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三区”民族军陈兵阿克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94
颗粒名称: 五十七、“三区”民族军陈兵阿克苏
分类号: E297.4
页数: 3
页码: 220-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5年、“三区”民族军陈兵阿克苏,进攻阿克苏的情况。
关键词: “三区” 民族军 阿克苏

内容

1945年8月15日,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民族军翻越天山,攻入拜城县城。9月2日,民族军第二次攻入拜城。9月6日,民族军3000余人向温宿县城发起第一次围城战役后攻占温宿县城。国民党守军骑兵二师五团一部退守阿克苏县城。9月7日,民族军向阿克苏县城展开攻城战。8日,民族军一部以炮火轰炸,并占领城东南卡坡,另一部在城东南策应进攻。是日夜,民族军架长梯爬城。城内守军以密集火力严防,民族军攻城未果。9月12日晚,守军副团长房安庆率200余人,乘黑夜兵分两路突袭,交战7个小时,民族军终因弹药不足和援军未到,于9月14日退至温宿县界东卡坡大麻扎(坟地)一带,继又退走克洛峡,温宿县城遂被守军夺回。9月22日,民族军在阿巴索夫等人指挥下,配置迫击炮八门,以及六七百民众武装,再度攻占温宿县城,形成包围阿克苏城的进攻态势。9月23日凌晨4时,民族军第二次攻打阿克苏城,是时,炮声隆隆,火光冲天,顷刻间,300余发炮弹在城内四处开花。24日晨8时,民族军佯攻东、西城门,主力则进攻北门,至晚攻至城西北角。25日,民族军整日猛攻,城内落弹600余发。26日,民族军从东、西两面夹攻,在西门以长梯爬城。阿巴索夫和哈斯木江临阵指挥,并向城内守军喊话劝降。29日,民族军再次集中主力,在城东、北两面构筑炮台。南门架设长梯,以猛烈炮火掩护登城,展开争夺战。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派运输机一架,空投军用物资。十余只降落伞有五六只被风吹落城外,双方派兵争夺。城内守军乘机夺获民族军的迫击炮和弹药。民族军遭到意外的打击和损失,攻城锐气受挫。守城国民党军队兵分两路,分别从东门和北门出击,包抄突袭大麻扎,民族军被迫全线撤退。
  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与三区革命政府代表军举行和平谈判,消息传来,三区民族军从冰达坂撤回伊犁。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