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龟兹低温色釉的初步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434
颗粒名称: 五、龟兹低温色釉的初步分析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我国陶器工艺美术史表明,颜色釉陶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低温色釉的出现要比青釉晚的多,其釉是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故有“铅釉”之称。其胎质为普通陶土,胎多为红色,常施深绿、翠绿、茶黄、赭黄、粟黄、蓝等色铅釉,烧成温度在700~900度左右。但是硬度较低,易出现划痕,其化学稳定性也较差。汉代已相当普遍出现低温色釉工艺,但质料不纯。经南北朝和隋的发展,低温色釉工艺取得了卓越成就,出现了高质量的“琉璃工艺品”和“唐三彩”。我国劳动人民在冶炼和使用铅金属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这种铅玻璃物质的形成规律及其性质的认识,并使用到陶器的制作生产中,这就导致铅釉的出现。
关键词: 龟兹 低温色釉 分析

内容

我国陶器工艺美术史表明,颜色釉陶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颜色釉陶又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大类。其中高温色釉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最早发现的高温色釉是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以氧化钙为熔剂的青釉。而低温色釉的出现要比青釉晚的多,其釉是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故有“铅釉”之称。其胎质为普通陶土,胎多为红色,常施深绿、翠绿、茶黄、赭黄、粟黄、蓝等色铅釉,烧成温度在700~900度左右。低温色釉陶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光泽强、色彩丰富。但是硬度较低,易出现划痕,其化学稳定性也较差。汉代已相当普遍出现低温色釉工艺,但质料不纯。经南北朝和隋的发展,低温色釉工艺取得了卓越成就,出现了高质量的“琉璃工艺品”和“唐三彩”。
  唐代龟兹低温色釉陶的釉色观察,主要是一种单色釉陶。釉色以绿色、翠绿色为主,少数为蓝色釉或黄绿色釉。为了分析龟兹低温色釉的化学成分,我们选择了部分遗址中的残破标本做了定性、定量的化学分析。各类标本观察分析表明:龟兹低温色釉的特点,主要是单色的绿釉。其熔剂和着色剂的化学组成分析,色釉的主要着色至少是铜和铁。该釉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就其化学组成而言,应属于我国传统的PbO-Si02二元系统。从其低温釉陶的制造工艺观察,其工艺显然是受到中原地区传统的绿色铅釉制陶技术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表现具有自身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含铅矿物是地球上一种分布甚广的矿物,我国很早就已掌握了铅的冶炼技术。据考古发现,殷商时就已出现铅的冶炼,曾出土有铅卤、铅爵、铅觚等器皿。据已有的研究,我国古代玻璃即是以铅(方铅矿、白铅矿)为主要助熔剂的铅玻璃。我国劳动人民在冶炼和使用铅金属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这种铅玻璃物质的形成规律及其性质的认识,并使用到陶器的制作生产中,这就导致铅釉的出现。铅质的低温色釉有着自身的特点,如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有玻璃质感。但其硬度比较低,化学稳定性差,易受水分和大气中碳酸气一类气体的侵蚀等。但在铅釉中加入少量含铜、含铁、含钴的矿物煅烧后,便会出现绿、黄、蓝色调的低温色釉,使陶器表面平整光泽,便于拭洗,成为新型的既美观又耐用的生活器具。

知识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丝路重镇话新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和,享有“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之美誉。以“一关三城二窟一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无不彰显新和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件国家一级文物,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库存500多件文物……印证了昔日新和的繁荣,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 本书收集了《科克阿斯曼古道前期考察报告》、《龟兹乐舞探幽》、《新和县历史文化介绍》、《寻访鸠摩罗什出生地》等论述新和县文化历史、建设等论文21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