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哈萨克族花毡的品种、图案和工艺特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548
颗粒名称: 三、哈萨克族花毡的品种、图案和工艺特色
分类号: TS935.7
页数: 14
页码: 70-83
摘要: 在哈萨克族中花毡种类十分丰富,如:图地双关纹互换拼花毡、几何纹缝花毡、平纳绣花毡、索子绣花毡和“十”字绣花毡。哈萨克族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与山区地带,所居住的毡房,主要靠毛毡围建。所以,花毡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围于毡房外壁,扎绑在毡房的木杆骨架的外部,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通常用素毡。这就是细君公主所说的“旃为墙”。前一种花毡外观古朴,制作过程环保,后一种花毡彩色绚丽。所用的布料一般都是条绒布或纹路比较大的布料,以便与较粗糙的花毡相协调。此外,佛教的纹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书法纹样等,也被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汲入图案。人们在设计图案时,并不拘于单纯的种类,往往将花卉、动物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工艺特色

内容

(一)哈萨克族花毡的品种特色
  在哈萨克族中花毡种类十分丰富,如:图地双关纹互换拼花毡、几何纹缝花毡、平纳绣花毡、索子绣花毡和“十”字绣花毡。哈萨克族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与山区地带,所居住的毡房,主要靠毛毡围建。所以,花毡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1.按照用途不同分类:
  (1)毡房外围毡。围于毡房外壁,扎绑在毡房的木杆骨架的外部,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通常用素毡。这就是细君公主所说的“旃为墙”。
  (2)门帘毡。通常也为素毡,白天卷到毡房的顶部,夜晚放下。
  (3)地毡。素毡、花毡并用,通常铺有多层。
  (4)床毡。素毡、花毡并用,通常铺有两层。
  (5)火花垫毡。用于火炉附近,可防止火星进出。
  2.按照制作工艺不同分类:
  (1)擀花毡。擀花毡是用原色羊毛和染色羊毛在黑色羊毛或白色羊毛为底的毡基上摆成各种图案擀制而成。擀花毡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天然的白色和有色羊毛根据图案进行铺放,一次性擀制而成;另一种是首先将一部分白色羊毛擀成底毡,将另一部分白色羊毛染成五彩缤纷的颜色,然后把染好色的羊毛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铺放、拼贴在擀好的底毡上,经过二次擀制而成。前一种花毡外观古朴,制作过程环保,后一种花毡彩色绚丽。从毛色上分,有原色羊毛花毡和染色羊毛花毡两种。原色羊毛花毡的特点是不褪色,色泽沉着而不浮躁。从毛条制作上分,有手搓毛条摆图案和剪色毡条摆图案两种。
  (2)绣花毡。绣花毡是用彩丝线锁盘针法在色毡上绣出纹样,其做工十分考究,以彩色丝绒线或毛线用锁盘针法,把各种花卉对称地绣在紫、墨绿、红等色的毡子上。这种花毡常用在客厅的座位上。
  (3)补花毡。补花毡是用彩色布套剪成羊角、鹿角、骨、树枝、云等纹样缝绣在毡上,正反对补,其做法也很考究。具体是将各色布用毛线补在白色或驼色毡上。还有一种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的布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即补与嵌相结合,再一针一线进行缝合。所用的布料一般都是条绒布或纹路比较大的布料,以便与较粗糙的花毡相协调。
  (4)嵌花毡。花毡中做工最精美的要数嵌花毡,嵌花毡是先把素毡染成五颜六色,用彩色的毡子拼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为节约用料,常采用阴阳对接的方法制作花毡。例如:用两块颜色不同的染色毡,裁剪成相同形状的图案,将底色与图案互调,即可缝制成两块图案相同、底色与图案相反的花毡。
  (5)印花毡。印花毡是用固定木印模印制的。花毡图案有花草、几何纹以及生产工具、窗棂、壁龛、城堞、飞禽走兽等,加以变形组合而成。纹样可分石榴花、鸡冠花、玫瑰花、马莲草、缠枝花、月亮花、缤纷蹄印、花瓶、“卍”字等。印花毡工序比较简单,但印制的花纹悦目新颖。
