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卡姆之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443
颗粒名称: 一、木卡姆之乡
分类号: K892.24
页数: 12
页码: 139-150
摘要: 历史上的龟兹幅员辽阔,扎根于渭干河两岸并积极拓展。其主体辖境相当于今阿克苏的库车、拜城、新和、沙雅及巴州的轮台六县市,最盛时领有境西的姑墨、尉头(今温宿)、温宿、据史德(今巴楚)、济浊馆(今柯平)。即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接疏勒,东邻焉耆,相当于今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长时期歌舞升平,又受佛教影响,因此龟兹宫廷乐舞节奏较平和舒缓,隋唐时期曾煊赫一时,其乐器和舞蹈形象在龟兹石窟寺壁画中有栩栩如生的反映。为了弥补同类的缺憾,我们策划组织了此次挽救民间艺术的调查活动。2005年1月14日至19日,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库车,进行了有关库车民间艺人的走访调查,以了解木卡姆之乡的民间文化艺术。
关键词: 木卡姆之乡 民间艺人 文化研究

内容

历史上的龟兹幅员辽阔,扎根于渭干河两岸并积极拓展。其主体辖境相当于今阿克苏的库车、拜城、新和、沙雅及巴州的轮台六县市,最盛时领有境西的姑墨(今阿克苏以东至喀拉玉尔衮)、尉头(今温宿)、温宿(今阿克苏及以西以南部分)、据史德(今巴楚)、济浊馆(今柯平)。即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接疏勒,东邻焉耆,相当于今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
  《汉书·西域传》中说,龟兹在当时已经有6970户,81317人,胜兵2万余,并设有各部千长等官职,即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统治机构。长时期歌舞升平,又受佛教影响,因此龟兹宫廷乐舞节奏较平和舒缓,隋唐时期曾煊赫一时,其乐器和舞蹈形象在龟兹石窟寺壁画中有栩栩如生的反映。龟兹乐对中原乃至亚洲一些国家的音乐文化产生了非凡影响,当代维吾尔乐舞与龟兹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继承中予以发展,经过千年岁月至今仍享有“歌舞之乡”的盛名。
  不久前去库车时,有一位80多岁的老艺人,表演水平高超,让我们惊叹不已,但在我们回来不到一个月就过世了,唯独激情和美妙的瞬间一直激荡在我脑海里。为了弥补同类的缺憾,我们策划组织了此次挽救民间艺术的调查活动。
  2005年1月14日至19日,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了库车,进行了有关库车民间艺人的走访调查,以了解木卡姆之乡的民间文化艺术。经过六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经过阿克苏、新和到达了目的地库车。余晖下的古城墙斑驳陆离,“龟兹古都”物是人非,心中不由泛起沉重的沧桑之感。
  先找了一处宾馆歇脚,然后前往拜访宣传部、文体局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在新疆这个特殊区域,没有文化部门负责人出面组织协调,纯学术活动就会两眼一抹黑,毫无收获,最后他们安排了文化馆吐馆长负责我们这次活动。吐馆长给我们介绍,库车民间艺人共有612人,每年在全疆举办的民间才艺表演,库车县常居榜首。
  新疆与内地相差一个时区,整体后移两个小时,清晨9点出门,便觉得寒气袭人。吐馆长先给我们引见了一位叫艾买尔·牙生的民间艺人,在车上对他进行了采访。艾买尔·牙生,58岁,艺名艾买尔·锵,他所弹奏的锵是在1956年由父亲从苏联带回,如今整个库车只有这一台留了下来,可谓硕果仅存。锵又叫扬琴、蝴蝶琴或扇面琴,最早流行于波斯,17世纪中期从海路传至华夏东南沿海,18世纪传到西域,后来遍布亚洲和东欧。它共有76根弦,在新疆它所采用的材料有三种:底部由松木制作,三个侧面由较重的胡杨木制作,在靠近下弦的地方则为桑木所制。
