南,在两支流汇合后8km以下的艾里西引水枢纽处分为老大河和新大河。老大河平行于新大河,在巴吾托格拉克处汇入新大河。目前老大河上段已基本渠化,直接进入老大河三角洲灌区,下段自然河道变成灌区的主要退水排水通道。所以新大河即为阿克苏河的干流,该河流经依玛帕夏拦河闸,除向塔里木垦区供水外,大部分水量汇入了塔里木河。西大桥以下河长1201m,落差78.4m,多年平均径流量36.94亿m3,河段理论蓄能176MW。
  柯克亚河:位于库玛拉克河和台兰河之间,西连温宿县城及托乎拉乡;西南是阿克苏市区及依干其乡、良种场、拜什吐格曼乡;东边与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克孜勒乡相连。它发源于天山南坡托木尔峰,全长82km,柯克亚河流域总面积1098km2,其中集水面积为49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803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77.8MW。
  苏巴什河:位于柯坪县境内,主要是由上游山区的泉水及暴雨洪水形成,河长约30km,主要灌溉二乡一镇的4.2万亩土地。多年平均径流量0.55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1MW,可开发量0.6MW。
  台兰河:位于地区温宿县境内,为一独立水系,发源于西南天山托木尔峰南麓,上游由大台兰河、小台兰河在距出山口前8km处汇合后称台兰河,出山口后,由西向东汇入支流塔克拉克河,最终台兰河流入山前洪积扇地带。流向自北向南,流域总面积5800km2,河流全长90km,多年平均径流量7.37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230MW。
  喀拉玉尔滚河:位于温宿县东北,河长57.3km,多年平均径流量2.42亿m³,水能理论蕴藏量8.3MW。
  渭干河是天山南坡3条大河之一,全长239.5km,流域范围有拜城、库车、沙雅、新和四县,水能资源蕴藏主要分布于拜城、库车、新和三县,流域主要包括木扎提河流域和库车河流域。
  木扎提河流域:大多位于拜城县境内,流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支流有木扎提河、卡布斯浪河、台尔维其克河、卡拉苏河、克孜尔河五条,直切哈雷克套山彼此平行分布。五条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8.32亿m³,北山独立泉及无资料地区径流量为2.67亿m³。
  (1)木扎提河出山口破城子站以上集水面积为2845km2,年径流量为14.51亿m³,占五条河川径流的52.1%,理论蕴藏量514.7MW。
  (2)喀布斯浪河是拜城盆地第二条大河,全长65km,卡木鲁克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1834km2,年径流量为6.55亿m3,占五条河川径流的22.5%,理论蕴藏量40.48MW。
  (3)台尔维丘克河全长95km,年径流为1.092亿m3,占各支流总径流量的3.7%,理论蕴藏量20MW。
  (4)卡拉苏河全长90km,在卡拉苏水文站以上的集水面积为1114km2,年径流量为2.162亿m³,占总径流的7.6%,理论蕴藏量10MW
  (5)克孜尔河全长110km,在克孜站以上集水面积为3342km2,年径流量为4.01亿m³,占总径流量的13.8%,理论蕴藏量36MW。
  (6)北山山泉八处,年径流量2.03亿m³,不具备建电站条件。
  库车河流域:指以库车河流域为代表,包括库车河、小斯塘托乎拉克沟、克孜勒沟、二八台河等四河(沟)流域(以下简称河系流域)。河系流域面积9412km2,为库车县总面积的62.5%。
  (1)库车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科克铁克山的莫斯塔冰川,河流呈西北——东南向,径流形成区集水面积2946km2,河段长121.6km,年径流量3.488亿m³,出山口以下流经20km卵砾石冲积扇后投入喀兰沟,向东南消失于荒漠之中。库车河上中游河段水能理论蕴藏量149MW。
  (2)波斯塘托克拉克沟发源于牙哈北部低山区,在山区大致由北向南穿越却勒塔克山,至牙哈出山口,跨过乌—喀公路,在牙哈乡南部,消失在荒漠之中。该沟出口以上径流形成区河段长49.6km,集水面积642.1km2,年径流量0.37亿m3,河沟全长79.6km。
  (3)克孜勒沟发源于东部中高山区,上段称阿合奇沟。山口以上集水面积335km2,径流量为0.23亿m3,但全部消失于低山区。
  (4)二八台河发源于南天山南麓的迪那达坂,上段称开来和奇,由北向南流,二八台河山口以上河段长48.4km,集水面积423km2,年径流量0.48亿m3,河道全长82.6km,水能理论蕴藏量7.852MW。
  二、阿克苏地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建国60年来,阿克苏地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有了显著提高,地区八县一市都分别建有不同规模的小水电站、到2009年底,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60余座,装机容量206.93MW,占地区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3.6%,流域内水电开发情况:
  (一)已建成水电站
  地区水电站现有装机规模达206.93MW,占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5.46%,可开发量的9.39%。
  库玛拉克河流域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1库4级”梯级电站,目前塔尕克一级引水式电站(49MW)和吐木秀克引水电站(48MW)已建成投产。
  托什干河支流秋格尔干渠,已引进北京蓬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规划5级水电站,上五里铺水电站(9.1MW)于2009年底竣工。
  阿克苏河老大河灌区内胜利渠总干渠已建胜利一级、二级电站;阿克苏市东岸大渠规划梯级开发6级(已建2级),多浪渠规划梯级开发8级(已建5级),其它已建的有阿瓦提县东湖西拉克电站,阿拉尔电站,温宿县青年渠共有4级电站,塔北塔南总干渠均建有电站。温宿县革命大渠规划三级电站,已建成一、二级电站。
  渭干河流域流域内克孜尔水电站(26MW)、库木吐拉水电站(9.6MW),已建成。
  (二)在建水电站
  小石峡水电站(110MW)营地公寓楼、食堂、接待中心已达到入住条件,道路交通标已完成70%工程量,水电站已全面开工,工程进展顺利。
