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骞出使西域前后的龟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320
颗粒名称: 四、张骞出使西域前后的龟兹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骞出使西域前后的龟兹政治制度的改变情况。
关键词: 张骞 西域 龟兹

内容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龟兹,究竟建于何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据国内专家考证,在古印度阿育王朝(即孔雀王朝,相当于我国周赧王四十二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73~前232年)时出现的《阿育王息子坏目因缘经》就载有塔里木盆地地区龟兹国(城邦诸国)名。汉文帝四年(前176年),匈奴单于冒顿给汉孝文帝的一封信中说:“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七国,皆以为匈奴。”此时,龟兹古国已隶属于匈奴右贤王治下的僮仆(奴隶)都尉,受匈奴铁蹄的奴役和蹂躏。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长安后,将龟兹、温宿、姑墨等西域三十六国的情况报给了汉武帝。张骞的出使,疏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元封二年(前109年),举国上下信奉佛教的龟兹国向汉武帝敬献了澡罐一口,铭云:元封二年龟兹国献。澡罐是佛教僧侣洗澡用的专门用具,集中代表了龟兹的冶炼水平。
  龟兹古国是个城邦国,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城邦制,不是城邦自治,也不是联邦共治,而是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央(地方)集权制,即数个或数十个小绿洲上的城池在政治上隶属于较大城池统治,各小城池则是它的下属。若干较大城池在政治上又隶属于“古国”的统治者,在龟兹地区则属龟兹古国的国王(龟兹王)辖治。
  在匈奴役属下的龟兹,已初步建立起政治机构。自张骞通西域,汉王朝竭力经营西域后,中原的先进生产经验和技术不断传入西域,自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制思想也随着西域都护府(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初置于乌垒城)的建立而不断深入加强,龟兹古国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机构。《汉书·西域传》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击胡侯、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一人,却胡君三人,译长四人。”大都尉丞辅助龟兹王处理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事;辅国侯掌管经济,督促农、牧、手工业生产,征缴农、牧、手工业税和过境商品税;安国侯掌管民政、司法;击胡侯掌管军事,与击车师都尉等官更主要的责任是对付入侵之敌;诸侯之下,大都负有军政事务的责任。
  龟兹古国也有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自己的法律。《北史·西域传》载:“(龟兹国)杀人者死,劫贼断其一臂,并刖一足。”这是针对杀人和偷盗者而言。此外,还有一种约定成俗的“习惯法”,是执法者在断案时的重要依据。如《大唐西域记》记载,龟兹古国还流行宫刑。为了突出王权的“尊严”还对国王的服饰、仪仗等有严格规定,他人不能仿,效。如“耕田畜牧为主,男女皆剪发,垂与项齐,唯王不剪发”。“其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金狮子床。”龟兹重视税收,有赋税法:“赋税,准地征租,无田者则税银钱。”
  为从思想上控制居民,龟兹的统治者除扶持原已流行的袄教、摩尼教外,还极力推弘佛教,每年拨出大量专款修缮佛寺,供养僧侣,特约佛教高僧参与政治,“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汉代的龟兹王族根据本土实情,仿效中原王朝设置大都尉丞、辅国侯、安国侯等,建立起一套具有浓厚的龟兹特色的政治。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龟兹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