  艾买尔·牙生同我们一起前往库车县七区,参加一家维吾尔族老乡婚礼,途中接上其同伴,他们将共同为婚礼演奏助兴。司曼提·艾干白提弹奏的是弹拨尔,弹拨尔是拨弹弦乐器,最早源于波斯,10世纪在阿姆河以南呼罗珊地区广为流传。11世纪中叶喀喇汗王朝时代,当地人在传统民间乐器基础上,创制了新弹拨尔。肉孜·卡比主要是打手鼓,手鼓又称达甫,10世纪以前已在西域广泛使用,俗称吐木鲁克。鼓面由马皮或山羊皮制作,鼓面松紧不同奏出的音调也不同,紧的响亮清脆,松的深沉厚重。台来提·依明弹奏的是艾捷克,他和艾买尔·锵是亲兄弟。他今天所弹高音艾捷克是弓弦乐器,源于波斯,14世纪前传入中亚,流传于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传人喀什等地后,增加了共鸣弦。
  车开到一群穿盛装的人群边停了下来,穿过拥挤的人群,我们被主人让到里屋。十五天前在新郎的家中已经举行过婚礼,这次属于回礼。亲朋好友陆续前来,谈笑风生,艾买尔·牙生四人组合弹奏起欢快的迎宾曲。宾客吃完手抓饭后,纷纷加入到大型麦西来甫中,所谓麦西来甫就是十五对以上的集体舞蹈。伴着音乐,长幼有序,翩翩起舞,长辈跳舞时还送各种不同颜色丝巾,类似于藏人送哈达,表达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及对长辈的特殊礼遇。
  演奏时夹有伴唱,唱词蕴含着丰富内容。比如欢快明净的“庆新婚”,描述一对新人在青草绿地的细水河边,天空碧蓝碧蓝,微风轻轻地吹来,他们尽情地跳舞,甜蜜和幸福难以言喻。“莱里麦吉农”情绪则颇为复杂,讲述了四对有缘无分的情人。塔依儿和祖可热被卡卡·阿卜儿这个恶人拆散,艾里甫和萨拉姆被阿不都拆散,帕拉提和稀人被克思肉拆散,莱里和麦吉农这对有情人也不能终成眷属。他们基本上都是一见钟情,由于命运差错,恶人居中挑拨离间,最终劳燕分飞,致使相爱时的幸福快乐和分手时的优愁悲伤交错进行。
  婚礼快结束时,还要进行风趣的祈礼。先是男主人举着手鼓,向在座的任一女士施礼示意。女士立即上来配合男士转圈,转圈同时双方口中念着祝福之词。随即接过男士的手鼓,向在场另一男士示意施礼,欢乐的动作再次循环。这样男女交替进行,往下一直传到在场的所有客人都收到祝福为止。祝福礼物也随之而来,主人把一长方形毡子摆放在院中央,上面再铺上一条粉红色单子,客人则纷纷把道喜的贺礼放在床单上:箱子、丝绸、被面、毛毯、暖瓶琳琅满目;最后男女主人向前来祝贺的客人们表示感谢,贺客纷纷离去,婚庆活动到此结束。
  我们一行分工又合作,询问的、翻译的、记录的、摄影摄像的各自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一直搜寻着民族民俗的独特之处,听老乡聊天,采访那些短暂休息的演奏艺人,及时了解他们所演奏乐曲的内容则是重中之重。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坐在回城的车上不禁思绪万千,从小就习惯了吃手抓饭、吃馕喝茶的村庄,有着热情淳朴的村民,任何人的婚礼全村人都会去祝贺,送去方块糖、床单、暖壶、红布或者箱子。虽然礼轻,情谊却是那样难言的深重,这是一片极富文化气息的土地。
  第二天,早晨照例9点钟出门。吐馆长带来了前任老馆长阿不都·热扎克,一起吃完早饭便匆匆赶路,他们带我们去文化部命名的“木卡姆”之乡——库车齐满镇大博孜村。老馆长阿不都·热扎克说:“过去齐满镇大博孜村共有40人演奏木卡姆,而现在只有27人,13名是女性。”在两位馆长的引见下,我们先见了四位民间老艺人:艾白热木·肉司旦木,达甫手;艾买提·司马仪,以弹拨尔为主;肉孜克·阿巴克,达甫手;肉司旦木·司马仪,他是上述三位艺人的师傅,从事弹奏已经有二十余年。
  他们开始在当地文化中心为我们开起了“演唱会”,但白色墙壁与黑色水泥地的现代设施跟传统乐舞演奏反差太大,于是我们又移到村民家里,背景与气氛才协调起来。我们先拍摄了由弹拨尔为前奏的“那瓦木卡姆”,它节奏较缓,气氛随和。持手鼓的艺人领唱,伴唱也随后跟上。不过手鼓翻打的幅度没有昨天大,但效果却不亚于昨天,重音在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上,右手则起辅助作用。伴演的“台子乃姆”注重脚法,适合年长者跳;“赛乃姆”刻意挥洒手臂,适合年轻人跳。他们边唱边扇鼓,可以明显感觉到一种节日欢庆的气氛。所唱的歌词中有赞美新疆,也有赞美爱情之意,其中一段歌词大意是:
  我跑到了小河旁,
  看见了我心爱的姑娘,
  新和民间歌舞
  看到了美丽的家乡;
  我心爱的姑娘,
  我美丽的家乡,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玩吧!玩吧!
