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铸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50
颗粒名称: (六)铸币业
分类号: F407.32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龟兹的铸币业发展情况,汉唐之际,龟兹商业较为发达,货币使用量很大。龟兹制币深受汉代货币制的影响,铸币形制则承继中原秦汉圆形方孔的特点,其发展变化,即汉五铢—仿汉小五铢—汉龟二体钱—龟兹文一体钱。
关键词: 龟兹 铸币业 汉龟二体铜币

内容

汉唐之际,龟兹商业较为发达,货币使用量很大。考古发掘表明,中原所铸钱币在龟兹境内各地都有遗存。为了适应境内外贸易的需要,龟兹也铸造了自己的钱币,被称为汉龟二体铜币,即指铸有汉文、龟兹文两体文字的铜币。1928年,黄文弼教授在库车境内发现一枚龟兹钱币,其圆径1.8厘米,孔径0.9厘米,重1.6克,面镌篆文“五铢”字样,素背。这是龟兹铸币的首次发现。1958年,黄文弼又在库车境内出土8枚龟兹铜钱。1980年6月,张平等又在轮台古城境内采集到一批窖藏的汉龟二体钱(又称龟兹五铢)220枚,系“铜质浇铸,铸币圆形、方孔,均具有狭缘、广串、薄肉的特点,其肉厚约0.1~0.15厘米”。
  龟兹制币深受汉代货币制的影响,铸币形制则承继中原秦汉圆形方孔的特点,其发展变化,即汉五铢—仿汉小五铢—汉龟二体钱—龟兹文一体钱。汉龟二体钱全为铜币,为龟兹所铸。约始铸于东汉末、三国时,通行于两晋南北朝,盛行于公元4~5世纪的南北朝前中期,铸止下限在南北朝晚期或隋朝,流通下限约在7世纪中叶的初唐。
  在出土的汉龟二体钱中同时出土了剪边钱及各种轻薄无字小钱。从汉朝输入龟兹的剪边钱,使龟兹即仿铸剪边钱,进一步铸造无字小钱。
  史书所载“龟兹小铜钱”,实际包括了仿汉小五铢、汉龟二体钱、龟兹文一体钱、剪边钱和无字小钱。龟兹境内出土大量的龟兹小铜钱,反映了龟兹钱币的沿革、变化,并暗示着龟兹在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兴衰。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