  塔格拉克水电站位于阿克苏河流域库玛拉克河的革命大渠(上段)末端,紧邻已建成的温宿县一、二级水电站东侧,两级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7MW。
  多浪一、二级水电站由新疆鸿昌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两级电站总投资1.47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13.6MW(两级电站设计装机容量均为6.8MW)。
  台兰河4级水电站(11.125MW)已开工,设计流量31.32立方米/秒,累计完成投资6197万元,预计2010年5月末可运行发电。
  (三)已签约拟建水电站
  根据地区与国电集团、华能公司、新水公司、北京蓬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情况,拟建水电站装机规模达934.97MW,详情如下:
  大石峡水电站(600MW)由国电集团开发建设,项目坝址坝型比选报告已通过咨询,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2679km2,多年平均流量155m3/s,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台兰河流域梯级规划方案已完成,规划建设五级电站,分别是大桥4级(5.3MW)、台兰河1级(21.8MW)、台兰河2级(27.9MW)、台兰河3级(25.5MW)、台兰河4级(9.2MW)。目前国电集团阿克苏河流域水能开发公司拟对台兰河一、二、三级水电站进行开发,计划2010年一季度完成工程预可研审查、可研编制,二季度完成项目核准,力争三季度开工建设。
  托什干河流域梯级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规划2库11级,装机容量1258MW,全部由华能公司开发建设。托什干河支流秋格尔干渠,已引进北京蓬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规划5级水电站,分别是亚曼苏水电站(4.5MW)、上五里铺水电站(9.1MW)、苏介提水电站(11.2MW)、燕子山水电站(7.2MW)、退水渠水电站(8MW)。乌什县其余水能资源已与国电集团签订开发框架协议,前期工作正在开展。
  渭干河流域2007年2月,地区与新疆新华水电公司就渭干河干流、木扎提河等河流签订水能开发协议,目前渭干河流域规划正由新疆水电设计院编制中。
  骆驼脖子水电站规划装机3×8MW,拟由库车、沙雅、新和、拜城四县和克孜尔水库管理局五方组建合资公司,在开展西水东调工程时一并开发建设,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木扎提河流域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已委托设计院编制完成《新疆木扎提河水电规划报告》,规划范围为破城子水文站以上河段56.5km,流域面积2845km2,采用“一库三级”开发,装机容量264MW。
  卡布斯浪河由广东金峰水力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目前卡布斯浪河水电规划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前期工作。
  三、阿克苏地区待开发水能资源项目
  根据地区两大水系水能资源情况及河流分布现状,地区待开发水能资源预测约398.02MW。
  (一)阿克苏河流域水系
  柯克亚河水能开发项目。根据《柯克亚河流域规划》,柯克亚河全长82km,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7.8MW,可开发量30MW。分为(1)中游山区段梯级规划:每级电站装机容量选择为2×1MW,三级电站合计装机容量为3×2MW;(2)中游洪积扇段梯级规划:每级电站装机容量选择为2×1MW,6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MW;(3)下游总干渠段梯级规划:每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1MW,6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MW。
  (二)渭干河流域水系
  1、木扎提河灌区小水电开发项目。拜城盆地兴建农村小水电站的条件很好,现已建成的有13座,总装机2.565MW,远期规划中布置了9座电站,总装机30.13MW。
  2、喀布斯浪河水能开发项目。拟规划建设四级引水电站,装机容量40.48MW。
  3、台尔维丘克河水能开发项目。拟规划建设2级引水电站,装机容量20MW。
  4、卡拉苏河水能开发项目。拟规划建设2级引水电站,装机容量10MW。
  5、克孜尔河水能开发项目。拟规划开发三级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36MW。
  6、库车河流域水能开发项目。库车河水能理论蕴藏量149MW,可开发量161.89MW,水流能量为13亿kw·h,如不计支流科克纳克河为106MW,水流能量为9.3亿kw·h。河段单位长度蕴藏量是以最上游河段最大,但该段不易开发,留待以后开发利用。
  (1)上游河段:大龙池—库尔干—库如力:此段主要利用天然湖泊—大龙池水库发电。①大龙池梯级:大龙池可有两处开发方案:一为常规发电,选用2台1MW水斗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MW;一为抽水蓄能发电,初步考虑选用2台50MW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MW;②卡尔脑一级电站:选装2台3.2MW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4MW;③卡尔脑二级电站:选用2台1.6MW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3.2MW。
  (2)中游河段:库如力—兰干山口:此河段为本规划选定的重点规划河段,可以控制河道径流的80%,水流出力约占山口以上干流理论蕴藏量的61.2%。本河段全长60.5km,总落差506m,初步规划有2座水库及6座引水式电站。2座水库即库如力水库和铜场水库,一个是头,一个是尾。①库如力水库电站:装机容量4×2.5MW,保证出力2.341MW;②库孜文梯级电站:选用2台2.5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5MW;③阿艾梯级电站:本级电站接库孜文电站尾水引水,选用2台2.5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5MW;④库台克力克梯级电站:本级电站接上级电站尾水引水,选用2台2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MW;⑤克孜利亚梯级电站:选用2台5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0MW;⑥推虚克艾衣梯级电站:接上级电站尾水过河走东岸打洞引水,选用2台3.2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4MW;7康村梯级水电站:⑦本级电站接上级尾水过河后布置西岸,选用2台4M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8MW;⑧铜场水库电站:装机容量为3×0.63MW。