  尽情地玩吧!
  第二段弹奏的是“月孜尔木卡姆”,也是由弹拨尔和都他尔为前奏,引唱平缓低沉,紧接着就是节奏明快的手鼓。在第三段的“买白热木木卡姆”中节奏是中快的四三拍,此曲中没有伴唱,但气氛却很活跃。演唱结束后,我们意外地在肉司旦所持的手鼓背面还发现有一首诗,其实不管生活有多劳累,诗乐舞都陪伴他们一生。
  中午,我们和艺人一同相聚在齐满镇一家民餐馆,他们在餐桌上的言行举止,让人明显感觉到这个演奏组合有着情同手足的情谊。下午,我们又观看了齐满镇文化站门口举行的婚礼,该婚礼模式脚踏两只船,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新时代的浪潮真是无孔不入。据了解新人先是一同到理发店,新郎理发、刮胡子,新娘盘头、租婚纱,尔后一起到婚礼举行地。随着新人在婚礼上互相倾诉心里话,或者进行情诗朗诵,最后是宾主联欢的民族舞蹈。由一位巴郎(小伙子)演唱阿图什民歌,用电子琴伴奏,歌词的大意是祝福新娘新郎白头偕老。场上跳舞的都是同村年轻人,场子两边还有桌椅板凳、各类糖果小吃。这次婚礼没有按传统民族风俗习惯进行,花销很大,可以看出是户有钱人家。
  前后两天举行的两场婚礼属于同一民族、同一地域,风味却相差挺大,可谓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昨天村庄离城镇较远,民族传统相对保存较好,而今天镇上受现代文明冲击就比较明显了。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论上谈起来很轻松,现实生活中却迷雾重重,火热的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守望总有其难以逾越的障碍。通常说来,越是封闭的乡村,传统文明保存越为完好,但总不能为了减少现代文明的侵犯,让一部分人疏离火热的时代生活。然而,如今南疆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姹紫嫣红的外来文化迷乱了年轻一代的眼睛,民族传统带给现代人的感动日益衰颓又是事实,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蕴含有历史进程的二律背反?
