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叶尔羌汗国时期阿克苏的艰难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75
颗粒名称: 三十八、叶尔羌汗国时期阿克苏的艰难发展
分类号: K294.5
页数: 3
页码: 184-1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叶尔羌汗国时期阿克苏的艰难发展,艾曼·火者速檀先后恢复了阿克苏和乌什的农业生产,并重建了城堡。叶尔羌汗国初期,统治者向阿克苏移民垦荒,修筑水利,使阿克苏繁荣起来,逐渐成为叶尔羌汗朝一个重要的粮棉基地。
关键词: 叶尔羌汗国 阿克苏 艰难发展

内容

1514年,赛德(萨亦德)汗消灭了杜格拉特部异密阿巴·〓为弟弟艾曼·火者速檀的家臣,并任命他为阿克苏地区的总督。这时候,允许以前被强迫迁到喀什噶尔的居民返回阿克苏。艾曼·火者速檀先后恢复了阿克苏和乌什的农业生产,并重建了城堡。
  公元15世纪初,阿克苏还是一片牧场和狩猎区。后来,由于阿克苏交通位置的重要和宜于农业生产的条件,才逐渐发展起来,人口也有繁衍。《安宁史》的作者,拜城人毛拉穆萨·赛米拉说:“因为阿克苏百姓拥戴过阿黑麻汗,所以阿巴拜克(阿巴·〓乞儿)毁坏了这个城镇..结果,此后16年间,阿克苏成为荒草丛生、野兽出没的地方。”
  叶尔羌汗国初期,统治者向阿克苏移民垦荒,修筑水利,使阿克苏繁荣起来,逐渐成为叶尔羌汗朝一个重要的粮棉基地。
  叶尔羌汗国农业发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克苏的变化。阿克苏是在这个时期发展成为大农业区的。农业用具有铁制和木制农具,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布古尔斯(犁)、库尔扎克(耙)、坎土曼(镢头)、鄂尔噶克(镰刀)、阿伊里(权)等等。耕作较为粗放,以二牛抬杠播种,蓄水灌溉,不事锄草。
  这时期的手工业制作比较发达,可以代表维吾尔族的工艺水平。铁器铜器等金属制品在农业生产、建筑、武器、工具以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除农具外,工具有斧、锤、锯、钻、砧、刨、锉、铲和小刀等;兵器有大刀、长短剑、矛、月斧、甲胄、箭镞等;生活用品如铜壶、盆、盏、杯、碗、锅以及铁钉、马掌、铁铀等都可以生产。皮毛制品有皮帽(獭皮、貂皮)、皮袍、皮靴、皮被、花毡、黑毛毡、壁毯、地毯、毡帽、毯褥等。阿克苏匠人以鹿皮制作的鞯辔成为当地的名贵产品。
  阿克苏是主要的玉石加工地之一,工匠以金刚钻切玉,加工成各种工艺品。清人祁韵士说,“其人性巧,善雕刻”;椿园说,“攻玉镂金,色色精巧”。不仅金玉器,木制品、骨制品等的雕镂也很精美。此外,乐器制作、木漆制作及酿酒等都有一定的水平。
  阿克苏的贸易以集市(巴扎)交易为主,城、乡都有。农村每7日一集,城市则有大集、小集。每逢集日,凡属衣食所需,五方杂货,均在集市交易。
  阿克苏地当孔道,这时已成为南疆“第一冲繁要区。街市交错,茶房、酒肆、旅店莫不整齐。‘巴杂儿’街长达五里,为新疆南路各回城四达之区”,每逢集市,也是“摩肩雨汗,货如雾拥”。阿克苏与乌什还是对外通商的中心市场。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