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反击阿古柏侵略之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88
颗粒名称: 五十一、反击阿古柏侵略之战
分类号: K294.5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阿克苏反击阿古柏侵略之战的情况。
关键词: 阿古柏 侵略 阿克苏

内容

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元月),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挟持布素鲁克和卓侵入南疆。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三日,阿古柏率领侵略军及被强征的当地民伕,向阿克苏进犯。库车热西丁和卓的军队,沿途守卫,连连失利。阿古柏进至阿克苏,乌什教派头目不战而降。库车增兵4000迎战,不幸失败;接着又战于雅卡伊热克(今拜城西之察尔齐),库车军队主力尽失,阿古柏得以长驱直犯拜城克孜尔。库车守军杀伤敌人无数(包括阿古柏之子),但因孤城难支,终陷敌手,热西丁和卓被俘处死。同治九年(1870年)三月,侵略军进犯吐鲁番受挫。吐鲁番人民乘胜追击,收复库尔勒,又在牙卡(库车以东)一战,将万余匪徒杀得溃不成军。吐鲁番军队在当地人民的协助下,一举收复库车、拜城。吐鲁番军队在库车只住了9天,就携带大量战利品撤走了。
  阿古柏在阿克苏大杀各族人民,滥施报复,然后率领军队、裹胁6万余众,继续东侵。于同年十一月在付出了3.3万人的代价后强占了吐鲁番。
  阿古柏废除清政府在新疆推行的法令法规和行政制度,随意拷打人民,尤其是对不戴面纱上街的妇女;封闭和捣毁佛教寺庙,强迫非伊斯兰教民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在阿古柏的暴政下,各地赋税名目繁多,税率漫无定准,而税吏却多如牛毛。阿古柏每到一地就大肆掠夺。其父子的行宫遍布喀什噶尔、阿克苏等地,其中,阿克苏的宫殿据说是按照费尔干纳的式样建造,穷极奢华。阿古柏从各地掳掠各民族少女600余人充作后宫,以供淫乐或赏赐军官。在阿古柏匪徒的恣意压榨之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悲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清政府改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正式开始收复新疆的正义斗争。清军收复达坂城后,阿古柏急忙在孔雀河岸赶筑新垒,企图负隅顽抗。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十六日,阿古柏在一场斗殴中丧命。同年八月,清军以收复南疆东四城为目标的战事开始。
  同年九月十一日,清军抵达洋萨尔(轮台东北)才望及溃逃的敌尾。只见降附阿古柏的白彦虎(原为陕西回民起义领袖之一)残兵正在焚毁村庄,逼众西徙。白彦虎本人早于10天前逃往库车去了。清军兵分三路围堵残敌,杀毙千人。在库车人民配合下,九月十二日清军收复库车,数万被掳人民皆被救出。拜城、阿克苏人民也同库车人民一样奋起战斗,驱逐侵略者。侵略军至拜城,“城内回众闭门拒守。白逆力攻未下,遂即率党西窜”,拜城人开城迎清军入城。阿克苏十余万人民,“皆守城以待官军”。乌什、阿合奇等地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也纷纷跨上骏马,追击白彦虎残部。清军于九月十五日、十八日及二十日分别进驻拜城、阿克苏(城内有满城,即今阿克苏;回城,即今温宿)和乌什。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人物

阿古柏
相关人物
布素鲁克和卓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