  第三天依然是晴天,两位馆长带我们来到七区的哈拉哈塘乡。它位于库车镇东南部,东与塔里木乡相连,西以沙雅县为界,“哈拉哈塘”系维语,意为“有围墙的清真寺”。哈拉哈塘乡的木卡姆历史悠久,随着时间和观念的变迁,一代代木卡姆爱好者把心中艺术演绎得别具一格。这里民间艺人外貌别具特色:年长者下巴、脸部与耳垂边缘都留有长须,但在上唇与鼻空之间修理得干干净净,漫步龟兹几乎有十里不同俗的感觉。据哈拉哈塘乡文化馆馆长牙生江介绍:这里老少共有47名麦西来甫演奏者及舞蹈演员。其中40位男士,7位女士,女士中还有一位名叫月热古丽的都他尔演奏者。
  开始见到的四位年长民间艺人,65岁的肉孜·艾尔肯,专为音乐伴舞,他们本是六人组合,有两位已经病逝;65岁的买买提·牙库甫,打手鼓加伴唱;70岁的尼牙孜·牙库甫,也是打手鼓加伴唱;72岁的撒音地·巴克演奏都他尔,他操练此技艺已经有55年。撒音地·巴克介绍:他家第一代叫艾杰白地·明克,主要弹奏卡龙、都他尔、锵、萨它尔;第二代叫阔勒瓦尼,主要打手鼓;第三代叫吐买尔·托合提主要也是打手鼓;第四代叫萨音地巴克,弹奏都他尔并打手鼓。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是一家几代,乐器演奏却差异颇大,古老而极富特色的“木卡姆”或许因此失传变质。
  我们在哈拉哈塘乡文化馆的馆长牙生江的引导下,来到了民间老艺人尼牙孜·牙库甫家中汇演。他们家中家具虽然简单,但不乏民族特色,干净、整齐,给人以舒服温暖的感觉。弹唱的第一首歌词是:
  亲爱的你嫁人了吗?你美丽的脸庞、你动人的歌声,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何时才能让我重新见到你?
  为这首曲子伴舞既要注重脚法也要注重手法,在打手鼓时两手用力要均匀,还夹有举鼓敲法即左手持鼓底,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敲鼓心,手掌敲鼓边。这种打法不常用,只在高潮时使用,鼓点子是咚吧—咚吧—咚吧吧……弹奏的第二首民歌风格类似:
  昨晚我去阿娜尔汗家中,
  她没有欢迎我,
  我失望地回到了家,
  我心爱的阿娜尔汗,
  我何时才能进入你的家见你一面?
  亲爱的,我爱你,
  你也爱我。
  库车欢迎我,
  你的家人不欢迎我,
  想对你说心里话,你不在我身旁,
  只有每天和你相聚在梦里。
  我想你,但是我只有忍耐和等待,
  你何时才回来,带回我的爱?
  但结果却总是忍痛分离!
  从歌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都是在赞美爱情,汇演中还穿插着与昨天不同的祈礼,是以小品形式来表示彼此深厚感情和纯洁友爱。
  在哈拉哈塘乡我们还了解到他们传统的体育项目,荡秋千(1~2人)、滚球(3~5人)、守宫(5~10人)、玩骨(5~20人)、捉迷藏(5~20人)、踢帽(5~20人)、扔核桃(2~4人)尜尜游戏(5~10人)等,还看到了斗鸡,所有这些体现了中原与西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据村民说:当地斗鸡已有25年历史,这是为给忙碌的村民增添乐趣而自发的一种娱乐,类似于赌博。到场看斗鸡的人很多,每个人可在自己认为会胜出的鸡身上押注,最后胜方获得所押的资金。斗鸡规则相对宽松,可以在双方主人的同意下给鸡换位置,但在场任何人不得扰乱斗鸡的秩序。在一个斗鸡场旁边有四棵国家三级保护古树——银白杨,它们已有180年的历史,不知陪伴着乡民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第四天虽然天气转阴了,但我们的激情和责任感让我们心灵的天空更加晴朗。库车冬天的凌晨静悄悄,我们吃完饭后便跟两位馆长来到了离县城不远的乌尊乡。首先我们找到了分布较散的四位老艺人,我们用车将他们拉在一起,然后进行采访。在这个生活贫困的乡里,他们并没有因为艰苦而放弃自己对祖传民间艺术的追求。
  艾木都·阿不都拉,艺名为阿不都·萨它尔,77岁,现已弹奏了55年的萨它尔。据他介绍,他家三代人都热衷弹奏萨它尔,第一代是爷爷赛依马洪,第二代是父亲阿布都拉,第三代是就是艾木都。
  他所持的萨它尔是他的爷爷赛依马洪留给他的,200多年的岁月在手中摩挲而过。艾木都尽管已逾古稀之年,但他那徐缓悠扬,缠绵委婉的萨它尔乐声驰魂夺魄,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老人的表情是那么的温暖慈祥,你不会相信他已年老,他尽全力表达出对民乐的真挚情感,也许是他太爱爷爷、爱萨它尔、爱音乐了。
