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编织成型工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少数民族毯》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510
颗粒名称: (二)编织成型工序
分类号: TS935.7
页数: 7
页码: 41-48
摘要: 将织毯需要的经线,按照订单长、宽的要求环绕在机梁上。上经时,经线要横平竖直,经头准确,不压不叠,密度均匀,松紧一致,靠边的经线要密1~2根。上经后要按照每10厘米一个单元的标准核对经头数、宽度、抽头。把支经杆分开的前后两批经线,按照规定的密度,用经线做套,分别绽在两根缯棒上,便于拴头、过纬、抽、拉绞操作。此时,左手又将后经抠起,右手食指将色线头从后经后边递过来,左手食指和拇指将递过来的色线头捏住,并与相连的那组毛线并排拢顺,垂直下勒至纬板并拱起拇指,形成“8”字形,再用刀把毛纱砍断。下活是毯子在编织完工后,从机梁上剪下来,直到半成品交验的过程。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工序

内容

1.上经。将织毯需要的经线,按照订单长、宽的要求环绕在机梁上。上经时,经线要横平竖直,经头准确,不压不叠,密度均匀,松紧一致,靠边的经线要密1~2根。上经后要按照每10厘米一个单元的标准核对经头数、宽度、抽头。
  2.绽经。把支经杆分开的前后两批经线,按照规定的密度,用经线做套,分别绽在两根缯棒上,便于拴头、过纬、抽、拉绞操作。
  3.引机。通过机械力(千斤顶)调整丝杠使经线达到工艺规定的张力。
  4.打底子。在打底子前,先用两根经线往返编正“人”字形的结扣,然后用两根细纬合并在一起为梭,交错往返经线,形成布状衬边。打底子不要过紧、过松,防止起皱。
  5.拴头(结扣)。现在我国少数民族毯的结扣法,主要采用森纳扣(sehna),这种结扣方法出干古波斯的森纳城,我国的专业人员则俗称为“8”字扣。普通“8”字扣的结扣步骤是:首先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抠起前经,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捏住的色线头迅速地从抠起的前经后边递给右手食指和拇指,将线头捏住。此时,左手又将后经抠起,右手食指将色线头从后经后边递过来,左手食指和拇指将递过来的色线头捏住,并与相连的那组毛线并排拢顺,垂直下勒至纬板并拱起拇指,形成“8”字形,再用刀把毛纱砍断。
  打结的要求是“平、顺、短、齐、地”五个字。平:指每个栽绒结互不相压,排列平整。顺:指每股毛线平行并列。短:指砍标准头。齐:指两股毛纱的合股线砍得一样齐。地:指栽绒结扣与纬板距离非常接近。
  砍头的要求是“稳、准、狠”,达到没有蜂窝头、躺头、窝头的效果。
  6.撩边。当粗纬和细纬过到边经时,用毛线连同粗纬或细纬与边经缠线在一起,以使毯边的栽绒结不致脱落。撩边时,要撩紧、撩匀,不要压,高度与纬板一样平,撩上边(右边)要逆时针转,撩下边(左边)要顺时针转,粗、细纬交替缠绕,不出疵边。
  7.过纬。根据栽绒毯组织结构特点,纬线分为粗纬和细纬两种。先过粗纬,把祖纬穿于前后两批经线中。后过细纬,将细纬连锁在前后两批经线之间。过纬的主要技术要求是紧度适当、均匀一致,长度符合标准。因为纬线是组成毯子毯基的骨骼,关系到整个毯子的外形。如果松紧不匀,对毯子的规格和内在质最将影响极大。
  8.砸耙子。砸耙子是为了把纬线砸平、砸实,按照纬线密度规定把栽绒道数排匀。
  9.剪荒毛。用剪刀将要求标准厚度以外的栽绒毛头剪去。剪毛时,要理顺毛头,端平剪刀,“底扇贴紧活面,掌握住吃剪量(厚度)。”
  10.倒机。当毯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经线短,无法继续编织,需要将织完的部分分段,陆续从下梁转到后面的操作过程,以保持正常的编织高度。
  11.下活。下活是毯子在编织完工后,从机梁上剪下来,直到半成品交验的过程。

知识出处

少数民族毯

《少数民族毯》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毯发展简史、少数民族毯生产工艺、少数民族毯文化、少数民族毯行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等。2008年6月,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承担国家民委“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 ——第二期工程(少数民族毯)”项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