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龟兹的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52
颗粒名称: 二十七、龟兹的屯田
分类号: F327.45
页数: 2
页码: 83-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的屯田情况,两汉在西域的屯垦,始于西汉武帝,发展在昭、宣之际,直到东汉桓帝。屯垦为军屯性质,就地养兵,一可解决军饷,减少从内地远道运粮之费,二即亦农亦兵,平时种田积谷,战时杀敌戍边。唐朝的屯田,为保卫西域、巩固统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唐朝西域军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关键词: 龟兹 屯田 西域

内容

两汉在西域的屯垦,始于西汉武帝,发展在昭、宣之际,直到东汉桓帝。屯垦为军屯性质,就地养兵,一可解决军饷,减少从内地远道运粮之费,二即亦农亦兵,平时种田积谷,战时杀敌戍边。西汉统一西域后,轮台屯田向西扩大和发展。1930年在沙雅县英业古城东北发现长达200华里之古渠。1949年考古人员仍见此沙雅县汉人渠长200多米,宽达8米,深达3米。建始年间(前32~前28年),廉褒任西域都护时,派戊己校尉到姑墨(今阿克苏一带)屯田。永元三年(91年),班超任西域都护时,又重开龟兹屯田。唐朝政府在平定西域叛乱的同时,先后开始在高昌、焉耆和龟兹等地大兴屯田,“岁调山东(陕西华山以东)丁男为戍卒,缯帛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
  唐朝在西域共有56屯,屯区分布则在龟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就有20屯。当时50顷为一屯,一顷为100亩,龟兹境内的屯田达10万亩之多。龟兹境内的20屯,除尉头州3屯、乌垒州3屯外,还有10余屯主要在龟兹绿洲,即今库车、沙雅、新和三县绿洲。迄今在库、沙、新绿洲所见唐代屯垦星罗棋布,如托普古城、通古斯巴什古城、布特巴什古城、羊达克沁克古、月勒克沁古城、克孜尔古城、克塔依古城、桑塔木粮仓等。各种储粮遗迹,如粮仓、大陶罐、圆形储粮坑,比比皆是,成为唐在西域最大的军垦基地。
  唐朝的屯田,为保卫西域、巩固统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唐朝西域军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