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东巴毯的文化内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625
颗粒名称: 十二、东巴毯的文化内涵
分类号: F262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东巴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东巴毯所表达的内容、蕴藏的内涵都与东巴文化紧密相关,东巴毯的图案故事大多源自于东巴文化。因此,了解东巴毯的内涵,就要了解东巴文化的发展。独特的东巴文化既是丽江无穷魅力的来源,也是东巴毯设计的灵感来源。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大类,反映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有布轴的神佛像画,经书画,木牌画上的神、鬼、鸟、兽画,大型布卷画,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虽然传统东巴画也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特别是汉、藏文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比较系统地保持了自己整体的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东巴毯 文化内涵

内容

东巴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东巴毯所表达的内容、蕴藏的内涵都与东巴文化紧密相关,东巴毯的图案故事大多源自于东巴文化。因此,了解东巴毯的内涵,就要了解东巴文化的发展。
  东巴文化泛指纳西族传统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记载方式,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的历史逐步形成和演化,至今仍在发展的文化。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晋、唐史籍称“摩沙”或“摩些”,分布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或藏缅语族彝语支。东巴意译为纳西族的“智者”,其衣钵世袭相传,平时不脱离生产生活,是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的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画以及东巴舞蹈音乐和各种道场等,构成了一个文化体系。独特的东巴文化既是丽江无穷魅力的来源,也是东巴毯设计的灵感来源。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由于只有东巴才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东还使用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现在东巴文里面有很多的图画字,一幅图画就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内容,大家一看这个画就知道它是指什么事情。东巴文是通过图画到文字发展起来的,即书画同源,因此,东巴文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个东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画。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又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东巴经就是用象形文字书写和保留下来的经文,由于它牵涉到方方面面,又被统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包括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宗教、人类学、医药和生产生活方面的许多知识以及很多神话故事,共有2万余册。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大类,反映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传统东巴画主要是东巴在做法事时制作和使用的,有布轴的神佛像画,经书画,木牌画上的神、鬼、鸟、兽画,大型布卷画,民间还有反映生产和生活的装饰画。这些画笔调粗犷,色彩浓艳,形象朴实生动。东巴文化的所有内容,包括经书、木牌画、纸牌画、神轴画,都是以绘画的形式保留记载下来的,洋洋万卷的经书就是洋洋万卷的绘画。东巴绘画的形式就是图画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其实也是单纯抽象的东巴绘画。传统的东巴绘画大部分画在岩壁、树皮上,画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虽然传统东巴画也受到周边民族文化,特别是汉、藏文化的影响,但它仍然比较系统地保持了自己整体的风格和特点。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