  (6)图地双关纹互换拼花毡。图地双关纹互换拼花毡是一种传统纹样的花毡,在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中都很流行。最初为两色互换,即将黑、白两张花毡,以相同的纹样剪下互换,形成黑底白纹和白底黑纹两张花毡。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的发展,染色技术的提高,由2色发展到3~5色。如:将红、黄、绿、蓝、紫红、黑等几种大小、形状相同的色毡,绘上相同的图案剪下,然后互换图地。再用“人”字针法缝合,背后纳上一层普通褙毡即成。这种拼花毡色彩丰富,纹样细腻,线条流畅,但同时也失去了自然与粗犷。拼花毡通常采用传统的植物芽蕾纹,也有人称羊角纹、鹿角纹。这种花毡的特点是传统性强,纹样平面变化,特点浓郁,工艺制作简便,具有明显的程式化,实用性强。
  (7)平、纳绣花毡。平、纳绣花毡是一种从平绣移植来的绣毡方法。先将纹样描绘在毡面上,然后,按花卉、枝叶、花蕾的造型和色彩变化,用不同的染色毛线纳绣在上面。其花卉纹样吸收汉族平针绣的写实方法,但又较平针绣粗犷。绣完以后,再以同样的方法纳上褙毡。这种花毡的特点是纹样新颖、生动、活泼、自然,色彩变化丰富、坚实耐用。
  (8)几何纹缝花毡。这种缝花毡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先将色毡剪成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齿形等,然后按照事先想好的排列方式用“人”字针法拼接缝合,然后再纳上一层普通褙毡即成。这种花毡工艺简单,纹样简洁大方,省时省工,价格低廉,颇受人们喜爱。
  (9)“十”字绣花毡。“十”字绣花毡的绣法源于欧洲,后经前苏联传至新疆。通常绣在白布上,经纬分明,但在毛毡上没有经纬交叉点,需要上铺一块坯布,绣完后再将坯布抽掉,所以绣工慢,且较其它花毡欠耐磨,费工费时,但纹样及色彩含蓄而典雅。
  (二)哈萨克族花毡的图案特色
  哈萨克族花毡的图案特色主要表现在构图紧凑,采用简练的几何对称图形做中心主图案,四周配以对称的羊角变形花纹,显得大气豪放又不失柔美。另外,色彩艳丽,有视觉冲击力。在一张花毡上同时出现7~8种色彩: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
  哈萨克族花毡常见的花毡纹样有五类:
  1.动物、禽鸟类。这类图案常以羊角、羊、马、天鹅、小鸟、孔雀为题材。哈萨克族善牧马,养大尾羊,驯马、鹿,他们喜爱骏马,喜爱羊群鹿群,将马、羊、鹿作为图案,以预兆牲畜的兴旺。而且骏马狂奔的雄姿,大尾羊和鹿那虬曲的双角,皆体现出健美的风韵,带有鲜明的草原气息。哈萨克族崇敬天鹅,认为天鹅质朴高雅,是天使,将它视为心灵美的象征,至今还有把天鹅羽毛插在小孩胸前以示吉祥的习惯。展翅飞翔的天鹅,自然也成为图案的题材。有的天鹅图案还成串排列,大小不一,表现天鹅的群体活动,富于变化,生动活泼。此外,蝴蝶、小鸟、孔雀充满着生机,蕴含着吉祥与美丽,哈萨克族尤其喜欢孔雀开屏那绚烂的场景。
  这些动物图案大多较为抽象,注重大体,善抓特征,有象征性,而不求形似,借以表达哈萨克族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朴素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的编织图案还出现了人、骆驼的形象,显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2.自然环境与自然现象图案。如山、川、日、月、星辰、风云、波浪、火焰等,这也是人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所熟悉的事物。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现象和奇幻的变化,都给人以幻想,给人以思考。那来去不定的风,闪闪烁烁的星,普照万物的太阳日,滋润草原的雪山流水,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神秘,从而产生崇拜,产生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热爱形之于图。这些图案也含有希望风调雨顺、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有的图案将日、月、风、雨等绘于一图就明显地表露了这种祈求平安和热爱自然的情趣。
  3.生活用品图案。如花篮、花瓶、车轮、圣杖等。它们有的象征吉祥、幸福;有的象征顺利、平安;有的象征力量、智慧,用作装饰,既美化了环境,又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因此很受欢迎。