  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俞红梅 况东旭 朱慧玲
  “十一五”期间,地区加快机场、铁路、公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二五”期间,地区将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系统规划,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提升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发展格局,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各类运输需求,提高运输水平,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南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
  一、“十一五”回顾
  阿克苏机场建于1966年,属空军二级永备机场,1978年开始军民合用至今。机场设计标准为3C级,跑道长2400米,宽45米,只能起降ATR-72等小型机型。2005年机场每天只有3个航班,全年旅客吞吐量10.1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61吨。由于阿克苏机场规模小,设施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人流、物流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在地、市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总投资2.25亿元的阿克苏机场扩建工程于2008年5月30日开工,经过2年多建设,于2010年11月25日竣工投用。目前,阿克苏机场飞行区达到民航4C级标准,跑道延至2800米,新建了航站楼、停机坪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可满足波音737-800及以下机型起降,可达到年旅客吞吐量4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700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3.32倍和3.9倍。库车机场始建于1939年,1953年3月通航,是新疆民航系统较早开通的支线机场之一。机场设计标准为3C级,跑道长1700米,只能起降ATR-72等小型飞机。2005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吨。库车机场地处县城郊区,由于城市扩张,现已被城市所包围,急需迁建。在地、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总投资33099万元的库车机场迁建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新建机场位于库车县城西南部,按4C级标准设计,新修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及5000平方米航站楼,可起降B737、A320系列等C类飞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70吨,预计2011年内建成通航。目前,地区正在积极筹划开通阿克苏-杭州、库车-宁波、阿克苏-伊宁、阿克苏-和田航线的工作,力争到2015年增加4条民用直达航线,彻底改变地区航空运输落后、单一的局面。
  阿克苏地区是我国和自治区重要的棉花基地、煤电基地和石化工业的战备接替区。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石油开发向纵深发展及棉花基地、煤电基地的建设,成品油及下游产品和大宗物资运输量和客流量大幅增长。自1998年阿克苏地区通火车以来,铁路运输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地区铁路客运量达到86.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247.16万吨。“十一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发挥铁路运输“大动脉”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在地区领导的积极协调努力下,2007年开通了阿克苏至兰州的车次,客货运量逐年大幅提升,2009年旅客客运量达到213.5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087.65万吨。2008年10月动工建设了全长526.143公里的库(尔勒)-阿(克苏)铁路复线和全长92公里的库(车)-俄(霍布拉克煤矿)铁路支线,预计两条铁路2011年建成通车。
  “十一五”时期是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建设历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建设质量稳步提高的时期,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国道314线库(尔勒)-库(车)高速公路、库(车)-阿(克苏)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穿越天山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国道217线建成通车,在地区境内形成十字交叉,进一步提升了地区连接南北疆交通枢纽的地位。“十一五”时期,地区新、改建县乡道路6048公里,完成投资16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阿克苏市为中心,以国道314线为主轴,国道217线和8条省道为主干,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二、“十二五”展望
