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故国疏勒——喀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通览》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4172
颗粒名称: 4.故国疏勒——喀什
分类号: K928.945
页数: 4
页码: 269-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疆南线的旅游线路喀什。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与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克陶县相邻,东南与和田地区的皮山县相连。喀什地区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总长888公里。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3个国家。全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750公里,南北长535公里。
关键词: 新疆 南线旅游 喀什

内容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与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克陶县相邻,东南与和田地区的皮山县相连。喀什地区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总长888公里。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3个国家。全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750公里,南北长535公里。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汉为疏勒国地,张骞出使西域曾经到此。班超经营西域,这里是大本营。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宋、元以后,“喀什噶尔”逐渐替代了“疏勒”的名称。清代,这里一度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地,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设置了喀什噶尔道。民国年间,先后在此设立第三(喀什)和第十(莎车)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曾是南疆区党委、南疆行署和喀什地委、喀什行署驻地,以后莎车专区并入喀什行政区至今。1952年喀什市成立,它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喀什地区现辖1市11县(喀什市、巴楚县、伽师县、莎车县、叶城县、泽普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疏附县、疏勒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04年末总人口361.54万人。
  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关口,素为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这里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堪称“新疆历史的活化石”,是新疆民俗风情的缩影,最具新疆维吾尔民族特点。
  主要旅游景观:
  阿帕克霍加(和卓)墓 俗称“香妃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喀什市北郊5公里的艾孜热特村,是今新疆境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和卓”(即圣人后裔)陵墓。墓主为喀什噶尔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当地传说清乾隆皇帝的维吾尔族妃子—香妃之墓也在此陵园内。陵墓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门楼和小礼拜寺、大礼拜寺(加满)、教经堂、主墓室(拱拜孜)4大部分组成。是一个具有维吾尔族传统艺术特色的古建筑群,
  艾提尕尔清真寺 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西面,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占地约1.68万平方米,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4大部分组成,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艾提尕尔清真寺建于察合台汗国的后王赛亦德·阿里在喀什统治时期(公元1435~1575年),至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当地很多穆斯林“聚礼”之地,寺内平时每日有两三千人做礼拜,居玛日(星期五,聚礼日)有六七千人,逢节日时在寺内外跪拜的穆斯林可达两三万人之多。
  红其拉甫口岸 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海拔近5000米,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986年5月向第三国开放。该口岸目前为季节性开放口岸。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喀喇汗王朝时期喀什噶尔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以其语言学巨著《突厥语词典》闻名于世。11世纪末去世,安葬于他的故乡——今喀什市西南48公里的乌帕尔山上。为了纪念这位学者,这座小山被人们称为“艾孜热特毛拉木”——圣人山。墓地周围还兴建了陵殿与礼拜寺,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陵园背后还有这位学者后裔的墓葬群。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强烈地震中倒塌,1986年新修建。在纪念馆里,陈列着《突厥语词典》的各种版本及与作者有关的各种文物书籍,还有一些在附近出土的各类文物。
  莫尔佛塔 位于喀什市东部20余公里古玛塔格山中段一座沙丘上。“莫尔”亦译作“莫热墩”或“莫拉提木”,维吾尔语,意为“烟道”、“烟囱”。因位于该地的两座高土塔向被当地群众视为古代烽火台而得名,是我国古代西域的一处著名佛寺遗址。莫尔佛塔遗址现有两座残存佛塔,附近有大片古代村落遗址,还出土了陶器碎片、古钱币和不少石膏塑像残片,其中的一片佛像面部极为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慕士塔格峰 位于英吉沙、阿克陶和塔什库尔干3县的交界处,距喀什市约200公里。慕士塔格峰号称“冰山之父”,海拔7509米,是帕米尔高原上的第三高峰。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山顶冰层厚达一二百米,主要冰川有十多条。慕士塔格峰雄伟壮观,山头云雾变幻多端,在海拔4500米处,可见丛生于这一带的冰塔、冰柱、冰洞、冰峡和蓝珍珠般的冰潭,吸引着众多的登山家和旅游者。
  乔格里峰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部,中国与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区)边界上。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国外地图又称奥斯腾峰或K2峰。乔格里峰为喀喇昆仑山主峰,终年冰雪覆盖,现代冰川发育,南坡雨雪丰沛,是世界最大的山岳冰川区。峰顶突起在冰川区之上,为金字塔形角峰。由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有黑色大山之称。峰区气候恶劣,天气变化剧烈,多大风,常年降雪。为自治区对外开放的11座山峰之一。
  石头城遗址 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北部的一个高土丘上。石头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外城方圆3600米,已遭严重破坏,内城保留较完整,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该城是以土丘的自然结构为基础而建的,其建筑形式与下宽上窄的土丘的形状完全一样。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的结果,古石头城被认为是公元初期塔吉克人的先民建立的喝盘陀国的都城。塔什库尔干古石头城悠久的历史、复杂的建筑、牢固的结构、宽大的面积,都使其中外闻名,它是中国历史上三大著名的石头城建筑之一。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11世纪末在喀什噶尔去世,安葬在今喀什市东南部吐曼河畔一个名叫“巴日尕”(维吾尔语意为“军营”)的地方。16世纪中叶,叶尔羌汗国第二代君主阿不都·拉失德汗将旧墓迁到喀什噶尔城南门外的“阿勒敦鲁克”(王室陵园)内,即今喀什市体育路南侧,加以重修扩建,规模宏大,占地965平方米。19世纪70年代末又经整修达今日规模。1987年重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是一组具有维吾尔传统艺术特色的建筑群。陵园正门朝南,园内除中心庭院外,可分东、西两大部分。整个建筑群高低相间,主次分明,形成一完整的群体。礼拜殿木柱的雕刻花纹古拙奇特,纹样丰美,与一般制作方法不同,是新疆伊斯兰建筑中难得的精品,体现出古代维吾尔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杰出才能。
  喀什大巴扎 又称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占地面积130亩,是喀什市乃至全疆规模最大的园林化综合性市场,许多外国游客将这个巴扎称为“中亚物资博览会”。大巴扎由衣料、服装、百货类,手工业产品类,皮毛、靴鞋类,牲畜、套具类,木料、家具类,修理服务类和旧货类等专业市场组成。内设5000多个摊位,商品齐全,种类繁多。
  盘橐城(班超纪念公园) 盘橐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又叫做“艾斯克萨”城。20世纪初,法国人伯希合曾到此实地勘测,据其所绘图纸标示,此城当时原存北面和西面两段土筑城墙,北墙长287米,西墙长205米,墙基厚约7米。城的平面近似一梯形,占地总面积近20亩。现今,遗址大部分为工厂单位占用,仅有一段长约8米,高近3米的旧城残垣遗留下来。
  史载,公元1世纪70年代,盘橐城是当时疏勒国的宫城,后来,它成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它的名字和班超开拓的事业连在一起,所以有的史料上干脆呼其为“班超城”。为纪念这位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喀什市在遗址上兴建了班超纪念公园。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叶尔羌汗国国王阿布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她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阿曼尼莎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座上,陵顶为圆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位于莎车县近郊的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构思奇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阿不都·热合曼王陵 位于莎车县西南铁列克村,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建于公元1752年,墓主为当时的莎车王。陵墓为砖木结构建筑,外敷彩色琉璃砖品种达16种之多。方形墓室,圆形拱顶,大门两侧及建筑四角均砌塔楼,属于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旁边还建有一座古老的清真寺,其寺内木刻告诉人们这里的沧桑历史。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