  4.几何图案。以简单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曲线、弧线等组成严谨的连续花纹,这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并不像前述的几种图案,带有一定的含意,而是以整洁、大方、多彩的印象,增加饰物的质感、美丽,使环境显得充实、丰富,给人以视觉的愉悦。
  5.花卉树木图案。有巴达木、石榴花、桃花、无花果、金银花、波斯菊、紫罗兰、西瓜蔓、柳枝等。伊犁草原,四季鲜花不断,点缀大地,生机盎然,这些被视作生命、幸福和美丽的象征物,自然成为花毡图案的题材。
  此外,佛教的纹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书法纹样等,也被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汲入图案。人们在设计图案时,并不拘于单纯的种类,往往将花卉、动物、几何、自然现象等题材融于一幅图案之中,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哈萨克族花毡图案在色彩上很有讲究,含意深刻,这些图案的底色以红、黑、蓝为多,鲜艳浓郁,与哈萨克族沉稳、热情的民族性格相一致。
  (三)哈萨克族花毡的工艺特色
  花毡有其独特的工艺。历史上,毡、毯相提并论,原材料相同,但工艺不同。“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纫”,因毡无纺捻编织工艺,纺织行业称其为“无纺织物”。新疆的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花毡制作历史,主要包括以下七道工序:洗毛、弹毛、铺摊、浇水、擀碾、阴干、补贴花毡。
  补贴花毡纹饰构成格式多样,有对称式、平衡式、均衡式以及四方连续式等。以两面对称为上、下两条长边,中间有长方形适合纹样,两头有单独纹样,形成以中心“十”字为界的四角对称状。它的最大特色在于用阴阳互补的办法,使纹饰和色彩在对比中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加了纹样动感、层次感和色彩的丰富感。
  1.洗羊毛
  洗涤羊毛油质污秽。这与织毯工艺中的洗毛工序如出一辙,目的都是为了把毛纱中的脂肪、尘埃和杂质等清除掉。
  2.弹羊毛
  将洗净的羊毛疏松和匀。把羊毛堆放在一张干羊皮上,家中一对成年妇女,如母亲和女儿、婆婆和儿媳等,她们相对而坐,每人双手拿着柳树条来拍打这些羊毛。在拍打羊毛的时候非常有节奏,左右手轮换交替,直到把它们拍打得融为一体,变得蓬松。
  3.浇水
  将弹好的羊毛铺摊在专门用于擀毡而编结的芨芨草圆板或竹帘上。用滚烫的开水浇洒铺摊于芨芨草圆板上的羊毛,在浇洒开水的同时将圆板或竹帘捆卷。
  4.擀碾
  卷完后用绳子从外面缠绕捆紧,再将一条约4~5米长的绳子打好接头,放在帘子中段,拉动绳子使芨芨草帘子随之滚动,并由人排成一列,用脚踩帘子持续2~3小时,此时初加工已告成型。将初步形成的毡坯与帘子分离,单独卷放在帘子上,多人排成一列,由两条胳膊用力使之来回滚动,再次加工,最后将加工定型后的毡子顺长对折后呈圆筒状立起,用清水冲洗先,除去其最后残留的污垢,然后将毡子取出晾干,不能暴晒。
  5.染色
  根据想要做的花毡大小和颜色标准,把毡子剪成几块,并染成所需要的各种颜色。染法主要是把各种颜色的染料放入锅里,水开后,再把剪完的毡块放到锅里进行漂染。
  6.纺线
  纺制的毛线用来将擀好的毡缝合在一起,因此纺制用的毛线要选用春天的粗羊毛,染成各种颜色并晒干后,把羊毛挂到左手拇指,用右手把“吾尔什克”(纺轮)放在膝盖上滚转制作粗毛线。
  7.补贴花毡
  指一条毡子上的花纹互补,使其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纹饰更有趣味。即按照预先设计,先选两种颜色的毛毡为基础,在这两种单色毛毡上以同一种纹样拓剪下来,将拓剪的图案互换,并与两种底色毛毡相补缝合,即A色与B底色互补,B色与A底色互补,然后再在其后背缝贴一块单色毛毡。这种花毡除了独特的纹饰效应外,还装饰趣味强,耐用结实。有的是将花毡分为4~8块,相互补贴,进行色彩调换。
  补贴花毡的最大特色在于它的纹样阴阳交错配置,形成静中有动的幻影效果,图案纹样达到纹饰相同而色彩不同。用剪裁方法剪贴纹样,用阴阳交错的办法转换色彩,使纹样粗犷有力。
  补贴花毡的纹饰内容极为丰富,多取材于游牧生活中常见的猎鹰、大雁、羝角(公羊角、鹿角)、牛羊骨和少量的花卉、蔓草,亦有齿牙、三角、方、圆、直线、斜线等几何纹样。这些纹样以高度夸张的手法表现,有似形非形、意到笔不到的写意效果,再以阴阳交错的处理手法和以强烈的红、蓝、绿、橙、褐等对比形成补色效应,极富动感。
  哈萨克族崇拜生灵,在毡房顶、屋顶、礼拜寺、巴扎(集市)上经常有摆挂的羊、羚、牛头骨和羝角,在花毡上多有羝角纹形象,寓示生灵常在、安定繁荣。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