  “十二五”期间,干线公路建设将围绕以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为中心的小时交通圈,推进库车-拜城-玉尔滚高速公路、新和—沙雅二级公路、314线岔口—柯坪二级公路、阿克苏—乌什二级公路等省道建设。农村公路将逐步加强提级改造和网化水平,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油路,扩大建制村通班车的范围,实现地区所有县城通二级或以上等级的公路,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油路,使全地区城市和乡村间形成较完善的公路网络。加强资源公路建设,构建连接资源产地、干线交通系统之间的集散运交通体系。加强旅游公路建设,实现所有重点景区与等级公路连接,不断提高行车舒适性。推进温宿县—昭苏县公路建设,强化地区南北疆交通枢纽地区。逐步建立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加大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公路交通服务保障水平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铁路将围绕完善网络进一步加快建设。重点推进库(尔勒)-阿(克苏)铁路新增二线、库(车)—(霍布拉克煤矿)铁路支线建设,加快阿克苏纺织工业园公铁立交桥、阿克苏、库车、新和火车站站房扩建、阿克苏-库车火车站客货站房分设等项目建设。提高地区客运列车档次,增加阿克苏至宝鸡等内地列车车次。积极推进库(车)-拜(城)铁路、查(干诺尔矿区)-拜(城)铁路、库(车)沙(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开工建设。推进库车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南疆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阿克苏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建设。
  航空运输将围绕完善服务进一步加快发展。加快库车机场迁建工程建设,努力开通阿克苏—北京、阿克苏—上海、阿克苏-杭州、阿克苏—郑州、阿克苏—广州、库车-宁波等航线。加强民航保障设施、航线网络、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及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思考
  卢京华
  阿克苏具有发展棉纺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大力实施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思想指导下,棉纺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本文试对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优劣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的措施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的环境和条件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先决条件。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的主产棉区,是全国重点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连年丰收,已占全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产量的九分之一。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229.57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440万亩,总产量从2003年的25.77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46.3万吨。根据地区“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棉花产量将达到50万吨。阿克苏市是阿克苏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片区重要的棉花集散地和物流中心。除了阿克苏市种植的棉花资源外,阿克苏地区西四县、农一师各团场、喀什、巴楚等地的棉花纷纷在此交易。目前,我市西大桥以西区域共集中了55家棉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各乡镇厂及城区周围,尤其以西大桥为聚集地,现已形成南疆乃至新疆最大的籽棉交易市场,形成了棉花产业的聚集效益。
  2、地缘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便利条件。阿克苏市位于南疆中心,处于南疆库尔勒、喀什两大城市必经之地,距库尔勒540公里,距喀什500公里,距和田500公里,辐射了南疆900多万人,温苏-昭苏公路修建后,距伊犁约400公里。铁路、公路及航空四通八达,是南疆交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即将开通的别迭里口岸,距阿克苏市170公里,距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300公里,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进入欧洲市场缩短了1200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四分之三,运费降低二分之一,产品可销售到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印度和整个欧洲市场。