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马托阿訇与宁夏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622
颗粒名称: 九、马托阿訇与宁夏毯
分类号: F262
页数: 3
页码: 143-145
摘要: 马托阿訇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新疆的和田来到宁夏,在宁夏府(今银川)竖起机架,收徒传艺,成为宁夏有历史记载的织毯业的师祖级人物。据史书记载,织毯匠人马托阿訇是被邀请而到宁夏传授技艺的,起初带了三名徒弟,中途有两名改行。马托再没有回到他的故乡,病逝于银川,死后徒弟们将他葬于银川市的海宝塔附近,尊称为马托祖师。据项目组掌握的情况,现在的马托墓由于银川市整体规划,已经整体搬迁,新址正在筹建。马托墓保存完好,得益于现住银川市北塔村马姓回族家庭七代人的守护,项目组拜访了马托墓第七代守护人马尚礼。据马尚礼老人介绍,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前后,还有很多人到这里进香。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宁夏毯 马托阿訇

内容

马托阿訇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新疆的和田来到宁夏,在宁夏府(今银川)竖起机架,收徒传艺,成为宁夏有历史记载的织毯业的师祖级人物。
  据史书记载,织毯匠人马托阿訇是被邀请而到宁夏传授技艺的,起初带了三名徒弟,中途有两名改行。他又坚持带了第二批徒弟,其中邢、唐二位徒弟学到技艺后,又应邀到神木、榆林、包头等地传授织毯技艺。包头是内蒙古最早用羊毛织造毯子的地区,清朝同治年间,邢姓和唐姓二位师傅从宁夏来到包头,开始传授织毯技术,一直将织毯技术传到归绥(今呼和浩特)。
  马托再没有回到他的故乡,病逝于银川,死后徒弟们将他葬于银川市的海宝塔附近,尊称为马托祖师。新中国成立前,每逢学徒开始拜师学习织毯技艺时,都要到马托墓前举行“拜祖师”仪式,以祭奠马托,并起誓以表对织毯事业的忠诚。
  宁夏毯编织技艺不仅在国内传播,而且还漂洋至日本。据报道,2006年,日本国岛锻通·吉岛申一有限会社社长吉岛申一在中国国际民间交流促进会和宁夏扶贫基金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银川“寻根问祖”,并拜谒马托墓地。吉岛申一是日本知名地毯生产商技术的第十二代传人,所在会社曾专为日本皇室加工地毯。据他介绍,他的祖辈曾告诉他,17世纪中国的地毯织造技术是通过宁夏海宝塔的马托老人传入日本国岛锻通·吉岛申一家的。吉岛申一还计划在宁夏建地毯博物馆,以纪念马托祖师和展览手工毯文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多方配合下,已经初步设计出了博物馆的效果图。
  另据《新疆地毯史略》作者张亨德所述,他在“文革”前到过宁夏,曾去银川海宝塔附近寻找过马托墓地,当时有银川两个地毯厂的厂长陪同前往,在海宝塔不远处他看到马托墓,当地周围群众介绍,马托墓每年都有人前来拜谒。
  据项目组掌握的情况,现在的马托墓由于银川市整体规划,已经整体搬迁,新址正在筹建。马托墓保存完好,得益于现住银川市北塔村马姓回族家庭七代人的守护,项目组拜访了马托墓第七代守护人马尚礼。在他的指引下,项目组来到位于银川市海宝塔寺北部一个人工湖边上的马托墓旧址,往日白色的墓碑已经搬迁。据马尚礼老人介绍,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前后,还有很多人到这里进香。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