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陶水管的相关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432
颗粒名称: 三、陶水管的相关问题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2
页码: 117-118
摘要: 陶水管出土于南城内的北城墙中段墙基底部,曾被老乡挖出后打碎而弃之。粘接完整的陶水管有两件。一长一短的形制和作用不同,可分二式:。Ⅰ式:夹沙红陶,表面饰土黄色陶衣,泥条盘筑成型加工,呈圆柱状,两端有子母接口,长72厘米,直径20厘米,壁厚1~3厘米。而高昌城发现的两节陶水管则是殿堂建筑物上的排水设施,其目的和作用是对台基起保护作用。而库车皮朗古城所发现的残陶水管,因形体特征不完整,且出土情况不明很难做出用途和作用的判断,有待新的陶水管的发现。不言而喻,克孜勒协海尔古城能和高昌故城、库车皮朗古城都发现了排水或供水的陶水管建筑构件,给人以深深的历史悬念。
关键词: 陶水管 相关问题 研究

内容

陶水管出土于南城内的北城墙中段墙基底部,曾被老乡挖出后打碎而弃之。粘接完整的陶水管有两件。一长一短的形制和作用不同,可分二式:
  Ⅰ式:夹沙红陶,表面饰土黄色陶衣,泥条盘筑成型加工,呈圆柱状,两端有子母接口,长72厘米,直径20厘米,壁厚1~3厘米。
  Ⅱ式:夹沙红陶,表面饰土黄色陶衣,泥条盘筑成型加工,呈短柱状,两端亦有子母接口,长20.8厘米,壁厚1~3厘米,短径约
  15.2厘米,长径约19.2厘米。
  根据两节陶管形体特点比较研究,这是一套管的两件,长形的为管子,短形的为两长水管相通的接头,即称之“管箍”。两种陶管均为一端径大,另一端径小。如将各节陶水管连接在一起组成排水管道时即将长陶管的小头插入短陶管的大头内(管箍),短陶管的小头再插入长陶管的大头,依此类推的连接方法。这种组合的陶制排水管道的发现,对于提升克孜勒协海尔古城在新和县唐代古城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珍贵的史料和文物价值。遗憾的是这两件文物至今各分东西,长陶管留在了库车博物馆,而短的陶管箍却为地区博物馆收藏。
  新疆古城建筑中发现地下有陶水管遗物的尚有先例:一个是库车县的皮朗古城。1972年和1986年都曾在皮朗古城遗址内出土过陶水道管,为唐代遗物,残长34.5厘米、直径15厘米。夹沙红陶,表面饰土黄色陶衣,泥条盘筑工艺,呈圆柱形,一端口部束唇作榫,管道串联时榫口结合明显进步,是专用地下的排水或输水管道。另一个发现地点是吐鲁番的高昌故城,1986年曾出土两节陶管。其中86TG∶1,长47.5厘米,前端口径13.5厘米,后端口径16厘米,前端壁厚0.8厘米,后端壁厚2.5厘米。其形如烟囱,后端粗,前端细,腹部略鼓。泥条盘筑成型,由后端开始,泥条凸棱明显。后端制作粗糙厚重,在表面随意按捺一些凹坑,前端制作细致轻薄,直口圆唇,为泥质灰陶。86TG∶长40.5厘米,后2,前端口径11.5厘米,端口径16.5厘米,前端壁厚0.8厘米,后端壁厚1.6厘米。其形制特征同前,两件均出土于高昌城东北部附廓约200米处的一夯筑的方形土台基的殿堂遗址内,属高昌国中叶以后的遗物。依陶管形体特征并结合出土情况分析,这两节陶水管,很可能是供排除污水使用的,用法犹如现在建筑物上的排水斗,对台基起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的新和县克孜勒协海尔古城的唐代排水陶管规格均比库车皮朗城和高昌城的长度及口径的尺寸要大得多,而且有串联陶管的管箍(接头),其形制的粗大特征,以及出土情况的综合分析,其形制和用途很可能是一节节串联起来,铺设在地下的供水或排水的陶管道。而高昌城发现的两节陶水管则是殿堂建筑物上的排水设施,其目的和作用是对台基起保护作用。而库车皮朗古城所发现的残陶水管,因形体特征不完整,且出土情况不明很难做出用途和作用的判断,有待新的陶水管的发现。不言而喻,克孜勒协海尔古城能和高昌故城、库车皮朗古城都发现了排水或供水的陶水管建筑构件,给人以深深的历史悬念。

知识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丝路重镇话新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和,享有“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之美誉。以“一关三城二窟一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无不彰显新和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件国家一级文物,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库存500多件文物……印证了昔日新和的繁荣,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 本书收集了《科克阿斯曼古道前期考察报告》、《龟兹乐舞探幽》、《新和县历史文化介绍》、《寻访鸠摩罗什出生地》等论述新和县文化历史、建设等论文21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