随着口岸、机场、电力、铁路、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阿克苏市的区位优势日显突出,在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有利于依托周边丰富的棉花资源,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又可以辐射南疆其它地州的棉花产业发展,为棉纺工业不断迈向新台阶、新水平,实现新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政策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拉动内需的十项措施,颁布实施《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根据“把新疆建设成为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战略部署,自治区也制定了调整和振兴纺织行业发展三年规划,提出了“在南北疆分别建设棉纺织工业城”的战略构想,积极规划建设“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实施纺织业纵向一体化建设,构建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于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多样化,精细化的阿克苏纺织。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拟定建设总规模为1000万锭,分两期建设,其中:“十二五”期间建设300万锭,从2010年开始,每年新增40万锭,用6年时间新增240万锭,加现有68万锭,达到300万锭,主要建设棉纺加工区、服装加工区、化学纤维加工区、针织加工区、梭织加工区、染整加工区、服装加工区、家纺加工区、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动力能源区、生活商贸区等十一大板块。届时,创造就业岗位8万个,实现年产值250亿元以上,利税42亿元以上。我市将抢抓机遇,努力把阿克苏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深加工基地、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和亚洲排名前列的纺织展示交易物流中心。
  4、园区建设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了有利保障。近年来,阿克苏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工业的有关要求,围绕地区“6122”工程建设目标,夯实园区建设积极按照“一园多区、聚区为园、园中有园”的开发建设思路,规划建设了73平方公里的建材化工园区和70平方公里的轻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目前,两个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5亿元。其中轻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入园企业6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项目累计投资近29.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4.26亿元,完成工业产值19.97亿元。“十二五”末,纺织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累计投资额达到10亿元,近期,我市在轻纺及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了13.2平方公里的区域用于“纺织工业城”建设。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投入,将带动大批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良好的投资环境,具备了承接东部沿海棉纺产业转移的优势,为发展棉纺工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劣势分析
  1、棉纺企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阿克苏市纺织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原因,大都生产40支左右的低档棉纱,形成“高等级原料,低档次产品”的局面。生产纱支支数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当今棉纺产品的“精梳、中高支和轻薄”的发展方向,大部分企业仅靠单一纺纱经营,无下游印染、服装等,未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因此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2、技术工人紧缺,人员不够稳定。现有企业的万锭用工人数为150人左右。目前在职的工人素质较低且人员不稳定,设备出现故障主要依靠外来专家维修,增加维修成本。再加上棉纺企业普遍用工条件高、工资待遇较低、就业环境差,部分工人在农忙季节出现自行离岗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
  3、棉纺企业运营成本偏高。一是棉纱运距长,运费较高。目前,自治区实行农副产品和工业品铁路运输分品种定价制,农副产品运价低,工业品运价高,加之我区铁路运力不足,大部分棉纱需通过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每吨的成本则比铁路运输多500元左右。二是电价成本过高。目前奎屯的电价为0.36元/度,乌昌地区的电价为0.38元/度,而阿克苏地区棉纺企业工业用电价格为0.56元/度,由于电价偏高,棉纺企业的成本增大,缺乏竞争力。
  4、企业融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贷款难,融资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国家已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但从银行、企业的实际情况看,银行尚未出台具体措施,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二、阿克苏市发展棉纺工业的措施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培育龙头企业。