  麦米娜·居买,62岁,跳顶碗舞已经有五十余年了。12岁时,她可以头顶8个茶碗,手持两个小碟子随乐起舞,因此在乡里的赛乃姆小组中领舞,参加过多次演出。大胆刻苦加上聪明伶俐,她使顶碗舞表现得十分优雅娴熟,而且能顶到12个碗。
  托合提·吐买儿是乌尊乡阿合提吐大队一组村民,他主要是打手鼓,一表演立即激情四射。今年56岁的他打起手鼓如同20岁的年轻人异常投入,跪在炕上,浑身都随鼓点晃动,那是激情和热爱的流荡。托合提·吐买儿的两位师傅是本乡四组的村民:一位叫热夏·吾甫,另一位是已85岁的塔希·再都,不久前两位老人相继过世。当我问阿不都·萨它尔:“还会再培养下一代吗?”他说:“要是有年轻人喜欢,我一定会传授的,但是现在没有年轻人再去学了,我的孩子对这个根本不感兴趣……”民间艺人的弹奏使我清醒,让我感动,但了解民间艺人后继无人又使我心酸,或许就是这样,民间艺术正在我们不经意间慢慢消失。
  依力木·塔希,46岁,是弹拨尔手。他弹奏弹拨尔已有24年,师傅也是托合提·吐买儿的师傅,父亲塔希·再都是个很优秀的达甫手和弹拨尔手。
  在两位馆长的商议下,在一户村民家中他们进行了汇弹。第一首歌的旋律较快,充满欢庆、喜悦的节日气氛!歌词是:
  亲爱的朋友们,
  可爱的孩子们,
  让我们互相帮助,
  彼此同心!
  让我们一起来跳舞,一起来欢乐!
  快乐是你的,快乐是我的,快乐是大家的!
  第二首的歌词大意是赞美劳苦大众,赞美那个年代没有压迫、没有束缚的自由幸福乡村生活。第三首歌词中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而歌颂爱情几乎是维吾尔民歌的主旋律。演奏场景是这几天最具震撼力的,77岁高龄的阿不都·萨它尔的演奏忧郁深沉,独臂老人忘情地跳着麦西来甫,托合提·吐买尔饱含激情敲击,这使民间音乐具有了一种灵性。表演结束,主人摆出了各种食品以款待客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库车大馕。维吾尔老乡大多以馕为主食,劳累一天的人们坐在炕上吃馕喝茶,既快捷又方便。1月21日是传统节日“古尔邦节”,在节日来临之前他们都要打好节日中待客的馕,按照习惯有大、中、小三类,在节日里一般吃的恰好是大馕。
  第五天是齐满镇的巴扎,我们在文化站看到了聚集近千人的大型麦西来甫演出。齐满镇的女镇长阿达莱提介绍说:自1981年齐满镇文化站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会举行这样的大型集会,而每次集会都要从十九个大队中评出优胜者,颁发奖状、荣誉证书、暖水瓶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据了解,齐满镇的大博孜二大队、齐满一大队、巴扎大队和二博孜四大队的成绩最为突出,曾经就有中央电视台和许多内地的朋友来观看齐满镇的麦西来甫演出,麦西来甫即为十五对以上的集体舞蹈。镇长阿达莱提向整个会场介绍了我们一行的来意,然后十九个大队的23名乐手同时上场,各大队演员引亢高歌,群众纷纷汇入舞蹈洪流,气势磅礴的聚会开始了,我们也兴奋地拍摄了许多关于齐满镇大集会的场面。
  天气突变,我们担心提前到来的寒流或大雪会影响在阿瓦提的调查,于是便提前踏上返回行程。我们深刻感受了库车的民间艺术,虽说基本上完成了此次调查,心中却是百感交集,而老艺人沉重的生活并不需要我们去刻意渲染。

知识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丝路重镇话新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和,享有“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之美誉。以“一关三城二窟一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无不彰显新和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件国家一级文物,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库存500多件文物……印证了昔日新和的繁荣,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 本书收集了《科克阿斯曼古道前期考察报告》、《龟兹乐舞探幽》、《新和县历史文化介绍》、《寻访鸠摩罗什出生地》等论述新和县文化历史、建设等论文21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