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哈萨克族舞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614
颗粒名称: 2.哈萨克族舞蹈
分类号: J645.2
页数: 3
页码: 130-132
摘要: 哈萨克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哈萨克族女子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烧茶、做饭、挤奶、舂米、剪羊毛、擀毡、捻线、织布、绣花等等。每当喜庆佳节,哈萨克族牧民团聚一堂欢歌赛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十分自然地就把她们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地糅进舞蹈表演当中去,然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提高,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这就是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剪羊毛舞等舞蹈的来源。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卡拉角勒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卡拉角勒哈既可在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毡房里进行表演。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民族 舞蹈

内容

哈萨克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哈萨克族女子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烧茶、做饭、挤奶、舂米、剪羊毛、擀毡、捻线、织布、绣花等等。每当喜庆佳节,哈萨克族牧民团聚一堂欢歌赛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十分自然地就把她们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地糅进舞蹈表演当中去,然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提高,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这就是擀毡舞、挤奶舞、绣花舞、剪羊毛舞等舞蹈的来源。
  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卡拉角勒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只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卡拉角勒哈男性的动作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模仿“黑走马”的走、跑、跳、跃等姿态,在全身一张一弛的律动中表现粗犷、剽悍和豪放的风格。女性的动作优美舒展、活泼含蓄,如显示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男女舞者的这些动作与他们的内心情感和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融为一体,并根据舞者自身水平可以自由发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动作。表演者时常把具有浓厚生活特色的各种动作糅进舞蹈之中,使卡拉角勒哈的舞台表现力更强,并由此衍化出诸如毡舞、挤奶舞、绣花舞、拉面舞等舞蹈。
  卡拉角勒哈既可在大型集会中,也可以在毡房里进行表演。不仅可以由一人单独跳,也可以双人对跳或多人集体表演。视当时的气氛和环境,舞法也可以因人、因地而异,有轻松愉快的表演,有刚强有力的表演,也有幽默滑稽的表演,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