  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的产业导向和投资重点,紧紧抓住国家纺织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东锭西移”等政策机遇,加快一批纺织工业项目建设,抓住典型且有影响的龙头棉纺企业进行示范指导,推动纺织工业项目建设,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局面。一是积极落实阿克苏棉纱等纺织品出疆运输补贴、出疆棉纱移库补贴、国家收储等政策,建议国家设立纺织工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对建设起点高、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吸引东部地区纺织企业到阿克苏投建棉纺厂,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二是争取轧花厂技改指标,坚持“好资源配好项目”和“资源效益最大化”原则,落实新建5万锭棉纺配套一定数量的棉花加工收购资源,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棉纺规模。三是积极主动加强银企合作。按照国务院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精神,将纺织工业列为支持发展类产业及时向各专业银行推荐对接,积极取得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放宽棉花收购、设备购置、技改等资金的贷款额度。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
  以“纺织工业城”建设为契机,发挥人缘、地缘和政策优势,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走活以商招商、园区招商的路子,多形式、多渠道与大企业集团合作,实现更多大项目的突破。一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知的名度。依托阿克苏市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棉花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将国家产业政策和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客观分析投资回报率,认真搞好包装,寻找出与投资方的共同兴趣,增强项目吸引投资商的“魅力”。二是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更多的吸纳和承接发达地区纺织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着力提高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三是优化招商环境。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协调服务,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以好环境吸引人、以好服务留住人、以好政策增加效益,不断争创一流效率、一流环境、一流业绩。
  (三)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高科技术人员培训和引进,提高棉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鼓励使用先进适用的清联合机、细联合机、精梳机等设备,加大紧密纺、新型气流纺等新型机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提高“精梳纱、无接头纱、无梭率、无卷化率”产品比例,鼓励发展织布、印染等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纺织工业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和自治区轻工学院作为重点培训学校,设立专项培训基金,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地制宜,加强双语教育,帮助企业建立初、中、高级人才库,储备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重点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信息化以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纺织等方面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搞好行业循环经济推广。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同享共赢”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格局,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电源基地建设。推进农一师电力公司2×135MW园区自备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徐矿集团阿克苏热电厂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并网发电。做好华孚自备电、太阳能发电等项目的协调服务,着力解决棉纺企业用电紧缺和电价偏高问题。二是加快铁路专运线和棉花储备库建设。解决后期棉纺供应紧张问题,引导棉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交易,拓宽销售领域。同时发展娱乐休闲、交通、卫生保健等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四是认真落实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项目工作格局,建立完善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发展氛围。

知识出处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发展研究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发展研究》

本文记述了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其中包括新型工化、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新农村建设、经贸流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