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准噶尔的奴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79
颗粒名称: 四十二、准噶尔的奴役
分类号: K294.5
页数: 1
页码: 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准噶尔的奴役,准噶尔统治时,将乌什、阿克苏以及焉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的一部分维吾尔人迁往伊犁,为其解决本身的粮食需要,他们自己则从事游牧。乌什的维吾尔人被迁往伊犁后,准噶尔又将吐鲁番的维吾尔迁往乌什。以后,人们就把乌什称做乌什—吐鲁番,又叫做图尔璊(吐鲁番的讹音)。准噶尔所需要的其他商品,还通过贡赋的形式向南疆维吾尔人榨取,维吾尔人被看作是准噶尔封建主的“阿拉巴图”(属民、服役者、纳赋者)。准噶尔统治保存大量奴隶残余的农奴制度,是“反动的、黑暗的、残酷的、野蛮的”封建制度。
关键词: 准噶尔 奴役 噶尔丹

内容

康熙十九年(1680年),准噶尔部噶尔丹派出骑兵12万,途经阿克苏、乌什直取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叶尔羌伊斯玛义汗被擒押伊犁,噶尔丹扶立阿不都·热西德为傀儡汗,叶尔羌汗朝实际灭亡。库车、拜城、阿克苏和乌什均为噶尔丹统辖。准噶尔统治时,将乌什、阿克苏以及焉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的一部分维吾尔人迁往伊犁,为其解决本身的粮食需要,他们自己则从事游牧。乌什的维吾尔人被迁往伊犁后,准噶尔又将吐鲁番的维吾尔迁往乌什。以后,人们就把乌什称做乌什—吐鲁番,又叫做图尔璊(吐鲁番的讹音)。准噶尔所需要的其他商品,还通过贡赋的形式向南疆维吾尔人榨取,维吾尔人被看作是准噶尔封建主的“阿拉巴图”(属民、服役者、纳赋者)。准噶尔统治保存大量奴隶残余的农奴制度,是“反动的、黑暗的、残酷的、野蛮的”封建制度。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人物

噶尔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