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和县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407
颗粒名称: 在新和县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分类号: K28
页数: 2
页码: 7-8
摘要: 在这瓜果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疆内外龟兹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不顾旅途劳顿,前来参加新和县举办的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发掘、研究和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唱响主旋律,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推进新形势下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新和各族干部群众的使命。为此,我们衷心期盼各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在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拓展和成果的应用及葡萄产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帮助,为新和县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动力,使新和的明天更加美好。
关键词: 龟兹文化 新和县 研讨会

内容

尊敬的孙委员,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1位来宾:
  上午好!
  在这瓜果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疆内外龟兹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不顾旅途劳顿,前来参加新和县举办的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此,我代表新和县四套班子和全县15万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光临我县共同研讨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品尝渭干河畔佳果——“新和沙玉葡萄”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新和县是渭干河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龟兹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张骞、班超等著名历史人物活动事迹、出土的李崇将军印以及留存至今四十余处汉唐古城遗址有力的佐证了新和曾是汉唐时期西域都护府军政中心,是龟兹文化积淀孕育之地。
  “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龟兹文化是我们重要的优势资源,专家、学者揭开“龟兹文化”千百年的帷幕,使龟兹劳动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创造的艺术之花重放光华,在今天更有利于推进文化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更有现实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提倡科学的发展观,而文化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正是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重点。“鉴于往事,资于发展”,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并结合龟兹人文特点而孕育的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龟兹文化,曾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世界佛教文化和中国乐舞艺术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发掘、研究和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唱响主旋律,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推进新形势下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新和各族干部群众的使命。在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面前,我们遵循胡锦涛总书记“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科学挖掘,认真研究,充分保护,适度利用。今天,举行的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是将新疆第四届国际旅游节推向新的高潮,是我们挖掘历史文化,展示地方民族风情魅力,实现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取得新突破,从而推进新和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盛会。为此,我们衷心期盼各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在西域汉唐重镇历史、龟兹文化学术拓展和成果的应用及葡萄产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帮助,为新和县的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动力,使新和的明天更加美好。
  (2007年9月21日)

知识出处

丝路重镇话新和

《丝路重镇话新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和,享有“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之美誉。以“一关三城二窟一舞”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无不彰显新和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六件国家一级文物,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库存500多件文物……印证了昔日新和的繁荣,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变迁。 本书收集了《科克阿斯曼古道前期考察报告》、《龟兹乐舞探幽》、《新和县历史文化介绍》、《寻访鸠摩罗什出生地》等论述新和县文化历史、建设等论文21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